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華電動車征稅生效後,中國的三項反制手段,讓歐盟有些無力招架

近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臨時征稅正式生效,為期四個月。 期間,歐盟将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持續性調查,之後歐盟成員國将投票決定,是否要将這項臨時關稅征收決議轉為正式關稅制度。也就是說,在這之前,中國還有四個月的視窗期與歐盟進行談判,讓歐洲收回這一決議。

對于為何要堅持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給出的解釋是,中國的廉價電動汽車嚴重沖擊了歐洲市場,是以需要通過加征關稅來糾正這一“錯誤”。但事實上,已經有多家媒體發聲,稱歐盟的最終目的是想通過加征關稅,讓中國企業交出一部分技術與歐洲本國車企成立合資車廠,以此來換取進入歐洲市場的門票。

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中國一再強調可以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歐盟态度卻依然強硬,堅持要讓關稅政策落地的主要原因。但近幾年來,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我們不僅自己國家實作了電動汽車普及,甚至在電池制造上也處于世界先進行列,是以我們不僅沒必要接受歐盟提出的條件,而且還有很多手段反擊。

對華電動車征稅生效後,中國的三項反制手段,讓歐盟有些無力招架

【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

在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征收的同一時間,中國随即宣布,要對原産于歐盟成員國的豬肉和豬肉副食品正式開始反傾銷調查,并給了歐盟各國20天時間主動參與調查。之後,相關機關将采取抽樣和問卷的方式進一步展開調查。

而在這之前,西班牙、法國、荷蘭等國已經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因為對這些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絕佳的豬肉出口市場,若中國限制從歐洲進口豬肉,歐洲豬肉行業将面臨“噩夢”。因為歐洲每年銷往中國的豬肉價值約為25億歐元,市場規模非常龐大。此外,中國還從歐洲進口禽類等其他食材,對歐盟的打擊力度可想而知。

當然,這隻是中國反擊的第一步。在這之後,中國商務部釋出通告稱,決定從本月18号開始,就歐盟白蘭地反傾銷案召開聽證會,指控歐洲白蘭地生産商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在中國銷售。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的白蘭地占據了中國白蘭地進口的大部分份額,是以法國的酒商反應最為強烈,雖然他們故作輕松認為仍有機會和中國合作,但同時強調最終結果仍取決于政治談判。

對華電動車征稅生效後,中國的三項反制手段,讓歐盟有些無力招架

【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豬肉市場】

需要補充的是,在歐盟提出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之時,法國是舉雙方贊成的,是以中國的這項反制措施針對的是誰,不言自明了。

而除了推出對等的反制措施外,中國還積極布局歐洲以外的市場,并取得了顯著進展,再次将歐盟甩在了身後。

在中國電動汽車被鋪夢圍堵之際,中國各大電動車企已經找好了替代市場,紛紛進軍摩洛哥、南非和盧旺達等非洲國家。而在肯亞的首都,哪吒汽車甚至已經将生産線也遷了過去,要在肯亞本地生産電動汽車,預計兩年内将産品銷往20個非洲國家,三年内開設100家門店。

此外,還有一些車企選擇進軍東南亞市場,比如比亞迪剛剛收購了泰國一家經銷商20%的股份,投資4.9億美元在泰國了建立了首家工廠,預計每年能生産15萬輛汽車,并為當地創造1萬個工作崗位。此外,還有一些車企則将目光放在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誓要将東南亞市場收入囊中。

對華電動車征稅生效後,中國的三項反制手段,讓歐盟有些無力招架

【比亞迪在泰國工廠竣工】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中标了阿塞拜疆的電動車大巴采購項目,共計160輛12米的電動大巴,預計将于本月開始分批運往阿塞拜疆。此外,阿塞拜疆還與比亞迪簽署了一份長期采購協定,要在未來三年内分批向中國進口200輛電動大巴車,并進行本地化組裝。總之,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可謂是全面開花,不隻依賴于歐洲市場。

是以,歐盟有一點沒搞清楚的是,中國的電動汽車能發展到今天,依靠的早已不是低價政策,而是可以快速複制快速搬遷的制造業優勢。也就是說,即便歐洲市場對我們關上了大門,我們依然能夠依靠電池制造和技術優勢,迅速在其他市場站穩腳跟。歐盟最終會意識到,在新能源領域圍堵中國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而他們也終将為這個錯誤的決定承擔後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