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差錢的東實環境IPO募資拟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惹争議
《中國科技投資》李曉娜 何梓嫣
近日,北交所官網披露了廣東東實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實環境”)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東實環境的IPO申請亦被正式受理。公開資料顯示,東實環境主營業務為市政固廢綜合服務、工業固廢綜合服務、城市環境綜合服務,為政府部門、企事業機關等客戶提供多種類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将處理後的資源化産品銷售給電網公司等客戶。
根據招股說明書,東實環境拟公開發行不超過1.25億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資金2.4億元将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實際上,2023年末,公司有超過3億的貨币資金,主要為銀行存款。東實環境的資産負債率處于較高水準,而業績收入受投資收益、地方财政以及子公司影響較大。
募資2.4億元均用于還債
招股書顯示,東實環境拟公開發行不超過1.25億普通股,募集資金2.4億元将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東實環境此次IPO募集的2.4億元,将償還分别為于2025年7月、2027年5月、2031年8月到期合計3.12億元的長期借款。一般情況下,企業在拟IPO募資時,多用于擴産、投向項目研發等,剩餘部分也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東實環境募資用途不投向于實體項目,卻全部用于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較為少見,亦引起市場的關注。
目前,大陸對于IPO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或者償還債務的比例并無特殊規定,但多數企業在IPO階段設計募集資金項目比例時,會參照再融資的限制進行控制。根據證監會釋出的《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修訂版)》,通過配股、發行優先股或董事會确定發行對象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的,可以将募集資金100%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而通過其他方式募集資金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的比例不得超過募集資金總額的30%。
對于募集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的必要性,東實環境在招股書中提到,長期以來,為解決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問題,公司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籌措資金,财務費用較大,财務費用支出較大幅度攤薄了公司的經營效益,公司需使用募集資金償還銀行借款,降低公司業務發展過程中對銀行借款的依賴,同時降低财務費用,提升盈利水準,并提高公司抵禦風險能力。也就是說,公司負債高影響了利潤,是以需要投資者的錢來降低公司的财務風險,東實環境如此理直氣壯地向股市伸手要錢還貸的做法是否恰當,亦值得思考。
2021-2023年,東實環境的負債總額分别為41.26億元、37.98億元、38.78億元,資産負債率分别為88.16%、80.16%和77.88%。盡管負債較高,但在無其他大型實體項目投資的情況下,東實環境目前的資金狀況要償付銀行貸款并無太大的壓力。截至2023年末,東實環境擁有資金餘額3.04億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1.66億元、中短期借款約3.12億元、長期借款18.97億元。2021-2023年,東實環境貨币資金餘額分别為2.34億元、1.76億元、3.04億元,占流動資産比例分别為42.87%、25.85%、33.77%。其次,東實環境還有較大的應收賬款。2021-2023年,東實環境的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别約為1.44億元、3.11億元和4.0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28.03%、38.22%和41.66%。若2023年超過4億元的應收賬款收回,東實環境的資金将更加充裕。
在雪球的相關專欄中,有投資者認為,東實環境募資全用于歸還銀行貸款的做法,有圈錢的嫌疑,東實環境沒有實質性的實體募投項目,募資用于還貸的做法無異于把股市當成了自家的提款機,若每家公司都如東實環境一樣,到股市裡來募資還貸,這股市還能不變成公共牧場,股市将被被這些公司毀于一旦。
*圖為雪球投資者提問
業績受投資收入、稅收優惠等影響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東實環境實作營業收入分别為5.15億元、8.13億元、9.8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4317萬元、8460.82萬元、7449.46萬元。2023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滑12%。
東實環境的淨利潤收入深受投資收入的影響,投資收益占淨利潤收入超六成。2021-2023年,東實環境的投資收益分别為2930.06萬元、5121.71萬元、5160.87萬元,占各期歸母淨利潤比例分别為67.87%、60.53%和69.28%。針對投資收益占比較高的問題,東實環境表示,相關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新東粵等聯營企業,若未來公司投資的聯營企業業績下滑,則會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産生不利影響。
其次,東實環境提到了稅收優惠金額和子公司虧損對其财務收入影響的風險。2021-2023年,東實環境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分别為4022.85萬元、5079.01萬元和6100萬元,占公司利潤總額的比例為53.33%、33.25%和38.44%。其中,2023年稅收優惠金額約占當期淨利潤的82%。另外,子公司東莞市新東欣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東欣”)于2021年8月開始投産,因處于業務開展初期及受行業競争加劇的影響導緻尚未盈利,截至報告期末,新東欣合并報表未配置設定利潤為-3.1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東實環境的子公司新東欣涉及多則司法訴訟,與廣東金意綠能住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瑞聯創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廣東鑫平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等存在建設工程施工、服務合同糾紛。
記者還注意到,東實環境存在同業競争和特許經營權項目提前終止的風險。招股書提到,東實環境的填埋場治理及場地修複業務與控股股東東實集團控制的廣東東實開能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東實開能”)構成同業競争;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與實際控制人東莞市國資委控制的東莞市利源有機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下稱“利源有機”)構成同業競争。若東實環境與東實開能、利源有機的同業競争問題最終不能妥善解決,将對其業務發展構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另外,地方政府一般根據當地垃圾産生量規劃适當規模的處理廠,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而東實環境現有兩個特許經營權項目,營運期限至2045年、2046年。若項目所在地城市未來規劃調整,将對東實環境特許經營權帶來較大的不确定性,亦會影響期經營狀況及盈利能力,對其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記者就募資合理性、相關風險、公司業績等問題緻函東實環境,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