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志遠傳》第一部《高翔雲》第三章高翔雲 7“刺劉”(四)

曆史人物傳記《高志遠傳》第一部《高翔雲》第三章高翔雲 7“刺劉”(四)

《高志遠傳》第一部《高翔雲》第三章高翔雲 7“刺劉”(四)

高志遠畫像

7.“刺劉”(四)

陳飛先後在《給中共灤縣縣委的信》和《懷念我們的政治員王仲華同志》中記:“1934年夏季把高找回,又組織了在灤站殺劉佐周的事件。當時高前胸部和腳部受炸傷,經汀流河民生醫院劉冠英(救亡會員)治愈後又潛伏台營。”(陳飛《給中共灤縣縣委的信》,見《魂系冀東》,第392頁)“1935年夏,又組織高志遠、陳國武等在灤縣火車站刺殺了罪大惡極的僞保安總隊長劉佐周,進而粉碎了敵僞企圖每一處民團都派副隊長,以奪取路南民團武裝的罪惡陰謀。"(陳飛《懷念我們的政治委員王仲華同志》,見政協灤南縣文史委員會《灤南文史資料彙編》(1-5輯合訂本),2002年10月印制,第三輯,第3頁)

《中國共産黨灤南曆史》第一卷記:“1935年夏,京東特委書記李運昌和中共灤縣縣委委員丁振軍到葛代坨國小聽取葛代坨黨支部書記陳飛的工作彙報後,李運昌訓示,要抓緊開展對民團的工作,為将來組織暴動準備力量。不久,中共地方組織即派人與高志遠聯絡。

此時,高志遠正準備刺殺劉佐周。但此舉并非易事。劉佐周自知作惡多端,提防慎重,行蹤詭秘,僅貼身衛兵就有20多人,還有便衣保镖,一般人不易接近。加之劉佐周出身軍旅,自身防範能力也很強,刺殺劉佐周難上加難。

事雖難,但高志遠決心已定,一直千方百計尋找刺殺機會。1935年6月,劉佐周帶着衛兵去樂亭縣城‘擺大香堂’(幫會的慶典活動)。高志遠得知後,準備預伏在葛代坨擊斃劉佐周,報仇雪恨。後考慮到葛代坨是路南中共地下活動中心,抗日救亡運動的策源地,怕連累共産黨,便從葛代坨秘密回到灤縣城,再尋時機。

在灤縣城關,高志遠通過潛入灤縣警務局的内線張受民的情報,準确掌握了劉佐周的行蹤。1935年8月4日(農曆七月初六),高志遠在同鄉陳國武配合下,喬妝廚師,暗藏短槍、手榴彈,進入灤縣偏涼汀火車站。

中午,果然發現從唐山開會傳回灤縣的劉佐周與日本駐唐山守備隊長文井親光一同走下火車。高志遠遂舉槍射擊,第一槍就将劉佐周擊跪在站台上,第二槍打傷了文井親光。

與此同時,陳國武在火車站北的橫山 (今屬灤縣)腳下開槍吸引日僞軍注意力。

高志遠在混亂中甩出一顆手榴彈,趁機逃出火車站。因不慎被手榴彈炸傷了腳,高志遠先隐蔽在距車站不遠的鄭家場村東樹從中;又轉移至秦莊一個菜園裡,得村民李貴枝搭救,傷勢穩定即離開灤縣;後到汀流河劉冠英的民生醫院療傷,再轉至楊嶺、李八厫和撫甯縣台頭營等地隐蔽。”(見《中國共産黨灤南曆史》第一卷,第53頁)

《冀東革命史》記:1935年“8月4日,高志遠暗帶手槍,喬妝潛入灤縣火車站,将路經這裡的劉佐周擊斃。劉佐周原系僞軍李際春部軍官,陰險狡詐,效忠日軍,并受到青睐。”(見《冀東革命史》,第168頁)

高繼志記:“1935年8月初,我父親通過灤縣警務局朋友,了解到大漢奸劉佐周坐火車回灤縣的具體時間——1935年8月4日,于是我父親化裝成小商販,将大漢奸劉佐周一槍擊斃在灤縣老火車站。與此同時,同村的陳國武也在火車站北的橫山上開槍接應。

陳國武接應後安全去了撫甯台頭營,父親在逃離火車站時因扔手榴彈不慎将自己的腳炸傷,不能行走,就爬到一片谷子地裡,日僞軍的騎兵從他身邊搜查時也未被發現。是夜,有一看瓜的好心人(後來知道此人叫李貴芝) 不但給父親送飯,并到老站給袁和忱伯父送信(袁家和我們家是世交)。由四伯父袁和忱親自把我父親送到樂亭縣汀流河劉冠英處(因劉冠英不但是醫生,還是我父親的摯友),後由劉冠英安排我父親在海上秘密治療,傷愈後我父親去了天津。”(高繼志《為國家的興亡流盡了最後的血》,見《魂系冀東》,第90頁)

多餘屯陳再(陳武之弟) 記:“高志遠打死大漢奸劉佐周後,由于受了傷,在咱們莊徐家墳葦塘子貓了一個來月,在養傷期間,大漢奸劉佐周的人和日本鬼子到處派人并懸賞抓高志遠。等傷養好了以後,日僞還在抓捕高志遠,為了躲避日僞的搜捕,高志遠就帶着李麟生到天津哪個旅館住着。”(陳再《談李麟生與高志遠的關系》,見高小平《關于高志遠問題緻李洪發的信·第十二封(電子郵件,2016年11月17日)》)

陳維記:“高志遠使用的那兩顆日本甜瓜式手榴彈還是我甯搞來送給他的。高志遠刺殺大漢奸劉佐周的消息很快傳遍數冀東乃至華北各地,天津《益世報》、《大公報》等報刊紛務報道。”(陳維《我兩次跟随高志遠除霸》,見《魂系冀東》,第11頁)

周士亭記:“就連日本的《關東報》、僞滿的《滿洲報》也報道了他們認為不幸的消息。高志遠也是以而成了傳奇式的英雄,國共兩黨都在找尋這位抗日英雄,特别是國民政府,為了保護高志遠,找了一個叫李振華的人(此人亦與劉佐周同類) 頂替了制的罪名”

《中華民國史料叢稿·大事記·第二十一輯·1935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記:

“1935年8月4日

黃東灤榆區保安總隊長劉佐周在灤縣車站迎接梅津司令時被刺斃命。日軍守備隊長文井險遭狙擊,日憲兵北村被流彈所傷。5日,華北日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駐榆特務機關長儀我為劉佐周案向政整會代委員長王克敏及冀省政府提出抗議。

1935年8月5日

日方懷疑前灤榆區行政專員陶尚銘與劉佐周被刺案有關,是日将陶邀至北平使館武官室扣押。

1935年8月6日

河北省府讨論劉佐周案,決派員調查,嚴緝兇犯。同日,殷汝耕訪日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商劉佐周案。

1935年8月7日

河北省主席商震自保定至天津,對劉佐周案表示道歉,并聲明省府決‘嚴令緝兇,清除亂源’。 12日,河北省府令饬灤榆區專員公署對劉佐周案限期破案。

河北省府公布劉佐周案善後處置辦法兩項:

(一)任命戰區保安隊副隊長李鳳雲為第三總隊長。

(二)撥發劉佐周葬儀儀費一千元。

1935年8月12日

外交部為北平日武官擅自扣留政整會參議陶尚銘事,照會日使館提出抗議,日方不予答複。17日,日方将陶釋放。

1285年8月21日

晚,刺殺劉佐周之李振華在灤縣被捕。據供系因被劉撤職,故懷恨行刺。25日,殷汝耕去天津向日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等報告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中華民國史料叢稿大事記·第二十一輯·1935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中華書局,1981年6月版,轉引自《驚濤》,第205-206頁)

日本防衛廳研究所戰史室著《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記:“本年8月4日(指1935年8月4日),戰區保安總隊長劉佐周被刺殺,唐山守備隊長文井親光少佐也負傷,因追查灤州事件責任,北平市長袁良辭職。11月16日,察哈爾省主席秦德純調任北平市長,肖振瀛為察哈爾省主席。”(日本防衛廳研究所戰史室著,田淇之譯,宋少柏、郭林校《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版,轉引自《驚濤》,第206頁)

而以上記述,對本《傳》傳主多以“高志遠”稱之,甚至可能引發閱讀上的些許混亂。其實,在冀東抗日大暴動之前,其一直以“高翔雲”名,如在刺劉後逃至李貴枝菜園,即自我介紹“我是高翔雲”。高翔雲而為“高志遠”,是在冀東抗日大起義爆發之初的事情。董士瑞記,1938年7月9日,高翔雲、王仲華發動起義後,高翔雲改名為“高志遠”,“當時,高志遠還沒叫高翔雲這個名字在咱們這塊土兒上叫得響呢。”(董土瑞《高志遠、王仲華上司我們暴動》,見《魂系翼東》,第53頁)

《高志遠傳》第一部《高翔雲》第三章高翔雲 7“刺劉”(四)

灤縣老火車站·高志遠刺殺大漢奸劉佐周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