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01

從6月份開始,南方的雨就一直下,頭頂的天就像破了一個洞一樣,怎麼也堵不住。

6月中旬,廣西桂林接連遭受暴雨的襲擊,漓江桂林水位超警戒水位近3米,超過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的水位,如果不是周邊四座水庫起了重要作用,桂林的這場洪水不是30年難遇,而是百年難遇。

接着,安徽黃山受強降雨影響發生洪澇災害,呈坎古鎮遭洪水侵襲,濁黃的河水如野馬一般在徽州民居河槽中奔騰,元代環秀橋上的亭子被沖毀,完全沒了“上遊洗菜下遊浣洗”的從容。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到了6月底,武漢關水位不到10天上升了5米,三年來首次越過25米,城區部分地區出現内澇。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暴雨加洩洪,錢塘江的水也滿了,巍峨的之江大橋橋面緊貼着水面,遠遠看上去橋面和水面隻有一線天了。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錢塘江流域又再次遭遇了特大洪水,上一次還是2020年。

衢州水亭門城牆都倒塌了,流經富陽城的富春江漲水漲到了大堤,部分富陽已經泡水裡了。

富春江上多個沙島上的居民也開始轉移,島上的房屋很快就被漫漲上來的大水淹沒,隻露出了屋頂。

為了洩洪,新安江水庫開閘放水,從單孔到五孔到七孔,再回歸五孔。原因是下遊已不堪重負。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一時間,清亮的千島湖水傾斜而出,起初還被網友調侃“每一秒鐘放走了幾十萬瓶的農夫山泉”,後來才開始後怕,這樣放下去,下遊的杭州城危在旦夕。

好在,懂行的網友在留言裡科普:

放100個心,杭州的江堤都是按照風暴潮洪水合一設計的,海塘的标準。發生點内澇還有可能,市區發大洪水不可能的。

再加上面向大海的杭州灣像喇叭口展開,錢塘江上遊的水流再多,到這裡都會被巨型出水口卸去威力,這就是沿海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可即便如此,西湖的水還是和湖岸平齊了,湖水湧入岸邊的居民區,很多小區隻能用高壓水槍排水,杭州人很怕大水會再漫金山。

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2024作為厄爾尼諾剛剛退出的年份,卻遭遇了極端天氣,導緻降水的極度不平衡,南澇北旱的情況異常突出。

兩廣的雨季好不容易過去,副熱帶高壓帶又開始北跳,從南方沿海跳轉到長江流域,梅雨季節啟幕。

但這次的梅雨可不是一般的梅雨,堪稱“暴力”。

強勁的冷暖空氣團,在湖南到浙江北部上空形成了一條筆直的,窄條的線性區域,成為暴雨雷電、強對流空氣的溫床。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02

特别是在湖南。

長沙局部地區,一小時雨量就超過了70毫米,達到特大暴雨級别,一小時就下了54個西湖的水,降下了全年5%的雨量。

直接導緻對湖南起着重要洩洪作用的洞庭湖上了熱搜。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7月5日下午,位于湖南嶽陽市華容縣境内的洞庭湖團洲垸堤防出現決口,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

要知道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長江進入中下遊地區的第一個“大水池”。

從地圖上看,湖南三面環山,北鄰長江,而洞庭湖正好在湘北的“缺口處”,一邊将群山間發源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悉數攬入懷中,一邊又通過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加上1958年封堵的調弦,俗稱“四口”)把流入整個湖南的水系分流到長江中,最後由嶽陽的城陵矶一同彙入長江。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作為長江流域調蓄能力“最強的湖泊”,每逢汛期,洞庭湖“一吞一吐”的能力,直接關系長江中下遊地區億萬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

它不僅對于湖南,對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重要都不容忽視。

但這次,本地暴雨加上遊洪水,一次又一次考驗着洞庭湖的調蓄能力,沒想到洞庭湖這次沒能抵擋住這濤濤的大洪水,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發生了決堤。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決堤處位于華容縣團洲垸,所謂“垸”,就是指被堤壩包圍的低窪地帶。

當洞庭湖風平浪靜的時候,這裡水資源豐富,而且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居住于此的人們在這裡種地打魚,一副水鄉澤國的景象。

但當汛期的時候,這裡就危險異常,周圍的堤壩如果能抵擋住洪水那還好,如果抵擋不住,有決堤的危險,那在這裡生活的人就要抛下所有的一切,立刻撤離。

就像這次一樣。

最開始團州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樁号19+800)處發生管湧,所謂“千裡之堤,潰于蟻穴”,如果處理不及時,耽誤了最佳鞏固堤口的機會,那管湧就會像螞蟻一樣,“啃食”大壩,讓大壩一點點空心,直到直接垮掉。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03

好在這次當地的反應還是很及時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對決堤口展開了圍堵工作。

但一開始圍堵的方式卻讓很多網友诟病。

當時洞庭湖中間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漩渦,這是管湧的标志,站在堤壩上的從業人員也發現了,但因為當時漩渦比較小,也看不到明顯的漏水,是以沒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直到漩渦越來越大,管湧越來越嚴重,才在現場開始看到搶險救災的車輛船隻。

可沒想到的是,緊急調來的兩艘抽沙船,對準決堤口,就直接開始噴倒沙石。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看過用沙包建構防線阻擋洪水的,還第一次看到用沙石直接填埋缺口的。

在湍急的洪水中,這樣的傾倒方式無疑不是“抱薪救火”嗎?

就連國小生都知道,沙袋能堵水,石頭能堵水,唯獨沙石不能堵水。

反正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也卻是看不懂當地相關部門是怎麼想的,反正就這樣錯過了最佳時期。

眼看大壩決堤口已有10米左右了,相關部門的人看到這樣堵根本就不行,又不知從哪裡調來了10多輛大貨車,直接沖下去堵決堤口。

特别是車身上紅色橫幅上的四個大字“以車代倉” ,直接把氣氛感拉滿,有一種炸碉堡的悲壯。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這不知道這幹的是什麼事,這代的是什麼倉?

連我媽一個60多歲的老人都知道,這車還不如鋼闆好用。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填堵一時沒能起效,當天夜裡,決堤口的寬度就延伸至了約100米,大量洞庭湖水湧進團洲垸。

從網傳的當地水域衛星影像對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次洪水淹沒的面積。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很快,當地就調集了縣鄉村幹部700多人,一戶一戶排查,連夜緊急轉移垸内居民至安全區内,或是到縣城裡的學校進行集中安置。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5日23點,已安全轉移安置群衆5755人,未出現人員傷亡,當時決堤口的寬度已超過了150米。

那真是一個無眠夜。

一邊是5000多群衆的轉移工作,一邊是搶險隊伍的緊急圍堵,加強間堤:

共填裝沙石3200袋,加築堤壩6公裡,鋪設防水布10.3km。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終于,在水流相對平穩的時候,7月6日15時左右,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潰口處正式開始合龍作業。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據相關專家介紹,堵口作業正在進行,預計工程周期4天左右,預計在7月9日12時前完成封堵。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國家也調派了更多的救援隊伍前去支援,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圍堵和救援工作。

要知道這堤壩一旦決堤,下遊很多地方就會變成一片汪洋。

可誰又能想到,這次洞庭湖決堤,看上去是一次天災,但天災的背後卻是數百年來人為的結果。

要知道洞庭湖可曾是大陸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一度擁有無邊無際的水面,古人那句“八百裡洞庭”可不是蓋的。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04

作為長江沿岸最為閃耀的三顆明珠之首,洞庭湖的入湖水量曾是鄱陽湖的3倍、太湖的10倍。

可如今的洞庭湖卻早就沒了當年煙波浩面的身姿,不但蓄水量大為減少,連湖泊本身也同鹹海一樣萎縮成了三大部分。

從這張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分為東西南三個洞庭湖。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可誰又能想到,在曆史的長河中,這座浩渺大湖卻經曆了一個“從小變大再變小”的過程: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洞庭湖地區河網密布,一派平原景觀,直到漢晉還是個不起眼的“小湖”;

南朝以後,随着荊江三角洲擴充、古雲夢澤萎縮,洞庭湖地區水域擴大,到了清代是現在的兩倍不止。

從當時人“八百裡洞庭”的描述中,足見洞庭湖當年的輝煌,可最近數百年來,洞庭湖卻遭遇了兩大難題,使得湖面逐漸縮減,蓄水能力變弱,威風大不如前。

一是從長江上遊帶來的泥沙。

随着長江流域的不斷開發,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上遊的泥沙就順着長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到了洞庭湖中,使得洞庭湖泥沙淤積嚴重,湖底不斷擡高,直至部分露出水面。

但這也隻是很小一個方面。

最重要的原因是沿湖居民日複一日的圍湖造田活動。

從古書的相關記載中可以看到,早在明初的時候,由于元末頻繁的戰亂,洞庭湖周圍遺留下了很多無主的荒地,大量的移民就在這斷時間開始湧入洞庭湖周邊地區定居。

那時就有了“垸”的說法,移民們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便開始堵塞港汊後,待其淤土稍高,開荒造田,導緻洞庭湖周邊地區的垸田數量越來越多。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垸田設有水閘,汛期閉閘抗洪,旱期則開門引水。

慢慢的在這裡開荒的移民發現,湖田營養物質較多,土地肥力較高,每畝地的糧食出産量比一般的田地都要高,随之帶來的是當地糧食出産量直接躍升到可全國前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來這裡和湖搶地,築圍墾田,這裡也漸漸成了湖南稻米的主要産區。

直到1949年前後,祖國的經濟還相對落後,人民的溫飽也急需得到解決,湖區周邊居民對洞庭湖的圍湖造田仍在繼續,甚至還出現了 “向湖泊進軍、向水面要糧”的口号。

對于解決溫飽問題,也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這也是建國之後,最後一次出現墾殖浪潮了。

因為洞庭湖的作用相當重要,經過這麼多年的圍湖造田,洞庭湖的面積已經開始不斷萎縮,魏晉南北朝時期洞庭湖的面積,約有6000平方千米。

到了清代鹹同年間,洞庭湖北方的藕池、松滋相繼潰口,使得荊江正式形成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南流洞庭湖的格局,洞庭湖的面積曾一度變大。

但這也隻是短暫的回光返照,随着垸田的不斷增加,到了1978年時,洞庭湖面積已縮減到2691平方公裡。

還不到魏晉南北朝的一半,更别說鹹同年間的“800裡”了,面積也屈居于鄱陽湖之下了。

是以當洞庭湖日益變小後,對洪水的調蓄作用也相應降低。

這次也不是洞庭湖第一次決堤,最近一次是在1998年,造成大量财産損失。

洞庭湖決堤,5000人連夜轉移: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再次印證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那句話:

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曆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這以後國家也是痛定思痛,提出了”三十二字方針“,對洞庭湖進行治理,第一主要任務就是解決退田還湖工作。

可惜,開墾容易還湖難,洞庭湖的治理還任重道遠,而長江的水患卻刻不容緩。

這次人類的貪念,又被曆史好好教訓了一次。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轉發與留言,是貓叔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