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一年半前,她率領中國三人女籃奪得世界杯,創造了中國籃球史;她就是徐家敏,一個資曆不大、隻是一個奇迹的年輕教練。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比賽期間在場邊的新民晚報記者徐家民被李元春拍下

昨晚,決賽結束後,許家民接受了新民晚報記者的采訪。她平靜地說,無論是世界杯還是聯賽冠軍,成就時刻的成就已經是過去的風格,隻有勇于否定自己,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上班

這些天,徐嘉敏的嘴唇上有一口膿液,或許覺得有點不舒服,和記者聊天的時候,經常下意識地咬着嘴唇。"我吃了太多的巧克力,着火了。她有些尴尬地說,"我一直很喜歡甜食,最近我有點不高興,我可能壓力很大,是以我隻想吃巧克力。"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徐家敏在場邊研究戰術 新民晚報記者李元春

今年,對于徐佳敏來說,壓力不小,因為她不得不"一心一意地使用"。作為上海女籃五人制球隊的助理教練,她要為主教練提供建議,作為上海女籃三人制球隊的主教練,她必須帶領球隊進入三人制聯賽,而作為國家隊教練,她也要看其他俱樂部的球員為奧運會選拔人才。

最近幾天,她的壓力來自三人籃球聯賽。奪冠既是她自己的願望,也是外界的期待。球員的時代并沒有實作總冠軍的夢想,許佳敏想要在教練的位置上實作。而對于上海女籃來說,曆史上還沒有頂級聯賽赢得過榮耀,很多人對許家敏寄予厚望,畢竟她是"世界杯冠軍教練"。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徐家敏(右)在資訊圖中球員時期周國強

回到2019年6月24日,這是中國籃球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年輕的教練徐家敏與中國三人女子籃球國家隊一起,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獲得世界冠軍,即中國籃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意義重大。而昨天,她帶領上海女籃在今年的三人制比賽中大獲全勝,讓上海前三名的男、女足實作了奪得頂級聯賽冠軍的夢想。

昨天奪冠後,許佳敏似乎是最冷靜的人,"奪冠的那一刻,高興了一會兒,但我一貫的想法是,成績過後的那一刻,其實已經是過去了,那隻是為了你之前的努力,現在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徐家敏與中國三人女子籃球國家隊奪得世錦賽冠軍 受訪人合影

在徐家敏看來,最重要的是教練永遠不要停留在這一刻,永遠不要堅持規則,"就像我從五人制改成了三人制,既然是新項目,就要抹去他們之前所有固有的觀點,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為了幫助球隊進步。"

因成為家庭成員而感到内疚

從去年12月國家隊到美國隊的訓練開始了,到現在整整一年,徐家敏陪伴全家的機會,也是一個月。丈夫很忙,女兒還很小,但長期在外面的她團隊,隻能埋在家庭的愧疚中,"家裡的長輩還是多支援我的工作,我老公也對我很寬容,如果不是他們,我今天肯定做不到這個學位。"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為徐家敏(中)及其團隊

今年1月,徐家敏還率隊在美國訓練,國内爆發疫情,隊直接回到崇明基地關閉訓練,一直持續到5月。後來是繼續訓練備戰聯賽,聯賽是封閉的比賽制度,分别在成都和呼和浩特兩個地區,中間兩周的停賽期,徐家敏也沒有休假,而是在成都參加了國家隊訓練,然後回到上海休息了幾天,然後來到呼和浩特地區。"今年的情況很特殊,有很多時間花在封閉訓練上,是以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很少。徐家敏說,即使訓練是在上海,也是在崇明基地和上海體育學院基地關閉,平時回家的機會很少,"孩子是我丈夫帶的,他上班是孩子的奶奶和奶奶輪流帶的。"

徐佳敏很高興丈夫非常支援她的工作,"婚前他就知道我事業的本質就是這樣。但現在當我進入國家隊時,我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是以我真的很感謝他的支援。"長時間的外出訓練,你會擔心和孩子在一起的感情褪色嗎?"她承認一定有,"但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徐家敏(前排左)與團隊合影

女兒今年才6歲,剛上一年級,平時想媽媽隻能通過視訊聊天才能見面。"我的女兒已經習慣了長時間離家在外。一方面她長大了,另一方面,她的家人會向她解釋,例如,媽媽需要帶球隊去看比賽什麼的,有時讓她看我打球。徐佳敏說,她家最愧疚的時刻,發生在今年4月,"當老公帶着女兒去崇明基地看我時,因為基地是封閉管理的,外人不能進來,我們家隻能戴口罩,隔着栅欄門看着對方,女兒哭着'媽媽擁抱, 媽媽擁抱',那種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女兒今年上國小了,但徐家敏還是沒有多少機會輔導孩子做作業。"如果我從假期回來,我将有機會專注于我女兒的家庭作業。我出來玩,隻能全是給老公,我有時甚至沒有時間陪女兒錄視訊,更别說催促她完成作業了。"

從世界杯冠軍到聯賽冠軍,這位女籃教練緣何能屢屢創造曆史?

圖為徐家敏及女兒

另一位冠軍,現在,徐佳敏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未來的壓力會更大,但她并不害怕,"當你達到高水準時,這條路以後不會變得平坦,隻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你永遠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隻要我能繼續超越自己,我就有動力去接受更大的挑戰。(新人民晚報特約記者李元春呼和浩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