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相信自己的了解力,下面的問題對你來說應該會很容易解答,也不妨來挑戰一下自己,看看你的已有知識能帶你走多遠吧。
紅書包
作者:秦文君
①很多人說“三歲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覺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長來雕琢的,時時都存在着改變的可能。
②距離現在很多年前,我還是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和那個年齡的女孩一樣,長着一頭柔軟的黃頭發,紮着可笑的小辮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經萌生,有一陣格外要美,挺注意同齡女孩穿些什麼,看上後就會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擁有它們後的模樣。看見好朋友打了個淡綠色的蝴蝶結,過不了幾天,非要纏着母親也替我買一副相同的蝴蝶結,結果兩個人走在路上被人誤以為是雙胞胎。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讓家人感到習以為常了。
③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隻嶄新的紅書包,那書包簡直美極了。我隻看它一眼,心裡就發顫,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裡去了。
④記得那天天氣很幹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卻還是在喝,注意力被這美麗的紅書包纏繞着,扭過臉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遠遠的,仿佛快活與否,就同這書包緊密地連在了一起。那天放學時,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聽着大夥都在議論她的書包漂亮,原來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這種認同感影響着,一個念頭從我心裡升了起來:我一定要馬上擁有一隻這樣的書包。
⑤一連幾天,隻要一放學,我就去街上尋找,專跑文具店。終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櫥窗裡找到了這樣的紅書包。隔了層光閃閃的櫥窗玻璃,我發現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許久,一會兒湊近着看,一會兒退遠點看,過一會兒又捂上一隻眼,單眼看。“沒有什麼能同它比美。”真的,當時我就那麼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⑥我又奔又跑地趕到車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車,才等到母親從車上下來。她驚訝地看着我,我什麼也不說,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兒,就指着紅書包說:“請給我買吧,媽媽。”
⑦“可你的書包還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⑧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邊死活不肯離開,像是打算在這兒站一輩子。母親摸摸我發燙的額頭,心就軟了。沒想到她摸出錢夾要付錢時,才發覺帶的錢不夠。可在這時,店要打烊了。
⑨夜裡,我老做夢,夢見店裡的紅書包讓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壞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來。父親把我喚醒,小聲對我說,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紅書包買回來。
⑩第二天的整個白天,我都非常快樂,心裡湧動着緊張和激動。見了那個背紅書包的女孩,我對她微笑了,心裡充滿模糊的好感:我馬上就可以背上那隻紅書包,同她的一樣。到了傍晚,我突然變得惴惴不安:萬一那店裡的書包都讓别人買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裡跑,弄得店裡人都開始皺起眉頭來打量我。
⑪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車,一手高高舉着紅書包回來了。我搶過那隻鮮紅的書包,高興得打轉。等狂喜過之後,才看見母親正在給父親搽松節油。原來,為了快點趕到店裡,父親騎車時同一部黃魚車撞在一起,膝蓋上腫起老大一塊。
⑫我的心情沉重起來:我怎麼會不顧一切地迷上這紅書包的,竟沒發現父親的膝蓋為了它受傷了呢。
⑬父親說:“愛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東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遠也是跟不過來的,能體會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⑭第二天,我背着紅書包興高采烈地去學校,在校門口碰見那個女孩。誰知她又換了個紫色的新款書包,比原來的紅書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⑮從那天起,我依然愛一切美麗,美的旖旎永遠能給予我無限的靈感,可是從此就沒有再像過去那樣焦躁不安了,看開了很多,能懂得美的東西美在何處有時就很知足了,也很快樂,世界上最美的東西莫過于存着的愛美的心。
⑯那個紅書包用舊後,我像寶貝一樣珍藏了好多年。不為别的,就因為它已經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個啟示錄。
(1)選文以“紅書包”為線索,作者圍繞“紅書包”寫了“我”的一次經曆,根據選文内容在下面橫線處分别填上一個4字詞語,用來反映這一過程。
非常喜歡→_______→四處尋找→______→磨父母買→→受到教益→?
(2)為什麼“我”會産生一定要有紅書包的念頭?
(3)選文第⑤段中說紅書包“是我最想要的”,這一想法産生之後,哪兩個細節最能表現“我”想法的強烈?請閱讀⑨⑩兩段,找出來并作簡要分析。
(4)秦文君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可讀性強。從《紅書包》全文來看,篇末的“啟示錄”包含了哪些内容?
寫作特點和方法
1. 第一人稱叙事技巧
文章以第一人稱叙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代入感。通過主人公“我”的視角,讀者可以感受到每一個細節和情緒波動,進而更容易産生共鳴。例如,當“我”第一次看到紅書包時,那種内心的激動和渴望被細緻地表達出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2. 心理描寫
秦文君在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來展現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比如第④段中,“我”對紅書包的癡迷幾乎達到了忘我的狀态,“注意力被這美麗的紅書包纏繞着,扭過臉一遍一遍地看它”。這些描寫不僅展示了孩子對美的敏感,也突顯了欲望與現實之間的沖突。
3. 情感層次遞進
文章的情感層次遞進明顯,從最初的喜歡到強烈的渴望,再到最終得到後的反思,每一步都有其特定的情感體驗。如第⑤段中,“我”在櫥窗前的反複觀察,表現了欲望的強烈;第⑪段中,得到書包後的狂喜與第⑫段中看到父親受傷後的愧疚形成了鮮明對比。
4. 對比手法
通過對比來強化主題。文章中既有“我”對紅書包的執着追求與最後對美的新認識之間的對比,也有“我”與同學之間因書包而産生的關系變化。特别是第⑭段,同學換了一個更漂亮的紫書包,這不僅反映了美的相對性,還暗示了追求外在美的無盡循環。
5. 象征意義
紅書包作為貫穿全文的核心意象,具有象征意義。它不僅僅是主人公追求的對象,更是成長過程中自我認知和價值觀轉變的見證。從渴望到擁有,再到反思,紅書包見證了“我”的心理成熟過程。
6. 故事結構
文章結構嚴謹,按照時間順序逐漸展開故事。開頭部分通過回憶引出話題,中間部分詳述事件經過,最後通過父親的話語點明主題,引導讀者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7. 語言風格
文章語言簡潔明快,但又不失生動形象。如“一會兒湊近着看,一會兒退遠點看,過一會兒又捂上一隻眼,單眼看”這樣的描述,既生動又富有畫面感。
8. 主題思想
文章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大的人生哲理:追求美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美。這不僅是對美的追求的探讨,也是對成長過程中價值觀建立的思考。文章最後通過主人公的經曆表達了對美的新認識,即“能懂得美的東西美在何處有時就很知足了”。
關鍵語句賞析
1. “我隻看它一眼,心裡就發顫,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裡去了。”
•語言表達:這句話使用了生動的動作描寫(“伸出手去摸一摸”)和心理描寫(“心裡就發顫”),将主人公對紅書包的喜愛之情具象化。
•情感傳遞:通過“發顫”這一生理反應,表現出主人公對紅書包的喜愛程度之深,甚至達到了一種近乎敬畏的程度。
•情節推進:這句話為後文主人公決定要擁有這個書包做了鋪墊,是她決心的起點。
2. “沒有什麼能同它比美。”
•語言表達:這句話采用了誇張的手法,強調了紅書包在主人公心中的不可替代性。
•情感傳遞:表達了主人公認為紅書包是獨一無二的美好事物,這種絕對化的情感描述加強了她對書包的癡迷。
•情節推進:這句話進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對書包的渴望,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 “可你的書包還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語言表達:母親的話平實而理智,展現了家長對孩子要求的一種溫和的拒絕。
•情感傳遞:母親的話語透露出對孩子需求的了解,但同時也有适度的克制,反映了家庭内部的溝通與平衡。
•情節推進:這句話引出了下文主人公堅持要買新書包的情節,展現了她決心之堅定。
4. “原來,為了快點趕到店裡,父親騎車時同一部黃魚車撞在一起,膝蓋上腫起老大一塊。”
•語言表達:這句話描述了父親為了滿足女兒願望而付出的實際代價。
•情感傳遞:通過具體的身體損傷,表達了父親無私的愛,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愧疚。
•情節推進:這一細節推動了主人公情感的轉折點,從單純的喜悅轉向了深刻的反思。
5. “愛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東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遠也是跟不過來的,能體會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語言表達:這句話使用了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概括了文章的核心思想。
•情感傳遞:通過父親的話,傳達了對于美的正确态度,即欣賞比占有更為重要。
•情節推進:這句話是對整個故事的總結,也是對主人公心理轉變的點睛之筆,引導讀者思考更深層次的人生哲理。
6. “那個紅書包用舊後,我像寶貝一樣珍藏了好多年。不為别的,就因為它已經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個啟示錄。”
•語言表達: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紅書包比喻為“啟示錄”,賦予了它更深的意義。
•情感傳遞:表達了主人公對這段經曆的珍視,以及從中學到的人生道理。
•情節推進:這句話作為文章的收尾,升華了主題,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并留給讀者深思的空間。
7. “距離現在很多年前,我還是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和那個年齡的女孩一樣,長着一頭柔軟的黃頭發,紮着可笑的小辮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語言表達:這句話采用了回憶式的叙述方式,用簡單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和心理狀态。
•情感傳遞:通過“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表達了孩子時期的迷茫和純真,為後文對美的追求奠定了基礎。
•情節推進:這句話作為文章的開篇,引出了主人公的成長背景和故事發生的環境。
8. “那天天氣很幹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卻還是在喝,注意力被這美麗的紅書包纏繞着,扭過臉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遠遠的,仿佛快活與否,就同這書包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語言表達: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通過“幹燥”、“喝水”等具體場景,營造了一種内心的焦灼感。
•情感傳遞:通過反複觀看書包的行為,表現了主人公對紅書包的癡迷,甚至到了忽略其他感受的地步。
•情節推進:這句話展示了主人公對紅書包的極度渴望,為後文的行動做了鋪墊。
9. “我在它跟前站了許久,一會兒湊近着看,一會兒退遠點看,過一會兒又捂上一隻眼,單眼看。”
•語言表達:這句話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對紅書包的細緻觀察。
•情感傳遞:通過這些動作,傳達了主人公對書包的熱愛和好奇,也反映出她對美的追求。
•情節推進:這一段落強化了主人公對書包的執念,為接下來的行動增添了動力。
10. “我什麼也不說,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兒,就指着紅書包說:‘請給我買吧,媽媽。’”
•語言表達:這句話簡潔有力,通過動作描寫(“拉着她的手直奔”)和對話(“請給我買吧,媽媽”),表現出主人公的決心。
•情感傳遞:通過“直奔”和“指着”等詞語,傳遞了主人公迫不及待的心情。
•情節推進:這句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标志着主人公為實作願望而采取的具體行動。
11. “夜裡,我老做夢,夢見店裡的紅書包讓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壞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來。”
•語言表達:這句話通過夢境描寫,表達了主人公對失去紅書包的恐懼。
•情感傳遞:通過夢中紅書包被破壞的情節,反映了主人公對書包的珍惜和擔心。
•情節推進:這句話進一步強化了主人公對紅書包的重視,并為父親答應買書包埋下了伏筆。
12. “第二天的整個白天,我都非常快樂,心裡湧動着緊張和激動。見了那個背紅書包的女孩,我對她微笑了,心裡充滿模糊的好感:我馬上就可以背上那隻紅書包,同她的一樣。”
•語言表達:這句話通過心理描寫,表達了主人公即将實作願望的愉悅心情。
•情感傳遞:通過“緊張和激動”,表現了主人公即将擁有紅書包時的興奮與期待。
•情節推進:這句話展示了主人公心态的變化,為後續情節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參考答案
解析
(1) 填空題解析
題目:要求填寫反映“我”經曆過程的詞語。我們需要根據文章内容,填寫合适的詞語來描述“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原文分析
•非常喜歡:文章開頭提到“我”對紅書包的喜愛:“我隻看它一眼,心裡就發顫,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裡去了。”
•渴望得到:第四段中,“我”對紅書包的渴望非常強烈:“我跟着走,聽着大夥都在議論她的書包漂亮,原來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這種認同感影響着,一個念頭從我心裡升了起來:我一定要馬上擁有一隻這樣的書包。”
•四處尋找:第五段提到“我”到處尋找紅書包:“一連幾天,隻要一放學,我就去街上尋找,專跑文具店。”
•百般欣賞(找到書包):第五段描述“我”找到書包後的行為:“我在它跟前站了許久,一會兒湊近着看,一會兒退遠點看,過一會兒又捂上一隻眼,單眼看。”
•磨父母買:第六段提到“我”拉着母親去買書包:“我又奔又跑地趕到車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車,才等到母親從車上下來。她驚訝地看着我,我什麼也不說,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
•搶過狂喜:第十一段描述“我”得到書包後的狂喜:“我搶過那隻鮮紅的書包,高興得打轉。”
•珍藏回憶:最後一段提到“我”将書包當作寶貝珍藏:“那個紅書包用舊後,我像寶貝一樣珍藏了好多年。”
(2) 問題解析
問題:為什麼“我”會産生一定要有紅書包的念頭?
原文分析
•文章第四段:“注意力被這美麗的紅書包纏繞着,扭過臉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遠遠的,仿佛快活與否,就同這書包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這句話表明“我”對紅書包的喜愛達到了忘我的程度,是以産生了強烈的占有欲。
•文章第四段:“一個念頭從我心裡升了起來:我一定要馬上擁有一隻這樣的書包。”
•這句話直接表達了“我”對紅書包的渴望,說明“我”覺得擁有了書包就能得到快樂。
答案解析
•對美的無比熱愛:文章多次提到“我”對紅書包的美感到震撼,這種美讓“我”感到快樂。
•虛榮心:文章提到“我”看到朋友的書包後也想要同樣的,這反映了“我”希望通過擁有同樣的物品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和羨慕。
(3) 問題解析
問題:選文第⑤段中說紅書包“是我最想要的”,這一想法産生之後,哪兩個細節最能表現“我”想法的強烈?
原文分析
•第九段:“夜裡,我老做夢,夢見店裡的紅書包讓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壞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來。”
•這個夢境表現了“我”對紅書包的極度擔憂,擔心失去它,進而反映了“我”對它的重視程度。
•第十段:“到了傍晚,我突然變得惴惴不安:萬一那店裡的書包都讓别人買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裡跑,弄得店裡人都開始皺起眉頭來打量我。”
•這句話描述了“我”擔心書包被别人買走的心情,以及為此反複去店裡檢視的行為,表現了“我”對書包的執着。
(4) 問題解析
問題:從全文來看,篇末的“啟示錄”包含了哪些内容?
原文分析
•最後一段:“那個紅書包用舊後,我像寶貝一樣珍藏了好多年。不為别的,就因為它已經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個啟示錄。”
•這句話表明紅書包成為了“我”童年的一個重要記憶,教會了“我”如何正确看待美。
答案解析
•追求美好:文章通過“我”對紅書包的追求,表達了人們應該追求美好的事物。
•學會欣賞:文章最後通過父親的話,告訴“我”追求美的同時要學會欣賞美,而不是僅僅追求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