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健民同志簡介

“冠縣是趙健民的故鄉,也是他戰鬥過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以趙健民為代表的無數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解說員的講解,讓現場所有人深受感染,大家仿佛回到了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

尋黨:跨上自行車,“千裡走單騎”

1912年6月,趙健民出生于冠縣趙梁堂村。自小受民族英雄故事熏陶的他,在縣立高小階段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走革命道路的願望日益強烈。1932年,他在濟南省立第一鄉村師範(一鄉師)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先後擔任一鄉師黨支部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省工委代理書記。

那段時期,山東黨組織接連遭到兩次大破壞,被捕和被殺的黨員、團員達300餘名,山東黨組織與中央失去了聯系。一時間,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籠罩濟南,危及四方。

在如此殘酷的形勢下,趙健民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恢複與發展全省各級黨組織以及尋找上級黨組織的重任。他四處奔波,與魯西、魯南、膠東等地的黨支部聯系,自己起草宣言、傳單、智語口号,堅定不移地開展地下鬥争。

1935年12月,趙健民從一鄉師黨員郭崇豪處得知,在濮縣古雲集徐莊村(現莘縣古雲鎮徐莊村)有共産黨的消息。他興奮不已,跨上自行車,沿着黃河大堤騎行到徐莊村,與中共直南特委巡視員劉宴春取得聯系。不久,趙健民再次去濮縣,在徐莊村與中共河北省委代表黎玉見面,并向黎玉彙報了山東黨組織的詳細情況,請求上級黨組織盡快派人來山東上司工作。黎玉将山東黨組織的情況報告給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北方局充分肯定了山東省工委的工作,派黎玉到山東和趙健民一起重建山東省委。就這樣,趙健民的“千裡走單騎”,讓山東的黨組織終于同上級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播種:在冠縣點燃星星之火

1934年至1937年間,趙健民不斷在冠縣發展黨員,在家鄉點燃了星星之火。

1934年2月初,他利用寒假回家的機會,向冠縣一些進步學生宣傳革命道理,傳播馬列主義。趙村人孫洪主動向趙健民提出入黨請求,成為他在冠縣發展的第一個黨員。在孫洪的推薦下,小化村的梁秀傑也被吸收入黨。很快,蘭沃、煙莊、賈鎮……不斷有思想先進的青年入黨。

接下來的幾年,冠縣黨組織發展迅速。1935年6月,冠縣第一個基層黨支部——中共王村黨支部成立。該村鹽堿地多,大部分農民靠土法制鹽為生,受國民黨政府剝削嚴重。經黨支部發動群組織,全村60多戶鹽民開展了一個多月的抗稅鬥争。此後的近兩年時間,國民黨縣政府未到該村收稅,群衆拍手稱快。1936年夏初,中共冠縣特别支部成立。夏秋之交,趙健民從濟南回冠縣時,到特别支部介紹了很多外地黨組織開展工作的經驗做法,并鼓勵支部成員積極工作。1937年夏,中共冠縣中心縣委成立。抗日戰争爆發前夕,冠縣中心縣委除上司莘縣、堂邑、館陶3個特區區委外,還上司境内許辛村、城東三裡莊、桑阿3個區委。那時,冠縣共有鮑莊、辛集等20多個基層支部,黨員80多人。

入獄:鐵骨铮铮,誓死不向敵人低頭

1936年9月27日,為了保護省委其他上司同志安全轉移,時任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濟南市委書記的趙健民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特務對趙健民嚴刑拷打,并将他按在地上,把碗口粗的木棍放在他兩腿的小腿肚上,讓人站上去踩。趙健民昏過去了,特務就用冷水把他澆醒。特務們問他住哪裡、省委在哪裡、其他省委上司人在哪裡。趙健民回答:“我知道,但不會告訴你!”氣急敗壞的特務頭子将趙健民放上老虎凳,趙健民多次昏厥,醒來時已全身動彈不得。

敵人的3次審訊均以失敗告終。省委派人探監,趙健民強忍傷痛給時任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粉身碎骨也不會連累組織。因為他知道,自己保護的,是剛剛重建的山東省委和全省500多名在白色恐怖中保留下來的共産黨員。

在黨組織的努力下,1937年10月,趙健民獲救。出獄的第二天,趙健民找到黎玉,黎玉要他回省委繼續工作。當得知黨中央訓示,一個好的共産黨員要成為一個好的遊擊隊員時,他當即表示:“我在家鄉一帶有一些關系,便于發動武裝,我先回去打遊擊,過一段時間再回省委。”

轉戰:戰功赫赫,獲得劉鄧首長贊譽

趙健民來到冠縣縣城召集遊擊隊員,第二天就召集了四五十人。遊擊隊很快發展到100多人、近百條槍。僅百戶人家的東三裡莊,就有30多人參加了抗日遊擊隊。當時冠縣境内有“南杆”“北杆”兩支各一兩千人的綠林武裝,經過幾番艱難的鬥争,趙健民最終将其改造收編。

1939年10月1日下午,日本廣獺旅團4000餘人由賈鎮經陳貫莊南去桑阿鎮“掃蕩”。趙健民率領部下在陳貫莊寨牆周圍加修工事,首先伏擊敵人辎重部隊,後又利用有利地形大量殺傷敵步、炮兵,多次打退敵人進攻。這次戰鬥斃傷日軍110多人。從此,“趙三營”威名大振。

10月上旬,趙健民所在部隊轉戰河北省曲周、永年一帶。10月7日,駐紮在曲周縣城東南大連寨村的友軍遭到日軍襲擊,趙健民率軍增援,将敵人擊退。戰鬥結束後,清理出日軍屍體140多具,繳獲大批糧食和武器。

大連寨戰鬥結束後,一二九師召開冀魯豫各軍區主要上司幹部會議。聽了大連寨的戰況,劉鄧二位首長頻頻點頭。了解趙健民的情況後,劉伯承贊歎不止:“魯西自古多好漢,這可是個人才啊!”鄧小平當即決定送趙健民到延安軍政學院學習。

趙健民他在抗日戰争時期的許多感人故事,連同時人稱他“魯西趙子龍”,至今仍在當年的冀魯豫邊區傳頌着。

重建濟南市委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為全面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國策,放任日寇橫行,卻大肆捕殺共産黨人。1933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及全省黨組織遭受大破壞,省委書記被捕,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叛變,山東的黨組織與中央失去了聯系,省城濟南處于白色恐怖之中。在國民黨主辦的《山東民國日報》上,經常登載這樣的消息:“共匪暴動,業經駐軍夷平,共擒共匪××人,由泰山号鋼甲車押解來濟”;“共匪××人,業經主席判決,??驗明正身,赴緯八路刑場執行槍決”,等等。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幸存下來的共産黨員、共青團員發生了分化。有的叛變,有的消沉,有的與組織脫離了關系。而不屈不撓堅持鬥争的,隻有省立第一鄉師以趙健民為代表的七八位青年學生黨員和新城兵工廠七八位勞工黨員。

在此危難關頭,趙健民挺身而出。他聯合同校的黨員姚仲明、王文軒,并自覺地承擔起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的上司工作。

從幾次農村武裝暴動接連失敗中,趙健民等人認識到:軍閥韓複榘與國民黨、地主官僚三位一體,是黨上司的革命鬥争的大敵;韓複榘集團與蔣介石、山東國民黨系統雖有一定的沖突,但在鎮壓革命鬥争方面卻是完全一緻的;黨所上司的農村武裝暴動,多半是在暴動時臨時奪取武器,編成部隊,加之部隊中缺少軍事骨幹,是以不能迅速打亂敵人的“圍剿”,轉入遊擊戰争,而導緻失敗。這是失敗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不能與廣泛的群衆鬥争相結合,形成孤軍奮鬥的局面;不能與兵運工作相結合,缺少兵運工作的配合。是以,黨的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發動廣大的工、農、兵、學方面,盡量利用合法組織,積蓄力量,同時加強兵運工作,以待時機,組織武裝暴動。他們還從城市的工廠、機關、學校工作連遭破壞中體驗到:黨的工作,必須采取較為隐蔽的形式,盡量利用合法組織,避免過于暴露自己。同時,在鬥争中應善于利用敵人的沖突。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面,務必嚴格按照條件和程式吸收黨員,清除投機分子、腐化分子、階級異己分子。

鑒此,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确立了目前三大任務:第一,積極、慎重地恢複黨組織、發展新黨員;第二,根據客觀形勢,獨立地開展革命鬥争;第三,千方百計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

此後,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首先從本校開始發展新黨員。從1933年下半年到1935年間,共發展黨員20多名。接着,他們以學校本身和新城兵工廠為基地,在全市恢複、發展黨組織,全市共有9個黨支部,70餘名黨員。其間,趙健民還曾于1934年2月回到冠縣,先後建立了冠縣中心支部、壽張第八鄉師支部,後又在陽谷、堂邑等縣和聊城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在恢複、發展黨組織的同時,鄉師黨支部還發動群衆進行了艱苦的鬥争,如發動全省師範學校學生開展反會考鬥争,組織“洋車夫兄弟會”,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抗日宣傳,舉辦日本侵略東北四周年紀念日活動,聲援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等等。

在尋找上級黨組織方面,趙健民等人更為迫切。自1933年下半年起,他們先後派人兩次去北平、三次去上海、兩次去泰安尋找上級黨的關系,可惜都沒找到。1935年9月,趙健民打聽到濮縣黨組織與河北省委有聯系,便獨自一人從濟南騎着一輛破自行車順着黃河大堤趕往濮縣,與受河北省委上司的直南特委巡視員劉晏春取得了聯系。同年冬,中共濮縣地方組織來信告訴趙健民,河北省委的一位負責人已到濮縣,可派人聯系。趙健民非常興奮,第二天一大早又騎上自行車,迎着刺骨的寒風趕往濮縣,當天足足行程360裡,黃昏時宿在壽張縣,次日又早起趕路100餘裡,來到濮縣古雲集,見到了中共河北省委代表、直魯豫特委書記黎玉,通過黎玉與上級取得聯系,終于回到了黨中央的懷抱。

為适應鬥争形勢的需要,加強統一上司,1934年5月初的一天,趙健民、王文軒與中共新城兵工廠支部委員陳太平等人,聚在濟南市北郊的五柳閘開會,決定組建中共濟南市委,趙健民任書記,王文軒任宣傳部長,陳太平任組織部長。從此,濟南市又有了統一的中共黨的組織。

獄中彰顯忠勇

中共濟南市委成立後,為統一和加強對魯西等地黨組織的上司,趙健民又主動與各地黨員取得聯系,先後成立了中共魯西特委、中共新泰縣委,并同萊蕪縣委取得了聯系。1935年初冬,在萊蕪成立了中共山東省工委,劉仲瑩任書記,趙健民任組織部長。不久,趙健民任代理書記。

1936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以北方局代表、山東省委書記的身份來到濟南。5月,中共山東省委重建立立,趙健民任組織部長兼濟南市委書記。當年9月,趙健民被叛徒出賣而遭逮捕,在省政府軍法處遭到刑訊。特務問他“北方局來的人在哪裡?”“鄉師、兵工廠裡還有誰是共産黨員?”他一概回答“不知道。”特務們先是用竹鞭抽打他,接着是對他壓杠子。他昏迷過去,敵人就用涼水把他澆醒,醒後再壓??最終,特務們确認從他嘴中實在掏不出什麼東西,隻好将他押送到軍法處拘留所。

在拘留所,趙健民遇到一位地下共産黨員,并得知他可以設法傳遞信件。為保護黨組織,趙健民強忍着疼痛給黎玉寫了一封信:“我被萊蕪一個見過面的熟人叛賣,被特務隊逮捕,指證我是共産黨的負責人,要我說出上下左右的關系。他們的這一些企圖,都是枉費心機的。從上午十時到下午五時,對我施行了各種酷刑。他們這一切,對一個有堅定信念、早已立下舍生取義決心的人來說,都是徒勞的。不管前面有什麼驚濤駭浪等待着我,我已下定決心:‘甯為玉碎,決不瓦全。’海可枯,石可爛,浩然正氣之節不可變。請放心!愚弟粉身碎骨,決不連累朋友!”

兩天後,黎玉派人探望趙健民。那來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武中奇。自己被捕的第四天,黨組織就派人來了。這種關懷,使趙健民渾身充滿了力量。過了兩三天,特務們對趙健民進行了第二次審訊。主審的特務對他改用攻心戰:從共産黨創造蘇區,談到長征隻剩下幾個人,最後斷言,紅軍不久就會被全部消滅。然後,對趙健民說:“你不是要抗日救國嗎?那就不要跟共産黨走,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隻有跟蔣委員長走,才能抗日救國。” 趙健民輕蔑地一笑,接着義正詞嚴地說:“蔣介石應該改弦更張,走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停止内戰,一緻對外的路。”在場的大叛徒宋鳴時聽罷,一拍桌子,大吼道:“趙健民!你要做共産黨的烈士嗎?好,我成全你!”主審的特務也火了,指着趙健民說:“你膽子不小,敢耍捕共隊!”就這樣,第二次審訊收了場。

當特務把趙健民押回拘留所監房時,武中奇正在等他。這是他第二次探望趙健民,并帶來了黎玉的親筆信。信中說:“你的被捕,使大家感到震驚,是工作的一大損失。你能在被捕受酷刑的第二天就送出信來,并表示決不連累任何朋友,這又使我們十分贊佩。現在是國難當頭,每一個有良心的中華兒女,都應當立即抛棄前嫌,停止敵對行動,一緻對外,吾弟要十分注意,要利用一切場合,闡明我們的主張。這不但對周圍能産生有利影響,而且能一定程度地打動有關上司,也可能對吾弟的官司有利。切切,切切!”

趙健民仔細地琢磨着信中的含意,決心利用一切場合宣傳黨的“停止内戰,一緻抗日”的主張。

10月中旬,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兼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要親自審訊趙健民,同時被審訊的還有40多人。

韓複榘審訊,不按法律條文,完全憑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還有自己的一套章法,不看案卷,隻聽軍法官念案情,念得輕,判得就輕;念得重,判得就重;念到應槍斃,他右手就從胸脯向前一擺,說聲“斃”,拉出去就斃了。

這天下午3時,趙健民和部分犯人被押進省政府。軍法官曆數了趙健民的“罪行”後,提議“請主席槍斃他。”兩個執法隊員立即抓住趙健民的雙臂,準備向外拉,趙健民卻鎮靜地望着韓複榘。韓複榘見他如此表情,轉着眼珠想了想,突然問道:“你是個學生,不好好讀書,參加共産黨幹什麼?”趙健民胸有成竹地說:“我參加共産黨是為了發動群眾抗日。主席,日本人在民國二十年,制造‘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二十二年,又占領熱河和河北省長城要塞;同年十一月,以冀東防共自治的名義,控制了冀東二十幾個縣;二十四年,占領察哈爾北面大部和綏遠北面一部;而現在,又大力推行包括山東在内的華北五省自治??山東地處沿海,一旦日軍大舉入侵,必定遭到蹂躏。您作為山東的軍政上司人,不但不應壓制我們抗日,還該支援我們的抗日救國活動呀!”

韓複榘聽到這兒,身體微微一顫,随後語調平靜地說:“年輕人,你向我做起宣傳來了。我問你,你去萊蕪幹什麼?是不是去鬧暴動啊?鬧暴動,我可不答應。”趙健民馬上回答:“我去萊蕪是進行抗日宣傳,萬一日軍侵占山東,好發動抗日遊擊戰争。至于暴動,我們已經停止了。現在,我們把中國的一切軍隊都看成是抗日力量的一部分。打内戰,不論誰勝誰負,都是國防力量的損失”

這時,站在旁邊的軍法處處長史荊洲插話說:“這個人頑固得很,抓他的時候,他把共産黨的檔案都吃了。”這一說,使本已緩和下來的氣氛又緊張起來。韓複榘瞅瞅趙健民,又瞅瞅他,稍加思忖,說了聲:“送法院!”于是,趙健民被送進了山東省進階法院看守所。

組織抗日武裝

1937年8月間,中共華北聯絡局派張友漁到濟南。他在先前由中共中央派出的紅軍将領張經武所做工作的基礎上,對韓複榘進行統一戰線工作,并與韓複榘達成了三項協定:(一)釋放在押政治犯。(二)成立第三路軍政訓處,由餘心清任主任。中共各級組織派遣部分共産黨員和進步人士協助餘心清工作。(三)開辦第三路軍政治從業人員訓練班,教育訓練動員群眾抗日的幹部。

兩個月後,趙健民被作為政治犯釋放出獄。當時,正值黨中央号召 “每個共産黨員要成為一個好的遊擊隊員,開展敵後遊擊戰争”;中共中央北方局也号召濟南的共産黨員及從國民黨監獄中獲釋的大批黨的重要幹部“脫下長衫,到遊擊隊去”。本來,時任省委書記的黎玉建議趙健民繼續留在省委工作,趙健民卻表示:“我老家是冠縣,在魯西人熟地熟,請省委先派我去魯西搞武裝,待一個時期再回省委工作。” 省委同意了他的意見,并任命他為魯西特委書記。

趙健民回到冠縣後,馬上召集黨員王浩、許夢俠、孫洪、馮幹才、郭英、郭林業和朱月侗等,在朱三裡開會,研究建立黨的抗日武裝及如何對待境内綠林武裝,很快便以黨團員為骨幹組建起一支小型抗日遊擊隊,打出了“華北自衛軍抗日遊擊隊”的旗幟,并親自起草《華北自衛軍抗日遊擊隊告各界父老書》,進行抗日宣傳。僅20餘天,抗日武裝就發展到百餘人(槍)。

當時,冠縣境内有 “南杆”、“北杆”兩股較大的綠林武裝,各有四五百人。為争取“南杆”擺脫國民黨頑固派的控制,趙健民以山東第六專區少校政訓員的身份,打入“南杆”内部,經過艱苦的争取、分化瓦解工作,收編了“南杆”。接着,又收了“北杆”。兩支武裝改編為山東省第六區抗日遊擊司令部的第5、第6支隊。趙健民是第6支隊黨組織的負責人。

随後,趙健民協助愛國将領、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範築先收服和改造其他土匪、民團、潰兵,壯大抗日隊伍。同時,接連參加了範築先組織的梁水鎮、界牌、南鎮、範縣等一系列戰鬥,屢戰屢勝,開辟了一大片抗日遊擊根據地。

1939年1月,範築先屬下的第3團在冠縣城南與日軍進行遭遇戰。随後,第3團整編為第3營,并由趙健民擔任營長。從此,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從1939年2月到1940年10月,他們在莘縣、冠縣、堂邑、聊(城)西、博平一帶,與日、僞軍打了幾十仗,成為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武裝力量。 3營和趙健民本人,也一度被人合稱為“趙三營”。

趙健民治軍嚴謹,他要求每個戰士都要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夜行軍到一個村莊,天不亮不準叫老百姓的門。住在百姓家裡,要幫助挑水、掃院子,開展“水滿缸”運動。遇到農忙時節,要盡力幫助群衆搶收搶種,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當部隊出發時,都要派人與房東告别,征求意見,表示感謝,并檢查“群衆紀律”的執行情況。在魯西北一帶,由于這支部隊名聲大、影響好,當地群衆都把第3營親切地稱作“咱們的趙三營”。“趙三營”的隊伍一到,群衆奔走相告,箪食壺漿,而冠縣的日僞軍則下令戒嚴,不準出城。

譽滿魯西大地

趙健民擅長奇襲,常常率領3營忽聚忽散,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僞軍。如1939 年秋,在攻打冠縣王莊僞軍據點的一次戰鬥中,他指派10 名偵察員化裝成當地送棉花的農民,巧妙地進入據點,90 多名戰士全部輕裝, 跟随其後, 出其不意地将據點拿下, 俘虜僞軍120 多人。 類此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他在冠縣指揮的三次戰役,更使他威震魯西大地。

一是巧襲冠縣城 。1939年春,日寇為侵占冠縣,集中1000多名日軍和來自莘縣的部分僞軍,采取了大舉“掃蕩”、重點進攻的辦法。趙健民分析了敵衆我寡的形勢,決定暫時撤出冠縣縣城。

敵軍占領縣城之後,“趙三營”立即派出了小分隊,從四面對占領縣城的敵人進行不斷的襲擾。有一次,他們從中午12時一直打到下午4時。由于這一次集中了兵力,敵人覺得無法在縣城站住腳,便使用大炮和重機槍向周圍慌亂射擊一陣後,放棄了縣城,向東南方向逃竄。“趙三營”一直将敵人追到了城東7裡外的韓村,并将其後尾咬住。這時,敵人才不得不組織重炮猛轟,同時指令莘縣的僞軍騎兵對“趙三營”沖鋒。“趙三營” 搶占了韓村東的一座磚窯,最終打垮了僞騎兵,并在夜間與敵人展開了巷戰。天剛亮時,敵人集中兵力向西北方向進攻。為避免損失,“趙三營”主動撤出戰鬥,敵人也逃回莘縣。

這一仗,不僅趕跑了侵占冠縣城的日軍,并予以重大殺傷,對冠縣一帶的抗日人民也是個很大的鼓舞,同時也使“趙三營”官兵增長了與日軍作戰的經驗。

二是大戰陳貫莊。1939年秋,“趙三營”住在冠縣城東30裡的陳貫莊。一天,他們發現日軍的一個團,共有4000多人,從賈鎮南下,将經陳貫莊向桑阿鎮前進。根據敵人的布局,可看出對方的建制有大隊和中隊,裝備有重機槍連隊、山炮隊以及40餘輛汽車的辎重隊。

趙健民決定襲擊日軍汽車辎重隊。他親自率領第一連,隐蔽接近日軍。當日軍步兵、炮兵過去,汽車隊進入“趙三營”的射程之内,第1連戰士便以密集的排槍向敵汽車隊射擊。而在同時,敵人的辎重掩護隊下車時,遭到了“趙三營”猛烈的攻擊。 當敵方一個軍官進行往來指揮時,被“趙三營”的通訊員、特等射手猛擊一槍,當場斃命。此後,東面及東北方向的敵人便不敢向村寨逼近了。黃昏之後,敵人因在各處進攻都遭受重大傷亡,大都卧在地上不敢前進。即便是敵軍的指揮官一再叫罵着讓前進,都無濟于事。這次戰役,斃傷敵人110餘人,築先縱隊司令員張維翰還親自趕來慰勉。

三是摧毀僞頑政府。 1940年春,冠縣第8區和第6區的北部一度被豪紳地主盤踞,拒絕八路軍部隊進入。他們還成立僞第6區區公所,區公所設在堂木寨。

6月的一個夜間,趙健民率領“趙三營”第1、第3連,在堂木寨的同學許樹菱帶領下攻擊堂木寨。由于計劃周密,行動迅速,此次戰鬥一槍未發便解決了僞頑區部,活捉了頑軍死硬分子區隊教練。

7月期間,第8區和第6區的一些豪紳地主趁日軍對冠縣“掃蕩”之機,又開始大肆活動,并威脅傾向抗日民主政府的村寨。為粉碎敵人的圖謀,“趙三營”決定進攻第6區地主武裝控制的大柳邵、邢柳邵,并收繳地主的槍支。

就在日軍結束“掃蕩”的次日夜間,趙健民率領“趙三營”第1、第3連的戰士進攻大柳邵,“趙三營”的教導員率領第2、第4連進攻邢柳邵。經過激烈戰鬥,共繳槍100餘支。對豪紳地主武裝進行了徹底的摧毀性的打擊,鞏固、擴大了冠縣抗日根據地。由于趙健民多謀善斷,膽大心細,率領“趙三營”四處拔據點、反“掃蕩”、設伏擊,出奇制勝,使得日僞軍聞風喪膽,是以人們都稱他“魯西趙子龍”。

1941年5月至年底,趙健民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1942年1月,趙健民被任命為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魯西北軍分區(後稱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大“掃蕩”,馬本齋上司的回民支隊從冀中來到冀魯豫第三軍分區。組織上決定讓馬本齋擔任分區司令員,讓趙健民任副司令員,并由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征求趙健民的意見。趙健民當即表示:“這有什麼關系,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和馬本齋同志一起搞好三分區的工作。”此後,趙健民與馬本齋密切配合、并肩戰鬥,沉重打擊了日僞軍的嚣張氣焰,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

1944年8月,趙健民率部解放莘縣城,全殲守城僞軍,活捉僞模範縣長兼保安司令劉仙洲,受到冀魯豫軍區表揚。

抗日戰争勝利後,趙健民曾先後擔任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副書記兼冀魯豫軍區副政委、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指揮所部參加魯西南戰役、睢杞戰役、淮海戰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17軍政委,8月兼任軍長,參加了渡江戰役、西南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政務院鐵道部副部長,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省長,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等職。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二、能征善戰

趙健民被捕前擔任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獲釋後省委書記黎玉對他說:“省委決定讓你繼續留在省委工作。”但趙健民卻做出了另外的選擇:響應黨組織“每個共産黨員要成為一個好的遊擊隊員,開展敵後遊擊戰争”的号召,決意到基層組建抗日隊伍,投身抗戰疆場。他對黎玉說:“我老家是冠縣,在魯西人熟地熟,請省委先派我去魯西搞武裝,待一個時期再回省委工作。”黎玉尊重趙健民的意見,遂派他到魯西開展抗日鬥争。

1938年初趙健民回到魯西後,在聊城抗日遊擊司令範築先部工作,曾任中共魯西特委書記,參與上司建立抗日根據地群組織抗日武裝,并争取冠縣境内綠林武裝加入革命隊伍。他首先改造了兩支土匪隊伍,一個是“北杆”,一個是“南杆”,經過艱苦工作,把“南杆”改編為範築先部的第六支隊。冀魯豫第三軍分區成立後,趙健民擔任司令員,隸屬楊得志為司令員的冀魯豫軍區。

在抗戰艱苦時期,回族英雄馬本齋曾率領冀中回民支隊來到趙健民率領的冀魯豫第三軍分區,組織上決定讓馬本齋擔任分區司令員,他做副司令員,并事前征求本人的意見。趙健民爽快地答應下來:“這有什麼關系,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和馬本齋同志一起搞好三分區的工作。”表現了一個共産黨人顧全大局、能上能下的寬廣胸懷。

一年多後,由于魯西北抗日鬥争極為艱苦,八路軍範築先縱隊第三團在冠縣城南與日軍發生遭遇戰後,整編為築先縱隊第三營,由趙健民擔任營長,史稱“趙三營”。1938年11月聊城失陷,範築先将軍殉國,日軍相繼占領了臨清、堂邑(今并入冠縣)、莘縣、館陶等縣。從1939年2月起到1940年10月,“趙三營”在莘縣、冠縣、堂邑、聊(城)西、博平一帶,與日僞軍打了幾十仗,成為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由于築先縱隊一直把冠縣作為自己活動的根據地之一,是以日軍不敢貿然占領冠縣縣城,直到占領冠縣周圍的幾個縣、又經過“掃蕩”試探,才于1939年3月進占。

日軍占領冠縣縣城之後,趙健民靈活運用毛澤東提出的“堅壁清野,敵來我退,敵走我追,敵駐我擾,敵少我攻”的遊擊戰術,指揮第三營不失時機地派出小分隊,從四面八方對駐紮縣城的敵人進行不間斷地襲擾,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日夜不得安甯。其中對敵最重大的一次打擊,從中午12時一直打到下午4時。由于這次戰鬥趙健民集中了優勢兵力,敵人覺得無法在縣城站住腳,便用大炮和重機槍向周圍胡亂轟擊掃射一陣後,放棄了縣城,向東南方向逃遁。“趙三營”一直将敵人追至城東七裡外的韓村,将其後尾咬住。這時,敵軍慌忙組織重炮向第三營猛轟,同時指令莘縣的僞軍騎兵對第三營發起沖擊。第三營搶占韓村之東的一座磚窯,依托有利地形,有效射殺敵人,最終打垮了僞軍騎兵,并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在夜間與敵人展開了巷戰。天剛亮的時候,敵人集結兵力向西北方向猛攻。為儲存有生力量,趙健民帶領第三營主動撤出戰鬥,強驽之末的敵人也休戰逃回莘縣。是役,不僅趕跑了侵占冠縣城池的日軍,還給敵人以重大殺傷。這對冠縣一帶的抗日軍民是個極大的鼓舞,同時也使第三營幹部戰士積累了與日軍作戰的經驗。

1939年秋,趙健民率領第三營駐紮冠縣城東30裡的陳貫莊。這是一個有圍寨的200多戶人家的大村,為了有效打擊敵人,部隊在寨牆周圍加修了工事。一天,趙健民發現日軍的一個聯隊共4000多人,從賈鎮南下經陳貫莊向桑阿鎮行進,裝備有重機槍隊、山炮隊以及40餘輛汽車的辎重隊。趙健民決定打一個突襲戰,重挫敵人的銳氣。當敵步兵、炮兵過去,汽車隊進入第三營的射程之内時,趙健民果斷指令第一連以密集的排槍向敵汽車隊射擊;待敵人的辎重掩護隊下車時,趙健民令全營迅速出擊。戰鬥中,敵方一軍官模樣的人往來竄返,指揮部下負隅頑抗,被第三營的特等射手一槍斃命,迫使敵軍不敢貿然向村寨逼近。黃昏後,敵軍因在各處進攻均遭受重大傷亡,大都卧在地上不敢動彈。即便是敵軍的指揮官一再叫罵訓斥,都無濟于事。當趙健民巡查各處陣地、在南門見到第三連時,排長劉長義和其他各連排的幹部戰士一樣,作出了堅決有力的保證:“營長,你放心吧,南門這一面,我保證讓小鬼子來一個死一個,人在陣地在。” 當戰鬥達到預期目的後,趙健民立即派出第一連的一位排長,帶領一個班出北門偵察。偵察員回來說,西北方向沒有敵人,第三營趁機順利撤出陳貫莊。這次戰鬥,“趙三營”共斃傷敵軍110餘人,取得輝煌戰果。第二天一早,築先縱隊司令員張維翰來到第三營駐地慰問,一見趙健民的面就說:“你們打了大勝仗!”随後召集全營幹部戰士講話,予以表彰鼓勵。

當時,冠縣第八區和第六區的北部,一度被豪紳地主盤踞。他們與日僞政權勾結在一起,拒絕八路軍部隊進入。1940年春,他們在堂木寨成立僞第六區區公所,并建立僞頑武裝。1940年6月的一個夜間,趙健民應中共冠縣縣委和縣抗日民主政府的要求,率領第一連和第三連,在同學許樹菱帶領下奔襲堂木寨。由于計劃周密,行動迅速,此戰一槍未發,便解決了僞頑區部,活捉了國民黨死硬分子——區隊教練。7月間,第八區和第六區的一些豪紳地主趁日軍對冠縣“掃蕩”之機,大肆活動,口放狂言,威脅傾向抗日民主政府的村寨。為了粉碎敵人的圖謀,趙健民決定出擊第六區地主武裝控制的大柳邵、邢柳邵。就在日軍結束“掃蕩”的次日夜間,營長趙健民率領第一、第三連的戰士進攻大柳邵,教導員率領第二、第四連進攻邢柳邵。經過激烈戰鬥,攻克“兩邵”,繳獲步槍100餘支,對豪紳地主武裝進行了摧毀性的打擊,鞏固、擴大了冠縣抗日根據地。

1940年5月,趙健民率領的第三營改編為八路軍129師新編第八旅二十二團第三營,仍擔任營長;10月奉劉伯承、鄧小平首長的指令,開赴衛河以西抗日戰場。

抗日戰争勝利後,趙健民擔任冀魯豫區黨委副書記兼冀魯豫軍區副政委,1947年5 月,趙健民與單縣姑娘楊瑞波結為連理,相愛終生。同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著名的魯西南戰役,鏊戰28天,殲敵五六萬人。在這之前的6月27日,趙健民奉命指揮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旅先行秘渡黃河,擊潰國民黨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河防守軍,為大部隊強渡黃河掃清了障礙,并在戴廟(今屬東平戴廟鎮)、蔡樓(今屬梁山縣趙固堆鄉)地區接應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渡河,配合第1、第2縱隊行動。同年8月15日,劉鄧大軍揮師南下,千裡躍進大别山。之後,國民軍卷土重來,黃河以南的局勢再度惡化。趙健民臨危受命,擔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為打擊敵人的嚣張氣焰,趙健民指揮冀魯豫軍區1、2旅的6、9、14、15團,在東平、汶上、梁山三個縣大隊的配合下,于1947年12月初發起了解放東平的戰鬥。12月4日下午4時,部隊從梁山出發,經運河急行軍30公裡,于當夜23時到達指定位置。5日零點,身在城東孫崗村指揮部的趙健民下達了攻擊指令,15團1營首先在南門打響,掃清門外守軍,乘勝在東南城角打開缺口,順城牆向西攻進。14團肅清城東一帶的守敵,殲滅山東省保安3旅17團駐東平一個中隊,從小東門攻入縣城。由西門攻城的部隊破牆而入,攻占真武廟,将西門守敵全部壓縮在耶稣教堂和大隅首一帶。9團1營肅清了馬口敵軍,從北門攻入城内并占領了清真寺。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東平守敵首尾不能相顧,彼此難為犄角,遂驚慌失措,潰不成軍。趁敵軍混亂之際,6、9、15團的1營在大隅首街圍殲被困之敵,經數小時激戰,殲敵百餘人。城内外潰敵退守文廟街,憑險據守,負隅頑抗。14團1營從四面圍攻龜縮之敵,因周圍水深,一時不能展開兵力。雙方鏖戰4個小時,解放軍付出傷亡40餘人的代價,擊退敵軍三次反撲。6日5時,趙健民得知增援之敵由肥城出發的情報後,為避免腹背受敵,當機立斷,指令部隊撤出戰鬥。此戰斃傷敵軍240餘人,俘虜敵中隊長以下80餘名,繳獲輕重機槍20挺,步槍300餘支。同月,遭受重創的東平殘敵棄城而逃,全縣解放。由此可見,在解放東平的戰鬥中,趙健民采用了四面開花、分割圍殲的戰術,彰顯了一位高明指揮員的膽識和智慧。

冀魯豫軍區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緊接着發起了項白屯戰鬥。肥城石橫敵頑據點被泰西軍分區拔除後,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統轄的73軍整編15旅借機竄回泰西地區,企圖予以報複,控制這一戰略要地。為鞏固泰西局勢,冀魯豫軍區決定發起聚殲敵15旅的戰鬥,痛擊來犯之敵。1947年12月19日,冀魯豫軍區司令員趙健民、區黨委副書記徐運北、軍區參謀長傅家選等率軍區獨立旅、炮兵營和一分區、七分區部分部隊,在泰西軍分區的配合下,對敵15旅發起反擊戰。戰鬥發生在肥城四區(今王莊鎮)項屯、白屯一帶,史稱“項白屯戰鬥”。戰鬥中敵方派出兩架戰機和12軍一部增援。敵我雙方正在丁家塢彙河大橋附近激戰時,兩架敵機為躲避解放軍的地面炮火,相撞于丁家塢上空,機毀人亡。解放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殲敵1000餘人,俘敵500餘人,取得輝煌勝利。

項白屯之戰充分展現了趙健民的軍事才幹,在地方軍事文化史上寫下重彩濃墨的一筆:一是充分展現了解放軍正規部隊與地方部隊靈活機動的指揮藝術。戰鬥中趙健民采取了疲敵夜襲戰術,首先設計迷惑敵軍,聲東擊西,虛與周旋,待拖敵疲憊不堪、夜宿營地後,趁其不備,突然攻擊,一舉全殲敵軍一個營,乘機擴大戰果,大獲全勝。二是善于在運動中抓住戰機消滅敵人。運動戰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項白屯戰鬥中,趙健民部創造性地運用了這一傳統戰法,在運動中抓住敵軍的薄弱環節,殲其一部,争取主動,各個擊破,橫掃千軍。三是善于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集結數倍于敵的兵力,以絕對優勢,確定戰之能勝,勝則徹底,以利鼓舞士氣,連續作戰。四是創造了人民戰争的範例。戰前,趙健民統率的冀魯豫軍區通過地方黨組織,廣泛發動群衆積極參戰支前。戰鬥打響後,項屯的項書晉等村民自告奮勇為部隊帶路;農婦鮑成坤等冒着槍林彈雨,協助戰士攻打敵營;劉承友等大批民兵、村民救護傷員,擡擔架,運彈藥,保障了戰鬥的後勤支援。

戰後,趙健民率部參加了豫東戰役和淮海戰役。1949年2月,在全軍統一整編中,冀魯豫軍區所屬部隊編為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5兵團第17軍,趙健民任政委,原115師參謀處長王秉璋任軍長。同年4月21日,趙健民同王秉璋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直搗浙贛;同年8月趙健民任軍長兼政委,奉命指揮第17軍西出貴州,克貴陽,占遵義,再入雲南,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戰役任務。同年11月,趙健民兼任貴陽市軍管會副主任。從淮海戰役開始,他就在鄧小平、劉伯承、陳毅指揮下作戰,彼此互相了解,結下了深厚情誼。

上一篇: 蔡樹藩簡介
下一篇: 潘複生簡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