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北約峰會之後,北約32國上司人釋出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關切中俄日益加深的兩國關系,指責中國在俄烏戰争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該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向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而這成為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進攻的“直接推手”。
北約要求中國停止對俄羅斯的一切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援,包括停止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技術、材料以及零部件,并且發出警告稱,否則北約将對此采取手段。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表示,這是北約首次将中國當作推動俄烏戰争的“關鍵推手”,并且這也是對俄羅斯發出的最為強硬的警告資訊。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對此,大陸駐歐使團發言人在7月11日進行回應稱,北約的這份聯合聲明充斥着好戰言論,是對中國的挑釁和抹黑,中國不是俄烏戰争的當事方,也不是俄烏戰争的制造者,中國既不會火上澆油,同時也不會乘機漁利,奉勸某些國家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的事。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也表示,中國嚴格管控軍民兩用出口物資,從未向交戰雙方提供過任何武器裝備。
除此之外,在這份具有極強抹黑和挑釁色彩的聯合聲明中,北約還恬不知恥地要求中國和北約進行降低戰略風險的對話。北約稱中國核武庫正在快速擴張,并且也擁有了更多的投放載具,是以要求中國提高核武的透明度和穩定性,保證中國和北約之間的戰略安全。
但北約又呈現出一種自相沖突的做法。因為這份聯合聲明同時還指出,希望加強北約自身的戰略核威懾能力,提高各國軍費開支在GDP中的占比,擴大北約内部的核共享政策,讓所有北約成員國都參加到北約核武整體規劃中去。
換句話來說,該聯合聲明一邊要求中國不得擴充核武庫,保證北約的“戰略安全”,另一邊又加強自身的“核武庫”,還是為了保證北約的“戰略安全”。是以,這份聯合聲明中的内容,本質上依舊是西方國家的那一套典型的“我可以但你不可以”的霸權邏輯。
而就在北約釋出聯合聲明的第二天,也就是不到24小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荷蘭新任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打了一通電話。在電話中,王毅表示,中荷是全面合作夥伴關系,并且兩國關系朝着穩健的方向發展,這也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方願意與荷蘭新一屆政府繼續保持密切聯系,展開對話,為中歐關系的健康發展發揮作用,同時也願意與荷蘭加強合作,保證全球供應鍊的穩定。
同時,王毅也在電話中還當面提出批評,稱北約峰會涉華内容就是赤裸裸地無端指責。中國在國際安全問題上,是世界上最負責任的大國,也是有着最好紀錄的大國。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意識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不應該成為北約國家對抗中國的理由。
王毅
費爾德坎普則表示,中國在全球範圍内都有巨大的影響力,也是荷蘭在亞洲最大的經貿夥伴,荷蘭希望雙方能夠展開合作互利,在全球地緣政治動蕩的情況下,荷蘭不贊成與中國“脫鈎”,并強調中歐在經貿問題上的沖突,不應該影響中荷兩國的正常商貿往來,荷蘭願意與中國繼續保持對話和溝通,發展與中國的關系。
除此之外,費爾德坎普也表示,北約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北約成員國自身的安全,北約組織是一個防禦性的組織。
荷蘭前首相馬克·呂特
從這次北約峰會來看,費爾德坎普關于北約的表态,可能才是中國想要的一個回答。一方面荷蘭是北約成員國,并且和中國的關系還過得去。另一方面荷蘭前首相馬克·呂特将接替斯托爾滕貝格,擔任北約秘書長一職,這可能對中國和北約的關系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3月底,荷蘭首相呂特訪華,在訪華時他表示将確定荷蘭的出口管制不會專門針對特定的國家,“脫鈎”并不是荷蘭的對華政策。
在北約問題上,他也表示,在自己就任北約秘書長之後,将緻力于推動北約與亞洲之間的關系,因為這對全球的和平穩定都至關重要。他自身也強調,他自己是中國的老朋友。是以,這次王毅外長于費爾德坎普通電話,既是對北約的批評,同時也是對荷蘭發出的信号,希望在呂特就任北約秘書長之後,能夠扮演緩和關系的角色,避免推動中國和北約走向全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