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拜登和哈裡斯同屬于一個政黨,但是不同的總統會根據自己的政策方向和管理風格,選擇不同的内閣成員。是以随着拜登任期進入倒計時,布林肯在國務卿這一職位上穩坐的時間也不多了。
在這僅存的時間内,這位國務卿布林肯卻有點反常,此前對華态度一向非常強硬的他,近日卻突然隻說好話了。
(布林肯在東盟外長會期間約見王毅外長)
從大陸外交部的聲明可以看到,在日前召開的東盟外長會上,布林肯就借機邀請王毅外長會談,此次會面兩人共談了一小時二十分鐘,涉及到的議題領域也非常廣泛,包括台海和南海問題、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以及北韓半島和緬甸局勢等。
可以看出,此次兩人談論的議題都非常敏感。結束會面後,王毅外長也對具體内容進行了一些透露。
王毅外長表示,過去三個月裡,中美之間在外交、經貿、執法等領域都保持了密切的溝通,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美國的對華遏制和打壓并沒有就此收手,甚至還變本加厲了。在會談期間,中方再次就台海議題發聲,強調“台獨”與台海和平是水火不容的,“台獨”勢力每挑釁一次,我們就必定會反制一次,不斷壓縮他們的空間。
最後,王毅外長還從中美關系的角度再次出發,稱中國不是美國,也并不想成為美國,不搞霸權強權,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是世界上記錄最好的大國,是以也呼籲美方,能從中讀懂中方的現在和未來。
可以看出,中方這邊的态度仍非常強硬,在敏感議題上一步都不讓。
(王毅外長态度強硬)
然而布林肯這邊,卻和中方截然相反。
對于此次和王毅外長的會面,布林肯就給出評價稱,兩國代表在分歧領域和合作領域,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可以視為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系的改善。此外,布林肯還表示,他已經向中方傳遞了拜登政府以及民主黨候選人哈裡斯,都希望維持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意願。
總之,布林肯這邊全是好話。
事實上,布林肯的态度之是以轉變如此之快,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是想安穩“退休”,以防自己步入蓬佩奧後塵。
美國曆屆國務卿退任後,進軍商界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他們擔任過國務卿後,在全球政治、經濟以及外交領域,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人脈資源,甚至可以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溝通橋梁,是以想要開啟國際業務的大公司,都會争相向他們發出邀請。
反之對于他們而言,相比于公職崗位,商界能夠為其提供更為豐厚的經濟回報。是以加入企業或通過咨詢、演講等形式參與商業活動,也是其實作自己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
(特朗普下台後,蓬佩奧遭中方制裁)
是以對布林肯未來的前程,還是一片光明的。但是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在中方這邊,就是中方是否會對其發起制裁。
我們也都知道,在布林肯之前任職美國國務卿一職的,是蓬佩奧。這人在任職期間不斷幹涉中方内政,在台海等議題上發表不當講話,于是在特朗普下台後的第二天,中方就宣布對蓬配奧等人發起制裁。
在遭到中方制裁後的蓬佩奧,進軍商界時就受到了不小的阻礙,任何有意進軍國際市場的公司,都不想丢掉中國這個大市場,自然也就不敢請蓬佩奧來當顧問了。
而在過去四年時間裡,布林肯也沒少做類似的事情,在台海和南海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其不斷指手畫腳,甚至發表強硬言論,是以如今急着說好話,就是想要在“退休”之前,挽回一下和中方之間的關系,彌補一下此前的過錯。
其次,則是拜登政府當下沒有精力挑釁中國。
美國政壇的變動,影響着整個國際局勢的變化,當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積極為大選籌謀資金,争取選票。他們的目标不僅僅是赢得總統寶座,更在于參議院和衆議院中獲得更多的席位,以便為未來的治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馬克龍和朔爾茨)
而美國的大部分盟友,也在提前為美國政壇變動做準備,北約成員國在提高國防開支,以尋求在特朗普可能存在的第二個任期内得到更多的支援;澤連斯基則看清了形勢,在美方大選前釋放出和談信号,以便為自己和烏克蘭尋求一個良好的退場方式;歐洲這邊更是充滿變數,法國和德國,作為歐盟的兩大引擎政壇動蕩不安,法國總理還沒确定誰來當,德國總理明年9月就可能換人。
在這一動蕩時刻,美方就必須要維持好和中國的關系,讓這種競争關系處在平衡狀态之下,這樣對于其解決當下的問題至關重要。
總之,布林肯态度改變隻是形勢所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