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考分流不是指望孩子能逆襲,而是源于自己不甘心

大多數家長,所處的賽道已經固定,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未來,但孩子卻有無數可能,自己雖然已經飛不起來,但自己的子女仍然有飛起來的可能,通過孩子來改變家庭的未來,要比自己的改變容易的多。

這其實是很無奈的現實,自己的學曆限制,專業限制,以及身處位置的限制,使得不管如何努力,也比不過别人劃水所處的高度。雖然大學生就業難,雖然考不上大學甚至高中,還有更多理論上的可能,但升高中考上好大學,仍然是收效最大,也是為數不多可以晉升的道理。

中考分流不是指望孩子能逆襲,而是源于自己不甘心

但從中考到聯考,各階段升學的本質,還是以孩子的思維能力比拼為核心,不同孩子的能力差距客觀存在,但這種差距又會在國小階段,因為外力投入,展現的并不明顯,進而讓家長有着很高期望值,而在初二分水嶺的出現,思維能力導緻成績差距的突然展現,會讓很多家長覺得難以接受。

對于中考分流的不甘心,普通家庭男孩的家長相對更為明顯,一是普通家庭分流男孩,未來道路更加難走,二是廣為流傳的男孩後勁大,使得其仍然有一絲期盼,三是與女孩不同,很多男孩成績不好,往往或有意或無意表現為不用功,也讓家長有孩子很聰明,隻是不努力的錯覺。

中考分流不是指望孩子能逆襲,而是源于自己不甘心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男孩的壓力更大,如果分流未來大機率打螺絲,未來成家都會面臨較大壓力,即使同樣是是上不了高中,同層次的女孩往往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找到更優秀的另一半,做個幼師就可以找個醫生,當個護士就能比對醫生,而男孩不可以。

男孩後勁更大,這種明顯沒有依據的論調,仍然被很多家長所堅信,但這種褒獎,大多數情況下隻是家長和孩子虛榮心提升,而不能形成激勵,反而使得本可以勤能補拙的孩子,為了維持自己聰明的誇獎,而變得不敢努力,很多男孩甚至在虛榮心和惰性雙重影響下,刻意不學習貪玩迎合這種評價。

中考分流不是指望孩子能逆襲,而是源于自己不甘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