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門不帶相機的?”

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自己也愣了一下。因為現在我們已經太習慣這種掏出手機就拍照的記錄方式了,攝影已經是使用手機很随意就可以做的一件事兒。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100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但其實在十幾年前,攝影這件事兒不僅需要殷實的經濟基礎支援,技術和體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我不止一次的在路上見到背着碩大雙肩包、扛着長槍短炮的“老法師們”為了一張滿意的照片而努力;也在探班片場的時候見到不少汗流浃背的攝像大哥端着斯坦尼康累得氣喘籲籲。在移動影像這個概念還沒有被發揚光大的2000年前後,我們是無法想象隻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創作”的。

移動影像“初露端倪”是在2005年。那一年的4月15日,洋芋網正式上線,“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這句話在當時深入人心,不少年輕人開始嘗試用手裡不那麼清晰、智能的手機去記錄自己的表達和對生活以及當下的看法。

而7年之後的2012年,蘋果公司為 iPhone 5 推出了一支廣告,名為《Photos Everyday》。廣告的内容很簡單,就是由多位使用者使用 iPhone 記錄身邊點滴的片段拼湊而成,整個廣告隻有一句話:“ Everyday iPhone takes more photos than any other camera.”從那時起,使用移動影像裝置去拍攝和分享使用者數量,正式的超越了傳統的相機、攝影機,由專業人士變為了普通人。

十年之間,vivo嘗試改變移動影像大環境

在那段時間前後,智能手機的設計重點開始由多變的造型、高度可玩的結構開始向“大屏、輕薄、高清影像”這一成熟路線發展。2014年 vivo 的首款影像旗艦 Xshot 正式釋出,這款全球首款同時搭載F1.8大光圈和光學防抖的智能手機,代表vivo正式加入手機影像“軍事競賽”的角逐。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shot 圖源:vivo

與友商在品牌建立初期單純的堆砌硬體不同的是,早在2014年 vivo 就非常明白“影像共創”的重要性。

自2014年起,vivo聯合美國雜志《國家地理》中文版發起了“vivo影像尋城記”活動,囊括“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和“線下城市行走”兩部分,消費者不僅可以将自己的手機攝影作品上傳到指定專區評獎,還可以在專業攝影師的陪同下透過自己的視角發現城市之美,也讓品牌更直接的和使用者共同對話,快速的發現并解決問題。

2020年,vivo與著名光學品牌蔡司合作,成立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也是那一年開始,蔡司T*鍍膜正式登陸vivo的X系列影像旗艦手機并延續至今。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100 Ultra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同年9月,vivo 不僅正式釋出了全球影像IP「vivo 影像+」,以影像連接配接更寬廣的大衆,共同探索影像文化。還與FISRT青年電影節合作,開創國内首個超短篇競賽單元。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難能可貴的是,vivo并沒有在該合作中限制參賽者一定要使用vivo的手機進行拍攝,隻要創意足夠好,角度足夠新穎,無論是電影機、相機、無人機甚至行車記錄儀都可以成為你手中的創作利器,“五分鐘”成了這些非專業參賽者拍攝作品的唯一限制。

到了2021年,vivo在延續手機攝影大賽和超短篇競賽單元的基礎上,正式建立vivo 影像+學院,由美國國家地理推薦攝影師開展講座,系統性的引導使用者更好的進行手機攝影創作。

截至2024年,vivo與FIRST青年電影節聯合發起的5分鐘超短篇單元已經走過了5年時間,伴随着超短篇單元,我們一同見證了很多優秀的新晉導演用不同的裝置拍攝出了優秀的作品。今年的一個入圍影片的分辨率甚至隻有480P,但因為影片的創意足夠,評委會依舊将其從千萬作品中選出來,推到台前讓更多創作者學習讨論。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自研是廠商高端化的必經之路,重要的是誰還在堅持

在聯合研發的同時,vivo 也從未停下自研的腳步。

2021年釋出的X70系列上,vivo 首次搭載了一枚自主研發的專業級影像晶片vivo V1,并在X80、X90、X100系列上持續進行疊代。

截至目前,vivo 是國産手機廠商中唯一還在堅持自研影像晶片的廠商,X100 Ultra上搭載的V3+不僅實作了安卓手機的4K電影人像視訊、4K60幀全焦段杜比視界視訊拍攝,配合自家算法還攻克了20-30倍的長焦舞台成片效果。

本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核心區域,vivo用“藍科技空間站”向使用者呈現了整個團隊對移動影像的技術積累與思考。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藍科技空間站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在“藍科技空間站”中,你不僅能夠看到「vivo影像+」手機攝影大賽中的優秀作品,還能看到類似Alex Webb、Grancesco Gola、肖全等知名攝影師用vivo 影像旗艦拍出的優秀作品。

而拍出這些優秀作品的裝置與我們手中的手機别無二緻,裝置已經不再是限制你與大師作品之間的差距,普通使用者也可以近距離的通過作品學習構圖,感受創作靈感,進而進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拍攝水準。

藍科技空間站的一樓,有兩個裝置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個是黎小亮老師創作的「回聲」裝置,這是一個僅用一盞搖擺的燈泡配合X100 Ultra 85mm人文肖像,利用細膩的灰階呈現突出人物情緒的“空間”,所有人都可以進到該空間内感受、完成這幅作品的拍攝,在這幅作品中,你就是主角。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黎曉亮作品《回聲》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還有一個就是「五周年心路」,vivo用一整塊巨屏将「vivo影像+」在五年來所有的入圍作品以及FIRST超短篇入圍海報都平鋪在了現場,無論你最終是否獲獎,你的作品在這一刻都有了對外展示的舞台。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五周年心路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而上到整個空間的二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vivo一整條“影像大事記”,在這個空間裡不僅有10年來 vivo 在關鍵節點推出的産品,更有使用這些産品拍攝出優秀作品的粉絲的心路曆程。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影像大事記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并且,在藍科技空間站内,沒用過vivo手機的“新朋友”,也可以體驗類似vivo長焦微距、3D攝影、AIGC寫真等多個vivo手機獨有的核心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沉浸在影像故事裡的同時,去感受vivo在技術領域的積累。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3D照片展示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技術的進步,讓普通使用者更加容易得“抛棄”理論知識

随着傳感器、鏡頭和算法的進步,移動裝置拍出一副好作品正在變得更加容易。

在剛剛結束的年度影像盛典上,vivo正式對外公布了一系列影像技術的新進展,包括在年底釋出的新一代影像旗艦上将采用自研VCS3.0技術、行業内首款支援True-TCG HDR技術的自研傳感器,同時也會在下一代旗艦上進一步更新自研藍圖算法矩陣和自研藍圖影像晶片,為使用者帶來更佳卓越的綜合拍攝體驗。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影像副總裁于猛介紹 vivo 自主研發創新成果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在網絡上,有不少使用者說計算攝影是對攝影的“亵渎”,因為通過計算得到的照片并不是最真實的,這其實是一種非常膚淺的言論。

回看整個影像的發展曆程,其實“計算攝影”一直存在,在早期它可能是機内防抖、AWB白平衡矯正、多點測光等技術輔助功能,而現在是美膚、逆光補償、長焦懸日、人像背景虛化、AIGC路人消除這些相對新穎的功能。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100 Pro 長焦懸日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可以說計算攝影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讓更多使用者在沒有紮實理論知識和深厚攝影技術的前提下,僅僅通過按下快門就能夠得出一幅相對抓眼球的照片,僅此而已。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同樣的場景,通過計算攝影可以讓我的照片更早的分享到朋友圈,拍出的照片能夠讓女朋友滿意,這就是絕大多數使用者對于“好作品”的了解,這就足夠了。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100 Pro 人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計算攝影想要簡化的,從來都是大多數消費者在沒有專業能力前提下的日常分享步驟,而不是去試圖優化專業人士的“工作流程”,用小巧便攜的裝置拍出早年間長槍短炮都不一定能拍到的美景,這才是手機計算攝影的未來。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vivo x100 Pro 長焦微距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根據年度影像盛典上公布的資料顯示,vivo最新的影像旗艦X100 Ultra的影像淨推薦值增加了70%,就已經能夠看出普通使用者對于vivo的産品以及計算攝影的認可。

十年時光,是vivo基于技術變革打磨的移動影像之路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總結

「vivo影像+」大賽的理念是“人人都是創作者”,在這句話的背後,是vivo透過技術賦能,依靠聯合+自主研發路徑推動的影像技術進步。

專業的人+專業的裝置,當然能夠得出優秀的作品,但隻有讓更多普通消費者能夠随手拍出好照片,才是實打實的能力展現。

随着新一輪空間影像發展與AI技術的湧現,手機廠商在移動影像領域的發展也需要更深一層的變化。毫不客氣的說,國産手機廠商在移動影像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超越國際品牌走在技術的前沿,那麼如何在保持領先的同時持續創新,就是廠商需要着重思考的下一個方向了。

vivo已經宣布将于2025年推出 MR 穿戴裝置,下一代影像旗艦上也将首次加入10億參數大模型,相信在即将到來的新一輪影像“軍備競賽”中,vivo 依舊會帶來不一樣的玩法,來完善自己已經堅持10年的影像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