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世界格局,是在戰争中重塑的。二戰後,美國、蘇聯成最大赢家,是僅存的超級大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傳統大國,實力被重創,有些甚至成為美國的小弟。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确立,都為現今的國際秩序奠定了基礎。然而,現實總是充滿變數。
二戰後,世界并未徹底和平,隻是大多地方迎來了相對和平,戰火依舊沒有遠離人類,不少國家、地區都爆發過沖突。比如現在歐洲的俄烏戰争,中東的巴以沖突等等。在亞洲,也有一國一直野心不小,似乎在期待新的洗牌,以謀求更大的利益,日本便是其中之一。
二戰時期,日本發起侵略戰争,給亞洲幾十國,十多億人帶來災難,造成幾千萬的死亡。戰後,為限制日本野心,出于和平需要,日本軍隊被解散。和平憲法還規定,日本不能持有和研發大威力戰略性進攻性武器,比如核武器、航母之類。
你以為,這就困住了日本嗎?日本軍力就衰落了嗎?事實卻大相徑庭。曆史的陰影并未完全籠罩住日本的野心。目前,日本自衛隊實力勝過大部分國家,排在亞洲乃至全球前列。有人或許會問,若大規模戰争再次爆發,日本會向哪個國家率先動手?
有人猜測日本可能會對美國、俄羅斯出手,因為兩者跟它都有新仇舊恨。首先是美國,兩顆原子彈之仇、東京大轟炸都令日本難忘,損失慘重之下,讓日本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面對現實選擇投降。
而俄羅斯更是與日本有領土糾紛,那就是北方四島,兩者是以多次劍拔弩張。加上日本睚眦必報的性格,對美俄出手是很有可能的。
但現實卻并非如此。美俄的強大實力,尤其是他們的核武器庫,讓日本有賊心沒賊膽。畢竟人家發射一波核彈,直接讓你沉入海底了,還談什麼後續呢。
對此,英國專家指出,日本更可能的目标是其周邊小國,如北韓半島,其中南韓軍力最差,估計會成為首要目标。接下來,就是東南亞小國,作戰路線估計跟二戰時期差不多。
這些國家與日本的實力差距明顯,使得日本有可能将它們視為潛在的擴張目标。以侵占他國的領土和資源為跳闆,接着再推進戰線。這種推測并非空穴來風,回想二戰時期,日本便是如此操作的,大體拿下亞洲後,進而圖謀更大的霸權。
而如今的日本,自衛隊實力不容小觑,在役人員25.5萬。海面上有7艘直升機航母、空中有F-35五代機,地面有戰斧遠端飛彈。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日本的野心。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在全世界瘋狂收集核廢料,其目的并非為了環保。目标是擷取廢料中的鈾元素,以打造核彈。
這一消息讓人對日本的意圖産生了更深的疑慮。在和平時期擁有如此強大的軍力和潛在的核能力,日本的動向無疑值得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
雖然世界大戰的陰影似乎已遠離我們,但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日本的動向,無論是其軍事擴張還是核廢料的收集,都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