天天看點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更能友善随時回來閱讀更多精彩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南宋時期曾經有一樁曆史上最大的冤案,就是令人遺憾千古的“嶽飛案”。

相信很多朋友都對秦桧和嶽飛的故事并不陌生,嶽飛作為南宋的匡扶者,為了恢複國家的大好河山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曾數次拖住了金軍的步伐,成為南宋的鎮國之手。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是以金人對嶽飛恨之入骨,總是想方設法要除掉嶽飛。同樣對嶽飛忌憚的是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趙構這個人沒啥本事,就是憑借自己是趙宋皇朝的唯一幸存者得以延續正統。

是以才當上了皇帝,但是對手握重兵的嶽飛非常不滿,生怕嶽飛會黃袍加身,取其皇帝之位而代之,于是指令心腹大臣秦桧,以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了嶽飛。

親愛的讀者,作者寫文不易,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廣告,觀看即可免費閱讀全文。我知道這可能會稍有打擾,但您的了解和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會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内容!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成為當時最大的一樁冤案,而始作俑者也是遺臭萬年,有時世事就是無常,一些人偏偏什麼也沒做,就被含沙射影,暗中诋毀,而這樣的情況,在明清時期也經常見。

明清時期大興文字獄,尤其是清朝,皇帝們都對文字非常敏感,很多官員隻是嘴上發發牢騷,在紙上寫幾句對清政府不滿的言論,立馬就會被告發。

不少人還端坐在家中,禍就從天上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自己所說的話或者寫地文章上面,而尹嘉铨案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要說尹嘉铨,就不得不說起他的父親尹會一。尹會一是個好臣子,同時也是個好父親。尹嘉铨在他父親良好的教育下,熟學儒家經典,甚至比他父親更加厲害。

那時的儒學是清朝皇帝所推崇的教化人心的學說,在乾隆皇帝的幫助下,尹嘉铨對儒學的推廣尤為順利,以至于最後做到了大理寺正卿,這個官職頭銜還是很大的,但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在嘉獎他在推廣儒學教化的傑出貢獻,最後以高齡告老還鄉,想着安度晚年。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本來他可以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他偏偏沒有。有一次,尹嘉铨聽說乾隆皇帝要下巡江南,而且也途經他家附近。

尹嘉铨尤其激動,沒想到告老還鄉還能有機會直面聖上,恰巧他又是儒家學說的推廣者,他不但弘揚“孝道”文化,而且也身體力行,自己去實踐自己的“孝道”。

于是就趁着這個機會,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個請求,讓皇帝給他過世的父親賜予一個谥号。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在他看來,這隻是個小小的請求,他又是乾隆的老臣,乾隆會念及君臣情誼同意的,況且乾隆皇帝也很喜歡儒家學說,甚至還在八旗子弟裡面推廣儒家學說,儒家學說以“孝道”為先,那麼孝順,肯定會得到皇帝的褒獎。

他越想越開心,想着自己的行為能讓家族光宗耀祖,于是毫不猶豫地去呈交奏章。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然而被家裡人保護得很好的尹嘉铨完全不知道揣摩聖意,自己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乾隆皇帝看到了這份奏章,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甚至還破口大罵,心裡在想“好小子,你是在朕的面前倚老賣老吧,不但要教我做事,還要教我做人?”

于是便冷淡地回複,申請谥号是天大的事情,你父親确實很值得尊敬,但是并沒有那麼了不起,本來我是想治你的重罪的,但是考慮到你是為父親考慮有這份孝心,就免去你的罪證吧,這事以後都不要再提起了。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但是尹嘉铨是個不折不扣的腐儒,甚至思想都有些迂腐,覺得孔夫子所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孔夫子所推崇的,一定是無害的,天真的他還是忽略了人性陰暗險惡的那一面,非要發揮杠精本色,和皇帝一杠到底,又連續上書乾隆,要求他同意自己的請求。

這下子,乾隆皇帝沒有這麼好臉色了,心裡想“小樣,你還敢在我面前沽名釣譽,還以為我不敢拿捏你,一個小小的讀書人竟敢在朕面前想瘋狗一樣狂吠,還真以為我不敢搞你?”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于是下令,先讓人進行抄家,看下在朝廷當官這麼多年,有沒有來路不明的贓款,如果有随便都可以治他的罪。

然而,尹嘉铨作為大理寺正卿,在位期間還是很清廉的,基本上沒有貪贓枉法,這樣的話就很難以重罪懲處。

那些落井下石的官員們都想在乾隆面前好好表現,看到了他家裡的滿車詩書,急中生智地編造了一個罪名。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尹嘉铨的詩書信件,字裡行間,“莫須有”地寫着謀反,這是最大逆不道的行為,足夠淩遲處死,五馬分屍,甚至于株連九族。

這又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尹嘉铨一無兵權,二不習武,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拿嘴去謀反,拿嘴去推翻清朝統治?

但是乾隆很喜歡這一套,甚至愉快地決定了,就用這個理由逮捕尹嘉铨。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讓他嘗嘗滿清的十大酷刑是什麼滋味,看他還敢不敢像條瘋狗一樣亂說話,還自诩什麼“古稀老人”,這個明明是朕的專屬,他都敢冒用,實在是日子過得太舒坦,忘記了誰才是爸爸。

于是,尹嘉铨在自己都很了清朝酷刑的折磨,這些酷刑還沒侍候上來,他就服軟了,他才想到乾隆皇帝是認真的,那時候說什麼都遲了,原本他隻是想做點事情來光宗耀祖,沒想到反而事與願違,偷雞不成蝕把米,連累了自己的子孫後代。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想當年自己三品大員在朝廷裡好不威風,現在這麼老了還淪為階下囚,這種落差讓他一下軟了起來。

每次審訊人員就行審問,他都是絲毫不猶豫地認錯,每次要畫押按手印,他也從不抗拒,斷頭飯吃了兩塊肉喝了三杯酒,在他看來,乾隆已經徹底放棄自己了,已經不念君臣情誼了,現在已經後悔莫及。

其實尹嘉铨本人并沒有錯,隻是他在錯誤的時期和錯誤的人進行了對話。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乾隆之是以重用儒學是因為儒學能夠幫助自己鞏固統治,從本質來說儒家學說是為皇權服務的,而不是皇權是為儒家學說服務。

乾隆心裡清楚得很,這些儒家讀書分子本身能力是不咋地,就是喜歡高談闊論,妄議朝政,要讓他們閉嘴,還是得讓他們看見棺材才會掉眼淚,于是,尹嘉铨恰好撞上了風口浪尖,成為這次事件的第一個犧牲者。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好在乾隆也隻是想吓唬一下他,最後看他坦誠悔改,還是免了他的死罪。

關于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

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乾隆看後:快放了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