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怒,毀天滅地。對于中美俄這三個超級軍事強國來說,國防軍事領域的每一個重大動态,往往都會引起連鎖反應,早在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就讓全世界陷入核大戰的恐慌之中。
近年來,從全球安全穩定的角度出發,中美俄三國近年來一直在軍控和防擴散磋商機制上尋求對話合作。然而,口口聲聲要限制彼此,和平發展的美國,卻一直忙着組建“反華聯盟”,處處針對中國。不久前,在北約峰會上,美國為首的北約32國更是公開威脅中國,不允許中國武力收台。面對咄咄逼人的美西方國家,中國也開啟了全面反擊。近日,中國正式決定暫停新一輪的軍控與防擴散磋商。
從中美軍方對話的層面來說,正是因為美國的得理不饒人,導緻中美雙方高層往來受到影響,兩軍交流一度中斷。自去年以來,美國為了緩和兩軍關系,多次提出重新開機對話機制的請求。去年下半年,布林肯等美國高層先後訪華,中美關系略微回暖,在美國的請求下,中國從規避大國沖突風險的角度出發,同意重建立立中美軍控和防擴散磋商機制。
然而,在中方表達出誠意後,美國卻毫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繼續和台灣當局勾勾搭搭,更是多次對台軍售。此外,以軍售威懾中國為目的,美國糾集日韓、菲律賓等盟友,持續在大陸周邊搞聯合演習,更是多次上演“自由通航”事件,挑釁摩擦的意味溢于言表。對此,忍無可忍的中方終于下定決心,暫停新一輪的軍控與防擴散磋商。
有人會問,暫停新一輪的軍控與防擴散磋商,是不是意味着中美将正式進入軍備競賽。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中國不是美國,強而不霸的中國一貫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從沒有學美國窮兵黩武。我們之是以暫停新一輪的軍控與防擴散磋商,就是為了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去發展國防軍事力量,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美國之是以不敢對大陸輕舉妄動,就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所謂居安思危,我們不會和任何一個國家争個高低,但面對挑釁以及侵略,我們也不會坐以待斃。
事實上,就算是真的發起中美軍備競賽,以目前美國的家底來說,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占據上風。美國雖然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但多年來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緩慢,再加上美國目前債台高築,美元危機持續發酵,投入到國防的經費嚴重不足。反觀大陸,目前軍費開支隻有美國的1/5,還有很大的潛力等待挖掘。
從長遠來說,和平與穩定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心聲。中美兩國作為核大國和軍事強國,一旦失去軍控和防核擴散機制的限制,很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尤其是從目前美國總統大選的趨勢來看,特朗普很有可能重返白宮。此前,他就公開表示,美國未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應對中國的挑戰上。可以斷定,如果特朗普勝選,新一屆美國政府必然加速開展軍備競賽,進而挑起更多地區局勢緊張更新。随着連鎖反應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步加大軍備投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機率也将越來越高。
從根本來說,中國感受到了來自西方陣營的壓力和威脅,才最終做出暫停新一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的決定。國家主權和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不容讨價還價,也沒有讓步屈服的可能性。狹路相逢勇者勝,既然美國已經率先亮劍,中方的這個決定可以被視為一種警告。美國作為世界和平的真正破壞者,一步步将中美關系推向了崩潰的邊緣。面對威脅,中國也不會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妥協。還是那句話,你要戰,那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