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在耳機裡面聽出“箱子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這家來自日本的耳機品牌——Crosszone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比起追求極緻寬松的音色,或是令人豎起汗毛的震撼低頻,Crosszone選擇了在聲場上做足文章,他們讓一件件樂器在燒友的眼前有序排開,音樂聲從燒友的正前方撲面而來,聲場的邊界感也變得不再明顯。如同将耳機中圍成一團的聲音結項均勻地鋪灑在了眼前四四方方的舞台上,再把觀衆拉到距離舞台七、八排的位置落座欣賞。而這種感受與坐在沙發上,隔着四五米聆聽音箱的聽感其實是一樣的。倒不如說,Crosszone本就是模仿多單元音箱的發聲結構以及傳導原理,做出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頭戴式耳機。無論是他家的哪一款型号,隻要剛聽一小會兒,便能感受到明顯差別于傳統耳機頭中效應的獨特體驗。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Crosszone的研發與制造工廠坐落于日本的長野縣。不得不承認,他們精工細作的态度還是很有一套的。即便是偏大衆向型号的CZ-10,它的做工跟旗艦CZ-1相比也不遑多讓。就算是剛剛拆箱出來的新耳機,不僅反複撥弄轉軸毫無生澀感,頭梁伸縮起來順滑流暢,用于夾頭機構的阻尼也全程保持均勻,不管什麼樣的頭型都可以輕松适配。在沒有事先塗抹潤滑劑的情況下,隻能依靠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嚴格的品控要求來實作這樣的效果。雖然CZ-10的頭梁和耳罩外殼用的還是工程塑膠,但觸感和敲擊發出的聲響跟一般的工程塑膠并不一樣。旗艦級的CZ-1與次旗艦的CZ-8A倒是換成了更為輕韌的鎂鋁合金,CZ-1耳罩外的皮革裝飾也為它憑添了一份進階感。不過,每當我把這幾副耳機拿在手裡的時候,手上的觸感仍舊似曾相識,擰耳機轉軸的時候有點像在擰相機鏡頭的變焦環。那些塑膠與合金的質感、敲擊聲也和鏡頭的外殼頗具相似之處。考慮到Crosszone的母公司名為“亞洲光學”,長期作為日系相機鏡頭廠家的鏡片供應商的他們,自然有條件給自家旗下的耳機打通鏡頭用料相關的産業鍊。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嚴謹的做工,精心選擇的用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良好的佩戴體驗。無論是CZ-10、CZ8A、還是CZ-1,戴上之後都像是牢牢固定在頭上一樣。挪動腦袋也不會帶來明顯的晃動。然而耳機的壓迫感卻不是很強。雖然能感受到耳罩兩側有一股向内夾着的勁頭,但這種力道大體上跟用手扶着耳機差不多,隻是輕輕扣緊就好,并沒有用力。質地柔軟細膩的絨布耳罩,厚實的海綿頭梁墊給予了耳機充足的緩沖空間,就算是戴得足夠緊也并沒有讓人感受到多少異物感和壓迫感。尤其是旗艦CZ-1,雖然有500多克的重量,戴好之後感覺單元還是蠻重的,但得益于巧妙的分壓承重設計以及良好的貼合度,即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适。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Crosszone在佩戴上下了這麼多功夫可不止是提高舒适度這麼簡單。如果仔細觀察這幾副耳機的單元便會發現,它們并不是一個規整的圓形,而是略帶弧度的三角形。高音單元就布置在靠近正前方的一個角上。中低音單元則會布置在三角形的正下方。在它們倆的背面,耳機的外側,則布置有耳機的第三個單元,專門負責發出另一個聲道經過空間反射後,傳導耳朵裡的聲音。也就是說,你的左耳會聽到從右側傳來的聲音。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而在傳統的頭戴式大耳當中,并不會得到類似的聽感。燒友們的左耳隻會聽到從左聲道傳出來的聲音,右耳聽到的則是右聲道,由大腦負責合成并且補完整個聲場的立體聲聽感。但這種“腦補”出的感受與我們真正在現場聽到的聲音并不一樣,是以才會有一種類似聲音從頭中或是頭上面傳出來的感覺。不是設計師不想做,而是隻能容納一個單元的耳機根本做不到在一邊同時傳出兩個聲道的聲音。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然而真正想要在耳機上實作如臨現場一般的聲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首先需要嚴格的聲學模拟以及計算論證。通過發聲單元的有機排布,先創造出一個主聲源,模拟聲音直接進入一側耳朵的場景。再模拟出一個該側耳朵聽到另外一邊發出來的聲音時,這個聲音應有的傳遞路徑和可能遭受的反射。最後還得模拟出一個聲音與四周環境發生反射後,傳入耳朵裡的效果。先了解到Crosszone家耳機的設計原理,再去細瞧它的單元設計,個中巧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圖中展示的是CZ-1的右耳部分。位于單元左側的23mm的高音鍍铍單元,和下半部的40mm中低音單元負責演繹右聲道的聲音。而裝在第一層外殼背面的40mm全頻單元則用來播放左聲道的聲音。左右聲道的聲音在腔體背面的空間中産生混響,形成了自然的反射聲場,再從對應的出聲孔發散出來,以至于讓一隻耳朵同時聽見了三種聲音,由此便模拟出了更接近現實的聽音環境。前面提到的“箱子味”或者說“臨場感”就是這樣締造出來的,其設計不可謂不精妙。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隻是有一點還需多加注意,這三個單元的排布有着嚴格的位置關系,如果耳機的佩戴不得當,比如說以這個23mm的高頻單元為準,過于偏上或是過于偏下,都會導緻聲場處于頭部的上斜上或者斜下方,給人一種空間上的違和感。隻有佩戴好之後經過微調,讓聲場與頭部前端盡量保持水準,才能給人最佳的聽音感受。而這三條耳機之是以要在戴得緊實的情況下同時追求舒适度,就是因為佩戴角度對聲場位置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除了把整個舞台展現在燒友們的正前方,這三副耳機還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對樂器以及人聲音色的準确演繹。畢竟它們的确已經營造出來了一個頗具箱子風格的聲場,音色至少也得向經典的音箱靠攏才算對味兒。但凡仔細品評過森海塞爾系列耳機的燒友,想必多半會對Crosszone這三副耳機的風格倍感親切:沒有多餘的音染,器樂原本應該是什麼聲音,就是什麼聲音。人聲部分對應的年齡和情感抒發也分毫不差,聽不出明顯的調味痕迹。尤其對于女聲來說,三副耳機都呈現出一種明快、清爽的風格,既沒有拉高某段音階産生的甜膩感,也不存在刻意加厚某個音區營造出的醇厚感。是以聽起來也倍感輕松、自在,與Crosszone那個在眼前緩緩鋪開、寬松舒适、邊界感也沒麼明顯的獨特聲場相得益彰。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不過細說起來,這三副耳機同樣擁有屬于自己的鮮明個性。比如最高端的CZ-1,它的聲音風格與森海塞爾的動圈旗艦HD800頗有幾分相似。二者都擁有開闊的聲場空間,宛如置身于一座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之中,聆聽着各種樂器在整個空間發出中回響。HD800給人的感覺,像是來到了舞台之上,至少也是緊貼着舞台前一兩排的位置。聲音從四面八方彙聚過來,傳到耳朵裡面。無論是左前方的鋼琴,還是右邊第二排的長号,整個舞台像是一個凹陷下去的弧形,環繞在兩隻耳朵的四周,以至于我總是想彎一下脖子把耳朵湊過去,進而判斷聲音的具體方位。而我在CZ-1裡面則體驗到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聽感。像是坐在了音樂廳正中間的座位上一般。眼前的舞台不再呈現出一個圓弧的形狀,而是變成了一個位于我正前方的巨大扇形。我也不再需要側耳傾聽聲音的左右來路,而是專注于眼前,仿佛隻要轉動一下眼球就能捕捉到這個聲音從舞台上發出的具體位置。這樣倒是更有一種置身于音樂廳裡面的真實感。畢竟一般人平時聽音樂也沒法跑到舞台上去,即便是台下前兩排的VVIP票也不是那麼容易買到的,反而中間幾排的平價票好買一些。而CZ-1的聲音也恰好讓我找到了似曾相識的感受。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可僅僅營造出一個貼近真實的聲場對CZ-1來說還不是它的全部。說起它與HD800還有什麼相似之處,就要屬那幹淨利落的瞬态響應,以及充滿細節的音色表現力。得益于鍍铍振膜的加持,使得CZ-1在演奏管弦樂時能夠呈現出豐富且頗具層次感的音色。無論是基音、琴弦的泛音、箱體的共鳴聲,亦或是空間内的混響,都可以得到相對完整的展現。在大段的主旋律當中,那些隐藏在其中的變奏華彩一樣清晰可辨。而在這些豐富、清晰的聲音資訊當中,自然也包含了整個舞台上配器的空間資訊,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層次感。是以盡管CZ-1的聲場形狀與其他耳機不盡相同,但它依然擁有準确的聲音結項定位,加之優秀的分離度表現。作為一副定位旗艦的耳機,CZ-1的聲音素質自然也達到了旗艦級的水準。雖說還不至于每一樣都名列前茅,但至少也是同級别當中頗具特色的那一個。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旗艦耳機的魅力同樣在于前端越強,它所展現出來的上限也越高。CZ-1的解析力本就足夠優秀,寬宏的聲場與條理清晰的器樂分離更是給前端提供了巨大的發揮空間,配上泛音細膩、豐潤,模拟味十足的膽機想必再合适不過了。而最近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膽機莫過于Manley Neo-Classic 300B,它算是發揮出了300B這副電子管近乎全部的潛力,聲音空靈、醇厚,回味無窮。搭配CZ-1,猶如在聽一對頗具進階感的客廳落地音響,别有一番風味。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隻不過為了做出寬宏的聲場以及細膩的音色,CZ-1并沒有将低頻動态列為自己的強項。這副耳機的低頻雖然具備一定的凝聚力,但是下潛深度和爆發力不如那些以低頻見長的耳機。古典樂愛好者可能會對它愛不釋手,用它來聆聽一些音樂劇的現場錄音原聲也是一種尚佳的選擇。隻不過聽一些流行搖滾樂演唱會的現場可能會有點不帶感,是以Crosszone順勢推出了CZ-8A。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CZ-8A在我看來并不是一款次旗艦産品,它更像是CZ-1的一體兩面,做出了與它截然不同的調音風格。如果是CZ-1像是一部标準的監聽音箱,那麼CZ-8A則類似一部偏中低音取向的影視音箱。更長的低頻單元振膜行程讓它擁有了更為雄渾的低頻表現。或者了解成給一台音箱換上了更為震撼的低音單元也未嘗不可。在表現鼓聲時,CZ-8A像是換上了一個尺寸更大,質感也更為蓬松的鼓皮,敲下去後有一個明顯下凹的過程,随着一串細膩而連貫的變化,整張鼓的質感就這樣被呈現出來。“咚”的一聲過後,鼓聲中盡是豐富的聲音細節。由于CZ-8A的聲場也是從正前方發散過來的,是以戴着它聽音樂也讓我有一種坐在家庭影院前面聆聽低音炮的感覺。也正是CZ-8A的低頻品質給的都比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掉中高頻的泛音。是以CZ-8A聽起來并不如CZ-1那般通透,除了鼓聲,其他樂器的排布也拉得不是太開。除了适合聽各類流行、搖滾歌手的現場表演,用它當來客串影院音箱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打擊樂作為烘托電影/遊戲氣氛的尚佳配器,常被用于高光的故事情節,亦或是情感大爆發的橋段。如果使用一副低頻表現出衆的耳機,也會帶來出衆的帶入感以及沉浸感。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平心而論,Crosszone作為一家具有鮮明調性的廠商,想要讓更多發燒友領略到自家耳機獨特的魅力,還是得做出一副面向普羅大衆的平價耳機。于是在CZ-1問世的5年之後,它的“青春版”CZ-10走進了我們的視線。在聽過了CZ-10之後,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這是一台等比縮小的CZ-1。如同HD600到HD800的一脈相承,CZ-10也完全接過了CZ-1的調音風格。在燒友的眼前,仍然是一大片寬廣的聲場,聲場之中錯落有緻的排布着各類樂器。它們的基音紮實,音色精準,位置感明确,并沒有混在一塊兒的迹象。雖然CZ-10樂器發出的泛音以及空間混響照比旗艦CZ-1都有所削減,但也僅僅是從古典樂大廳轉換到了一座音樂劇場。聲場的确是小了一圈,但中高頻的瞬态響應迅速,聲音幹淨不拖沓,可以說風味依舊。甚至連它的低頻動态都得到了一定的加強,使得CZ-10低頻的彈性與氣勢更接近CZ-8A,對比CZ-1也更容易驅動。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一段時間體驗下來,Crosszone的這三副耳機給予了我與衆不同的聽音體驗:它脫離了傳統耳機像是在腦子裡面播放音樂的感覺,仿佛是将歌手與樂器統統搬到了眼睛的正前方,并仍然保持着一個相對自然的聲場。更貼近我們置身于演唱會、音樂廳觀衆席上的真實感受,也與聆聽音箱時的聽感不謀而合。也許有人會覺得,用耳機追求音箱一樣的體驗,為什麼不直接去買一對音箱?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擔心打擾到鄰居,或是宿舍的空間相對有限,因為種種原因沒辦法欣賞到HiFi音箱的獨特魅力,那麼Crosszone的CZ-1、CZ-8A、CZ-10這三副能聽出“箱子味”的耳機便會成為一個上好的選擇。

把箱子裝進耳機裡——DC評Crosszone CZ-10 CZ-8A CZ-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