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檔來源:攝圖網
進入2024年下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價格戰”仍在繼續。在此背景下,寶馬率先“頂不住”了,宣布退出價格戰,随後,奔馳和奧迪也緊随其後,表态退出價格戰,加入到“降量保價”的行列中。同時,大衆、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多個品牌均決定,從7月起調整終端政策,降低終端優惠力度,或不再進一步降價。
其中,寶馬方面,之前“17萬的寶馬i3”真的是一天一個價,有4S店甚至10分鐘報價漲2萬多。有寶馬4S店銷售表示,i3漲價已成定局,且現車很少,基本上都需要預訂。在漲價的情況下,寶馬甚至曝出部分門店不加錢拒不交車的情況。
每經網消息,從寶馬退出價格戰再到漲價,這股“漲價潮”影響到了合資品牌,一波漲價的浪潮正在終端市場醞釀。
一位東風本田的銷售人員表示,近期其内部在醞釀漲價事宜。“之前降價是虧到肉裡,今年降價直接虧到骨子裡。現在整個車市的價格體系很離譜,我們從8月起可能會有一些優惠力度的回收。”
一位上汽大衆的汽車銷售人員表示,今年車市的發展跟往年完全不同,從目前來看,價格是否會回漲還不确定,但至少不會再大幅下跌了。
一家上海别克4S店的銷售人員則向記者分析稱,不少主機廠在暑期一般都有季節性休整,可能會有減産行為,而且終端市場經過6月沖量,庫存狀态也處于低位。往年也有暑期優惠“縮水”的情況,此次企業不跟進“價格戰”和終端的庫存也有一定關系,後續價格變化還未可知。
上述上汽大衆銷售人員表示,之前其他品牌都在拼命降價,要想賣車不降不行,但真實的情況是,整個汽車終端市場絕大多數品牌處在賣一輛虧一輛的情況中,經過這麼一陣内卷,很多品牌扛不住了。現在豪華品牌漲價了,車市終端價格有可能會止跌回升。上汽大衆的一些燃油車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優惠幅度調整。
上海一豐田汽車的銷售人員也透露,豐田目前的車型報價有一定上調,本周購車還可以搭上優惠政策的末班車,但後續車型漲價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上汽大衆的銷售人員表示,7~8月也是通常的銷售淡季,訂單轉化率不高。6月優惠力度大也是為了半年階段的沖銷量,往年進入7月也會出現一些優惠力度減弱的情況。隻是在今年的“價格戰”下,大家對這些優惠政策的變化更為敏感。
從“合資品牌醞釀漲價潮”回看大陸汽車行業發展情況:
——汽車銷量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2021年汽車銷量達到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市場滲透率達到13.4%。
——乘用車市場情況
2017年以來,購置稅優惠減免造成産量及銷量增長乏力。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首次出現産銷雙雙負增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陸全年乘用車實作産量1999.4萬輛,同比下降6.4%;實作銷量2017.8萬輛,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國乘用車産銷分别為2140.8萬輛和2148.2萬輛,比2020年分别增長7.1%和6.5%,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趨勢。2022年1-11月,中國乘用車産銷分别完成2170.2萬輛和2129.2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4.7%和11.5%,累計增速放緩。
盡管中國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但憑借自主品牌的内外發力和新能源汽車的一路狂飙,2019年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也在持續增長。從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來看,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50萬輛,同比增長97.39%,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501.3萬輛,插電式混動乘用車銷量為148.7萬輛。根據乘聯會的最新資料,2023年1-1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777.7萬輛,同比增長35.2%。
在各品牌乘用車中,中國品牌乘用車表現搶眼,全年累計銷售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汽車價格戰下半年會有所緩解,價格水準的相對穩定有利于改善消費者預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認為,“價格戰”的根源在于供需關系失衡,這樣的産業趨勢也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馬上改善或結束。是以,依靠價格手段來調節市場,近年内也許仍是車企和商家促銷的主要手段。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隻要有部分車企堅持采取以價換量的舉措,就很難真正意義上讓‘價格戰’退出市場。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内,國内汽車消費市場的降價促銷政策都将伴随左右。”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汽車整車制造業需求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産業大資料、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擷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資料、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成本效益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