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間,保樂力加正逐漸“戒掉”葡萄酒。7月23日,商業那點事兒小編從保樂力加獲悉,保樂力加與澳洲葡萄酒控股有限公司(Australian Wine Holdco LTD,以下簡稱“AWL”)簽署協定,将旗下國際戰略葡萄酒品牌出售給AWL。據悉,此次打包出售的葡萄酒品牌共計10個,涉及澳洲、紐西蘭以及西班牙産區,其中包括中國消費者熟知的Jacob's Creek(傑卡斯)。
回顧五年前,保樂力加也曾試圖剝離其部分葡萄酒品牌。隐藏在保樂力加抛售多個葡萄酒品牌背後,不僅在于葡萄酒業務并未給财報錦上添花,同時還在于目前葡萄酒市場整體環境遇冷。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十年,保樂力加葡萄酒業務銷售額下滑約6.5%。如今,剝離葡萄酒業務後,保樂力加能否憑借旗下烈酒品牌在國内消費市場保持“新鮮感”?
再度剝離葡萄酒品牌
據了解,保樂力加剝離葡萄酒品牌涉及旗下擁有和營運的部分成熟國際品牌,這些品牌每年從三個産區生産的每箱9升的葡萄酒達100萬箱。其中,包括澳洲Jacob's Creek(傑卡斯);紐西蘭Stoneleigh(麗石酒莊)以及西班牙Campo Viejo(帝國田園酒莊)等十個葡萄酒品牌。公告顯示,交易預計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
對于此次業務剝離,保樂力加方面表示,出售葡萄酒闆塊将進一步加強集團高端化戰略,并集中資源專注在高端烈酒和香槟組合,以推動核心業務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保樂力加将保留其美國葡萄酒品牌以及法國、阿根廷和中國多個葡萄酒品牌。
此外,從接盤方來看,即将接盤保樂力加葡萄酒業務的AWL,是一個由國際機構投資者組成的财團,發起方包括著名私募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據了解,AWL旗下擁有澳洲第二大葡萄酒企譽加酒業(Accolade Wines)。
針對此次交易金額以及部分細節,小編采訪保樂力加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複。
潮飲荟(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殷凱表示,烈酒與葡萄酒消費場景差異較大,消費人群重疊度也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是以,葡萄酒無法與保樂力加旗下強大烈酒團隊産生協同效應。此前保樂力加出售了一部分旗下葡萄酒業務,相較于上一次而言,此次出售的品牌更多,涉及的原産國也更廣,僅保留了香槟業務。
事實上,此次剝離葡萄酒業務并非保樂力加首次。2019年1月,保樂力加出售阿根廷葡萄酒品牌Graffigna後,便公開表示将繼續出售其他葡萄酒資産。彼時,保樂力加旗下澳洲和紐西蘭葡萄酒品牌成為待出售的葡萄酒業務。而該筆交易的價值為10億美元,除可口可樂外,全球募集股權巨頭凱雷集團、國際葡萄酒巨頭富邑集團以及不少大型全球私人股本公司等均對保樂力加産生了接盤興趣,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葡萄酒從業者指出,此輪出售葡萄酒品牌與2019年相比規模更大。如果說2019年抛售阿根廷葡萄酒品牌是試水,那麼此輪出售十餘個品牌便是出于戰略考慮。從目前全球消費形勢來看,保樂力加葡萄酒業務很難對業績提供較大貢獻,是以被抛售也是必然選擇。
30% VS 4%
隐藏在保樂力加出售葡萄酒業務背後,不僅有自身業績承壓的困擾,同時也有葡萄酒消費市場遇冷的因素。
公開資料顯示,保樂力加擁有超過30個酒水品牌,其中葡萄酒品牌占比近30%。2023财年,保樂力加來自葡萄酒業務的淨銷售額僅占其全部銷售額的4%。若以2023财年保樂力加淨銷售額121.37億歐元(約合人民币964.3億元)計算,葡萄酒業務淨銷售額約為4.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财年上半年,葡萄酒淨銷售額再次同比大幅下滑11%。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相較于保樂力加旗下其他闆塊業務銷售收入情況,此次被出售的葡萄酒品牌因盈利能力較弱而被末位淘汰。随着這部分業務被出售,保樂力加會進一步優化資産組合,保留更具收益潛力的品牌,集中資源發展。
如果說葡萄酒闆塊未能給業績錦上添花,成為保樂力加狠心出售包括傑卡斯在内多個葡萄酒品牌的主動原因,那麼國内葡萄酒消費市場乃至全球葡萄酒消費市場疲軟,則成為保樂力加抛售旗下葡萄酒業務的被動因素。
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權威估算,2023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遭遇了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谷。其中,全球葡萄酒産量較上年下降9.6%至237億升左右,創下自1961年以來最低水準。這一資料無疑加重了全球葡萄酒市場的“焦慮”。
在全球葡萄酒消費市場遇冷同時,反觀國内葡萄酒市場,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資料顯示,2023年國内進口葡萄酒總金額11.6億美元,不及2013年15.6億美元,觸及近十年來最低點。
殷凱指出,進口葡萄酒連跌六年,雖然從海關資料來看1—5月已經止跌,但酒類經銷商信心普遍不足。
如何“殺出重圍”
卸掉葡萄酒這一“重擔”後,保樂力加依托于威士忌征戰國内市場。事實上,烈酒品牌剝離葡萄酒闆塊進而專注烈酒管道并非首次。此前帝亞吉歐也是經曆過剝離葡萄酒業務的“陣痛”。
據了解,2015年帝亞吉歐曾出售美國、英國、阿根廷等地葡萄酒資産。對此,殷凱表示:“保樂力加相較于帝亞吉歐出售葡萄酒業務晚了九年。這并非代表保樂力加晚了九年才想到出售,而是一直在尋找機會。無論是保樂力加,還是帝亞吉歐,出售葡萄酒業務均是出自自身戰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保樂力加在甯夏賀蘭山東麓投建的酒莊并在此次被抛售的十個葡萄酒品牌中,但從國内市場銷售表現來看,其“存在感”仍較低。小編走訪北京部分終端市場發現,目前在售的葡萄酒品牌中,包括長城、張裕以及奔富、羅斯柴爾德酒莊産品均是消費者較常選購的産品。而在終端市場難覓保樂力加旗下國産葡萄酒産品的身影。
國産葡萄酒在終端市場難覓蹤影同時,作為保樂力加強項,威士忌賽道在國内市場也面臨着擠壓發展态勢。
近年來,國内威士忌市場不斷擴容,随着衆多品牌湧入加劇了保樂力加在華市場競争。根據百瓶App釋出的《百瓶威士忌2023年度行業前瞻報告》,截至2023年10月,國内威士忌酒廠已有43家。其中,滇黔川地區酒廠數量達到11家。
據不完全統計,在衆多酒企中,不乏帝亞吉歐、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據悉,除保樂力加在華建廠外,2021年11月初,帝亞吉歐宣布投資5億元在雲南洱源縣建立占地約66000平方米的麥芽威士忌廠。
不僅如此,白酒頭部企業也在不斷布局威士忌賽道。2019年洋河股份與全球知名酒業集團帝亞吉歐達成合作,推出首款中式威士忌“中仕忌”;2021年泸州老窖與英國麒麟集團推出由蘇威和白酒(國窖1573)調和而成的産品Kylin DS。此後又于2022年8月,泸州老窖與麒麟烈酒完成中國威士忌項目合作協定的簽署;今年4月,由郎酒集團投資建設的峨眉山高橋威士忌酒業工旅融合項目在四川峨眉山市高橋鎮舉行開工儀式。
殷凱進一步指出,威士忌市場進入階梯式發展新台階,國内大廠中,洋河股份、泸州老窖都在做一些多元化配置。但白酒處于較為強勢階段,在短期内也将繼續呈現此狀态,是以進口威士忌品牌在國内發展面臨很大挑戰。此外,保樂力加在華業務受到挑戰還來自于白蘭地。保樂力加營收最大貢獻者主要是白蘭地産品,而目前大陸召開歐盟相關白蘭地反傾銷案聽證會,是以從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未來保樂力加在華的發展。
劉一博 馮若男/文
部分圖源:北京商報 企業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