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援引日媒報道,近日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美日正在起草一份包含核威懾在内的“延伸威懾”聯合檔案,内容包括美國承諾使用核武器在内的軍事力量,為日本提供安全保障。具體的檔案細節,美日官方不會披露,但制定檔案這件事,日方更傾向于公開。
其實近些年,日本一直在尋求得到美國的核保護承諾。早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初,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曾公開表示,美日之間應該建立起類似于北約模式的“核共享”機制。日本右翼清楚,要想突破“和平憲法”限制,就需要在亞太地區不斷制造混亂,中日之間存在明顯的實力差距,為了增加自己的挑釁底氣,日本需要得到美國更有力的安全承諾。是以美日讨論“核共享”,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
目前來看,美日實作這一目标的路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在日本部署,例如在西南諸島進行陸地部署,或是美國向日本提供能夠攜帶核武器的潛艇,進行水下部署。之前日本就一直表示希望能夠擁有核潛艇,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已經加入了“奧庫斯”,雖然目前合作領域僅限于第二支柱,不涉及第一支柱的核潛艇技術轉移,但未來突破這層禁忌恐怕隻是時間問題。另一個是由美國掌控,例如承諾美軍核潛艇會按照日本的安全需要,對中國進行針對性部署。
安倍晉三
面對美日勾連,中方這次主動出擊了。據觀察者網報道,7月22日,我外交部釋出了《中國關于無核安保問題的工作檔案》,明确表示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一次審議大會及其籌備會議上,中方将以書面檔案的形式,要求有關國家簽署協約,廢除“核共享”以及“延伸威懾”安排,将部署在境外的核武器全部撤回。而且在完成這一目标前,有關國家需要就上述安排保持公開透明,澄清其是否違背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一、二條的義務。
中國的立足點是全球安全,目前在擁核國家中,在境外部署核武器的主要是美俄兩國。俄羅斯在白俄境内部署了一定數量的戰術核武,其主要目的是對北約形成威懾。如果俄烏沖突結束,或是能夠讓美國也撤回境外部署的核武器,俄羅斯未必不會願意簽署中方提出的檔案。
戰略威懾力量
美國依靠北約體系,在比利時、德國、荷蘭等歐洲多國部署有核武器。另外,在亞太地區,美國正研究與日韓進行“核共享”。由此可見,美國在核安全領域是名副其實的差等生。中方提出的這份檔案,就是一場陽謀。如果美國答應,就要撤回境外部署的核武器,并且收回核共享承諾,美國依靠盟友體系圍堵針對中俄的企圖将徹底破産,美國與盟友之間的安全信任關系也将面臨危機。
如果美國不答應,就是在破壞全球戰略安全,更重要的是,中方不在境外部署核武器,也沒有向其他國家提供核保護承諾,主要是不想掀起冷戰式的核對抗,是為全球安全着想,但不代表中方沒有這樣的能力。美國需要考慮拒絕中方提議後,可能面臨的戰略處境。往後中國與古巴或其他美國鄰居的軍事互動,都必然會讓美國心驚膽戰。
拜登
是以中方這份檔案,既主動舉起了核安全的旗幟,占領了輿論高地,還讓美國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對于中方的提議,美國沒有明确拒絕,隻是表示會加以研究,說明美國現在也猶豫了。但僅僅是外交攻勢還不夠,面對美日勾連破壞亞太和平,我們還要在軍事上加強威懾力,讓日本清楚美國不是他的“保護傘”,而是他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