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胡堅波
近日,國家資料局全文釋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報告系統總結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重要進展和工作成效,緊扣新質生産力發展,全面呈現數字中國新特點、新模式、新趨勢。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資料要素作為數字中國建設三大關鍵抓手,對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01
數字基礎設施是加快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兩年,大陸在網絡基礎設施鍛長闆、智能基礎設施補短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形成一體化數字底座,不斷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連接配接能力、運載能力、感覺能力、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整體上,大陸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作了跨越式提升。
一是5G、光纖寬帶、移動物聯等網絡設施進入提速擴容新階段。大陸堅持适度超前建設原則,加快促進網絡設施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網絡設施賦能千行百業高品質發展。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5G基站數達337.7萬個,同比增長46.1%。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2302萬個,增幅達51.2%。可以看出,2023年,大陸5G基站數、10G PON端口數等大幅提升,有力地支撐了數字中國建設。
二是算力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在用資料中心标準機架超過810萬架,算力規模達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算力總規模近5年均增速近30%。近兩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大陸各地區紛紛布局智算中心建設。工信部等六部門釋出的《算力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大陸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截至2023年底,大陸算力基礎設施中智能算力占比已達到約30%。未來,智算占比将加速提升。
三是存力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大陸存力規模達到約1200EB,同比增長了20%。其中,先進存儲容量占比超過25%。大陸加快發展先進存儲,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專業存儲領域持續發力,取得了重要進展。2023年5月,大陸存儲系統首次位列國際IO500榜單第一名,重新整理曆史記錄。同時,各地推動建設營運資料可視可管可用的資料湖平台,形成存力中心發展創新模式。資料和存力設施的關系就像水和瓶子一樣,随着水量的大規模增加,瓶子的容量也需随之提高。
02
數字技術是新質生産力的核心組成部分
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正深刻改變着傳統生産模式與流程,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已成為新質生産力的核心組成部分。2023年,大陸數字技術創新活力不斷迸發,創新生态持續優化,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創新取得階段性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添磚加瓦。
一是數字技術創新熱度持續提升。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大陸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為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指出,大陸基礎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在資訊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和基礎通信程式領域,國内有效發明專利同比分别增長59.4%、39.3%和30.8%,科技創新動能強勁,加快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
二是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目前,以人工智能、大資料、先進計算、先進存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正加速疊代。《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指出,大陸先進計算、人工智能、5G/6G等關鍵技術創新能力不斷突破。大陸高性能計算持續處于全球第一梯隊,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迅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創新成果加速湧現,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數字技術創新生态持續優化。《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指出,大陸已成為全球開源生态的重要貢獻力量,源代碼貢獻量及開源開發者的總量和年新增數量均位居全球第二。各地區數字技術創新聯合體加速湧現與落地,進一步推動大陸數字技術創新生态體系更新。
03
資料要素是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關鍵生産要素
大陸正在加速建構全國一體化的資料要素市場,加快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步伐,促進資料要素高效合規地開放、共享、交易,充分激發資料要素的活力,釋放資料要素價值,賦能新質生産力培育,帶動整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一是資料開放共享有序開展。公共資料開放共享是加大資料要素供給的重要手段。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有數十個省市上線公共資料營運平台,覆寫交通、氣象、醫療等多個領域,資料開放規模以及範圍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激發了公共資料創新應用活力。政企資料共享加速破局,以網際網路平台為代表的企業與政府建立資料共享機制,提供不涉及使用者隐私的經營、消費、治理等規律性資料,協助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水準。
二是多層次資料交易體系加速建構。大陸積極推動資料要素價值化,從公共資料授權營運、資料資産評估登記、資料資産入表、資料資本化等領域全面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建設。大陸逐漸統籌規範資料交易場所建設,促進場内資料交易的規模和比例提高。《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福建大資料交易所交易平台初步實作與省公共資料開發服務平台互聯互通,同步公共資料目錄400多個,資料項1萬多個,孵化公共資料産品50餘款。
三是資料要素賦能各行各業取得重要進展。大陸加速推動“資料要素×”行動計劃落地,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開展探索實踐,加快推動資料要素價值化過程。通過開展“資料要素×”典型案例征集、“資料要素×”大賽等方式,發揮資料要素對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04
多措并舉加快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
為促進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推動大陸新質生産力發展,未來可重點強化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算網協同、綠色節能。圍繞一體化協同、能耗、能效等關鍵領域,積極促進數字基礎設施均衡發展,優先建設智能算力、先進存儲、5G網絡等數字基礎設施,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提供堅實基礎,助力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二是持續推進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應用促創新,加快各行業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更新,挖掘數字技術在重點領域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深化大陸數字技術創新生态體系,激發數字創新動能,推動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三是統籌建立合規高效、安全有序的資料要素價值化體系。從資料确權登記、資料合規性稽核、資料供需方資質審查、資料産品挂牌、資料産品留存、資料産品交易等全流程出發,建立健全資料産權制度,探索研究資料定價規則,建立多層次、一體化、暢流通的資料交易體系,實作資料流通安全高效,進一步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來源:國家資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