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建科工李揚:披荊斬棘的“新生代”

作者:活力四川

如今,站在已經封頂了兩個多月的四川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前,"90"之後的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項目經理李洋,有着封頂時的情況史。

8月6日下午,在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門口,管理者們正在用紅色的大花和紅色緞子有序地系住最後一根鋼梁,就像是為即将結婚的女仆梳理一樣。"挂斷電話!"李陽冷靜而自信地對着麥克風下達了指令。随着鋼梁升降拼接的完成,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創意樹"塔體順利實作封頂,提前24天完成業主原計劃。封頂儀式按照防疫要求簡單低調,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經理李洋也是如此。

李揚,1990年7月出生,吉林通化人,曾就讀于長春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18年7月加入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專攻EPC新業務,現任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經理。由于業績突出,李洋現在是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團隊的新實力和四川公司的骨幹。

中建科工李揚:披荊斬棘的“新生代”

折騰荊棘,直面"三棵松"

天府學校項目是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EPC學校項目。作為新引進的人才,李揚被任命為該項目的生産經理。天府學校項目分為兩塊地塊:"元音學院與天府八青"地塊和"三松學院與天府十青"地塊,兩個地塊相距約10公裡。"戰區"點寬、遠,在四川公司乃至西部地區都是第一次。如何同時管理多方位、遙遠的戰區,是擺在李陽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李揚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問題,即如何建立項目管理團隊?李陽以"偶"為機關,通過日常觀察,一對一會談,本着"發揮優勢,學會成長"的原則,綜合考慮每一個生産"會"的經驗、經驗和優勢,最終确定"兄弟公司"的核心成員。此外,李揚還設立了一套管理一線分包"士兵"舉措:一是"強",全面分工,細化分工,杜絕管理真空,認真内評,以"成果"為英雄。二是"适宜",建立系統、簡明、高效的全包分包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正規軍"管理要求,針對管理困難,建立有力執行、強力考核的應對措施。第三,"釘釘",始終記分包可以更"沸騰"一點,充分發揮"釘釘"精神,讓分包管理更加"敬畏",堅持"閉環"管理常态,讓管理更加"權威"。四、"換貨",從合同上規避分包風險,完善考核獎勵和懲戒流程,及時為不合規機關準備換代資源。同時,通過"天府大會堂"開展EPC總承包業務教育訓練,李洋親自講學,讓項目管理能夠"服務大衆",能夠"掌控現場",始終站在整體包管理模式和地位上。

"人"問題解決了,隻有解決團隊問題,如果想打赢這場戰鬥,還需要戰術上的支援和實施,而戰術的核心是計劃管理群組織管理。

規劃管理是施工績效的主要抓取和控制手段。規劃階段"平平道路",實施階段"困難如天"的情況不時發生。在項目規劃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進度與資源不比對、資金不協調、建設組織不善等問題,導緻方案執行困難,變更頻繁,權限大打折扣。李揚的項目進度計劃需要與資源、設計、資金、技術方案等保障計劃相比對,不能"錯胳膊和腿",否則計劃管理隻能在紙面上。

施工組織管理是項目建設的組織管理保障。李陽認為,施工前的工作安排應緊湊,避免浪費工作進度。項目組織管理團隊應提高工期風險的敏感性,注意季節性對施工施工的影響,合理安排工序,避免工藝倒置造成的施工品質差。

除了協調項目生産外,李揚還向業務人員講授混凝土、模闆和鋼筋控制方法和要點,親自測量材料使用情況并檢查收入成本。

在李洋的上司下,2018年底,天府學校項目原有的"大池塘""沼澤""小山包""大山"不複存在,開始樣機校舍拔地而起;"三棵松"學院和元音學院項目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2020年春節,突然爆發的新冠,打亂了李陽回國的計劃。但疫情是秩序,防控是責任,李陽積極申請剩餘項目,積極準備防疫物資,帶領項目組抓生産,一手抓防疫,按項目返工"快進鍵",讓學校能按時開學。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在李洋的帶領下,項目組仍提前兩個月順利實作了十青年天府、"三松"學院的順利轉學,提前兩個月完成錄取。"兄弟公司"成員裂變出兩組項目組,項目組還培養了一批專業工程師。

因為李揚出色的工作表現,各種榮譽也紛至荱臨。項目及團隊先後榮獲成都優質結構工程、文明标準化工用地、職工先鋒、抗疫先進機關、國家QCII成果、省級QC成果二等榮譽,并申報發明2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論文4篇。

繼續攻擊"文城"

2020年9月,李陽被任命為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經理。天府文化共享中心項目是天府文城首批公共建築項目,也是成都重點項目。項目由"創意樹"的鋼架結構和一樓寫字樓的混凝土架構結構組成,工程工期緊湊,地質構造複雜,"創意樹"結構獨特,鋼結構安裝焊接困難,工程任務繁重。由于上半年降水較多,基坑積水嚴重,李洋帶領項目組,組織嚴密,科學部署,曆時三個月,沖出地下室的地面施工,提前10天,赢得了多方的贊譽。

自2021年6月以來,在"創意樹"鋼結構主樓施工期間,項目組成功克服了高溫高溫、防疫壓力、雨季環境等不利因素,曆時2個月,提前24天完成了主鋼結構塔的封頂。

終身學習,傳承"師生"

李揚不僅業務能力突出,而且積極貼近黨組織。2021年,在建黨100周年之際,他有幸成為預備役黨員。

李洋的迅速成長離不開他長期學習的好習慣。他帶領項目組堅持"幹國中、國中工作",并通過新員工贈送書籍,倡導員工成為終身學習者。作為李洋在中國建築的第一個學徒,趙啟佳好奇地問師父如何迅速融入企業,李洋幽默地回答:"你需要愛上公司。

從"三棵松"到"創意樹",從學校到文化共享中心項目,見證了李陽的成長,也成為他最難放棄的地方。"三棵松",樹根"創意樹",初期綻放。今天,李陽在今後的工作中将繼續銘記原心,未來無所畏懼的艱辛,渾身荊棘。(周揚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