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張煎餅,攤開是江湖,卷起是煙火。”這話聽起來有些意思,不是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一對博士後夫婦在英國攤煎餅的故事,看看他們如何用智慧和雙手,攤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高學曆與煎餅攤的奇妙碰撞
最近,一段視訊在網上火了,地點是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旁的市集,主角是一對高學曆的夫婦,尤其是那位博士後“煎餅大叔”。他們一邊熟練地制作煎餅,一邊分享着他們的心路曆程。
“大叔是博士後,我們兩個之前都是大學老師。”老闆娘輕描淡寫地說出這句話時,你可能和我一樣,心裡充滿了驚訝。畢竟,這樣的學曆背景,和煎餅攤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從腦力勞動到體力勞動的轉變
“為什麼選擇賣煎餅呢?”面對這樣的疑問,老闆娘的回答很實在:“因為大學老師是腦力勞動,太累了。賣煎餅沒有那麼多的人際關系,也不需要出份子錢,so easy so free。”
他們的話讓人深思。在這個充滿競争和壓力的社會裡,有多少人能像他們一樣,勇敢地跳出原有的架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
當被問到是否會覺得可惜時,老闆娘的回答更是充滿了哲理:“生命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它就是一個過程,人生就是一種體驗。”她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是以無所謂浪不浪費。
“現在呢,就是給他1000萬當個校長他也不回去。”老闆娘的這句話,更是讓人感受到了她對目前生活的滿足和熱愛。
從湖北潛江到英國劍橋的煎餅之路
其實,這對夫婦在國内時也是平靜而幸福的。但因為性格原因,他們最終決定辭職來到英國。一開始也嘗試去找個班上,但總是感覺不自由。後來,他們申請到了擺攤許可,在劍橋大學旁的集市賣起了煎餅和熱幹面。
這一做就是三四年,他們每天10點出攤,下午6點收攤。除去各種成本,每年收入折合人民币180萬左右。這樣的收入,在他們看來,已經足夠讓他們過上想要的生活了。
職業無貴賤,熱愛最重要
老闆娘還透露,“擺攤後,我媽媽覺得很丢人。”但這對夫婦早已經看透,職業沒有貴賤,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重要。
确實,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職業隻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但走上社會後,卻發現很多職業似乎就是要“高人一等”。這種單一化的成功标準,讓很多人陷入了内卷化的競争之中。
跳出内卷,尋找自己的路
想想看,最早使用“内卷化”概念的人裡面,有一位是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他在研究印尼爪哇的小農經濟時提出了這個概念。同樣的研究也出現在中國曆史學家黃宗智的著作中。他們用不同的例子解釋了内卷化的現象:當資源有限而人口增長無法估算時,人們就會陷入一種過度競争的狀态。
但這對博士後夫婦卻跳出了這種内卷化的競争。他們不願意被單一的成功标準所束縛,而是選擇了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勇氣和決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思考。
結語:人生如煎餅,攤出自己的味道
人生就像一張煎餅,每個人都可以攤出自己的味道。無論你的學曆是高是低,無論你的職業是貴是賤,隻要你熱愛它,它就是最好的選擇。是以,不妨大膽一些,跳出内卷化的競争,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吧!
看完這對夫婦的故事,你是否也有所感觸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讓我們一起探讨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吧!
鄭重聲明: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着客觀、理性的态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是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