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沙灣古鎮是廣東音樂發源地,這是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7月8日,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走進番禺沙灣古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驿站,為當地群衆開講一堂生動國樂課。
一場精彩的國樂知識普及演講及琵琶示範、一段為當地學校學生樂團現場演奏的精彩點評、一段與國外樂迷的交流互動……在沙灣廣東音樂館這一小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驿站,方錦龍與當地廣東音樂迷們火熱互動,一段段精彩絕倫的廣東音樂經典旋律流淌出來。
跨越“一牆之界”,“藝美課堂”為全省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引入優質文化供給,成為群衆精神文化生活“加油站”。本期“藝美課堂”由廣東省公德心建設辦公室、廣州市公德心建設辦公室指導,番禺區公德心建設辦公室、南方日報、南方+用戶端、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番禺區沙灣街道辦事處主辦。
沙灣“十指琵琶”是世界級名片
“愛上國樂,年輕人民族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近年來,以方錦龍為代表的國樂演奏家頻頻火出圈,國樂擁有了大量年輕粉絲。
正在巴黎等地進行國際巡演的方錦龍,這次來到番禺沙灣古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驿站開講,他稱這是一次别有意味的“尋根之旅”。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番禺沙灣的一方水土,孕育出了廣東音樂先驅何博衆,以及被稱為“何氏三傑”的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等廣東音樂名家……
“沙灣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是一張值得擦亮的世界級文化名片!”方錦龍在講座中分享道,“何氏家族”四代人成就了中國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一想到廣東音樂,就會想到《賽龍奪錦》《雨打芭蕉》《孔雀開屏》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廣東音樂,廣東音樂通過華人音樂家傳遍世界各地。”
在方錦龍看來,廣東音樂的“絕妙”之處,可以分為“點線面”三個層次:點是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樂聲顆粒清脆,沙灣以“十指琵琶”技法聞名;線是高胡的特色,中山呂文成先生是代表人物;面是廣東音樂五架頭的合作。
曆史上,何博衆創造了嶺南風格的“十指琵琶”技法,有“琵琶大王”之譽。相傳他是在初夏的一場雨中,以娴熟的“十指琵琶”技法,譜成《雨打琵琶》一曲,而何與年更是傳習了這一技法,被譽為“琵琶精”。
“沙灣的廣東音樂鼻祖何博衆以十指琵琶演奏為特色,這是沙灣的獨特名片。”方錦龍告訴大家,琵琶這一樂器從兩河流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在阿拉伯是中東樂器之王烏德琴,傳至歐洲叫魯特琴,而在西班牙又成了廣為流行的吉他。
“琵琶是‘一帶一路’的産物,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展現。”方錦龍表示,沙灣古鎮不僅儲存許多曆史建築,廣東音樂依然在這裡“活”态傳承。是以他期待,未來沙灣能舉辦世界琵琶藝術節,在國際上打響沙灣音樂的名号。
現場,方錦龍與本地群衆樂團精彩互動。沙灣育才國小的學生們帶來一曲廣東音樂五架頭《雨打芭蕉》,芳華國樂國小員們帶來表演《旱天雷》,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的古筝學生與芳華國樂青年師生的五弦琵琶合奏《彩雲追月》……方錦龍逐一點評,并親自示範演奏,向樂迷們傳授國樂“音中有畫、畫中有音”的心得。
期待組建灣區國樂團促進文明互鑒
如何用音樂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價值?把自己定位為“國樂行者”的方錦龍,近年來帶着中國傳統音樂走遍世界各地,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下的“快閃”演奏視訊,獲得近1億流量。他與世界各國音樂家跨界對話,讓國樂在海外收獲大量粉絲。
當天的“藝美課堂”也迎來幾位特殊的外國樂迷,來自烏克蘭的音樂人阿彌慕名而來,為方錦龍帶來了“驚喜禮物”——一隻由他自己親手制作的迪吉裡杜管。這是澳洲土著部落的一種古老樂器,通過吹奏方式的變化,長長的吹管可以發出不同音色、節奏的樂聲。
阿彌告訴大家,他多年前就在B站上看過方錦龍老師的演奏,從那時起就一直是方老師的粉絲。現場,方錦龍與阿彌來了一次即興合奏。
方錦龍告訴大家,自己正在創立一支“錦龍灣區國樂團”。“我希望吸納香港、澳門、廣州、佛山等大灣區最優秀的國樂樂手,同時邀請全世界各國樂手加盟,在大灣區這片土地上融合共創,用音樂連接配接世界。”方錦龍說。
本期大師課将于7月12日播出,鎖定連結收看:《國樂也新潮!來沙灣,跟大師方錦龍學廣東音樂》
【采寫】南方+記者 王涵琦
【拍攝&剪輯】南方+記者 陳文夏
【統籌】李培 畢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