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的天空中,美軍運輸機轟鳴而過,載着最後一批美軍人員離開101空軍基地。
這一刻,标志着美國在這個西非國家長達11年的軍事存在畫上了句号。
美軍撤離的決定并非一朝一夕。
早在2024年3月,尼日爾過渡政府就宣布終止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協定,認為這是美方"強加"的産物。
經過數周的談判,5月19日,尼日爾軍方與美國國防部代表達成共識,同意美軍最遲于9月15日全面撤離。
然而,實際的撤軍程序遠快于預期。
6月7日,駐尼日爾美軍在尼亞美基地舉行了正式的撤離儀式,拉開了大規模撤軍的序幕。
尼日爾陸軍參謀長基亞烏在儀式上透露,自5月簽署撤軍協定以來,946名駐尼美軍中已有269人離開,同時大量軍事裝備也已運走。
7月5日,美國負責協調撤軍行動的空軍少将肯尼斯·埃克曼宣布,美軍将于7月7日從101空軍基地全面撤出,比最初設定的期限提前了兩個多月。
埃克曼強調,撤軍後,尼日爾政府将接管原美軍地區和設施的控制權。
回溯曆史,美國在尼日爾的軍事存在始于2013年。
當時,美國以"反恐"和提供援助為名,與尼日爾簽署了軍事合作協定,随後在該國部署了近千名軍人。然而,這種軍事存在逐漸成為争議的焦點。
2023年7月,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新成立的過渡政府對美軍駐紮持批評态度。
這一政治變動為美軍撤離埋下了伏筆。
與此同時,國際局勢也在悄然變化。
在美軍撤離過程中,有報道稱俄羅斯軍事人員已開始進駐尼日爾的美軍基地,這一舉動加劇了美俄兩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競争。
美軍撤離給尼日爾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方面,尼日爾需要填補美軍撤離後在反恐和地區安全方面留下的空白。另一方面,這也為尼日爾重塑其對外關系提供了契機,有利于增強其主權獨立性。
對美國而言,從尼日爾撤軍是其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近年來,美國逐漸減少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将戰略重心轉向其他地區。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美國将完全放棄對非洲的影響。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計劃在撤軍後通路尼日爾,讨論兩國關系的未來走向。
美軍撤離尼日爾的影響遠不止軍事層面。從經濟角度看,美軍的存在為尼亞美及周邊地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其撤離可能會對當地經濟造成短期沖擊。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軍的撤離可能會導緻該地區出現權力真空,為其他大國介入創造機會。
随着最後一架美軍運輸機離開尼亞美的天空,美國在尼日爾的軍事篇章暫告一段落。然而,這個西非國家的故事還在繼續。
在後美軍時代,尼日爾将如何應對地區安全挑戰,如何平衡大國關系,如何推動國家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将在未來逐漸揭曉。
無論如何,7月7日這個日子,都将被記錄在尼日爾的曆史書上,成為見證這個國家走向新時代的重要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