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44歲的居裡夫人起床去上課,學生朗之萬一把摟住她:“5年了,我不想再等!我要立刻就娶你!”居裡夫人滿眼期待地點頭同意。誰知,幾天後,朗之萬的妻子瘋狂宣傳居裡夫人寫給朗之萬的情書!朗之萬立刻跳出來辯解:“我根本不認識那個女人!”
在科學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瑪麗·居裡那樣,在人類知識的疆域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
1903年,科學界迎來了一個曆史性的時刻,諾貝爾實體學獎頒發給了亨利·貝克勒爾和居裡夫婦,以表彰他們在放射性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工作。
然而,最初的獲獎名單中卻獨獨遺漏了瑪麗·居裡的名字,幸運的是,瑪麗的丈夫皮埃爾·居裡堅定地站在她一邊。
他力争将瑪麗的名字加入獲獎名單,堅持認為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的結晶。
皮埃爾的堅持最終得到了委員會的認可,瑪麗·居裡得以與丈夫和貝克勒爾共同分享這一崇高榮譽。
這一事件不僅是對瑪麗個人成就的肯定,更為後來的女性科學家開辟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在考驗着這位傑出的科學家,190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徹底改變了瑪麗的人生軌迹。
她摯愛的丈夫皮埃爾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喪生,留下她獨自面對人生的風雨。失去最親密的伴侶和科研夥伴,瑪麗的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間失去了色彩。
但瑪麗·居裡并沒有被悲傷擊垮,相反,她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重新振作起來。她接過了丈夫在索邦大學的教職,成為該校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同時,她肩負起撫養兩個年幼女兒的重任,既要照顧家庭,又要繼續推進自己的科研工作。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科學成為了她的慰藉和力量源泉。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不願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太多甯靜,在丈夫去世後的幾年裡,瑪麗與她的學生保羅·朗之萬産生了感情。
這段關系本應是她在失去摯愛後内心的一縷陽光,卻因朗之萬已婚的身份而變成了一場風暴。
當這段關系被朗之萬的妻子曝光後,輿論嘩然。法國社會對這位波蘭裔寡婦展開了無情的批評和攻擊,甚至有人要求她離開法國。
面對這場輿論風暴,朗之萬選擇了公開否認與瑪麗的關系,這無疑給了她沉重的打擊。瑪麗再次感受到了社會對女性,尤其是女性科學家的偏見和不公。
但即便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她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科研事業。相反,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用科學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給整個歐洲帶來了深重災難,她深知X射線技術在戰場醫療中的重要作用,毅然決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拯救生命的崇高事業。
瑪麗組織了一支由150名女性組成的移動X射線車隊,親自駕駛這些被稱為"小居裡"的車輛奔赴前線。
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她和她的團隊為無數受傷的士兵進行X射線檢查,幫助醫生準确定位彈片和骨折,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這些勇敢的女性不顧個人安危,在最危險的地方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挽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
瑪麗·居裡在戰時的貢獻赢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尊重。她的事迹激勵了更多的女性投身科學事業和社會公益。
然而,這段經曆也為她的健康埋下了隐患。長期接觸高劑量的輻射,無疑對她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盡管如此,瑪麗依然孜孜不倦地繼續她的科研工作。她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再次得到肯定,她獨立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這一成就不僅是對她個人才能的肯定,更是對所有女性科學家的鼓舞。
然而,輝煌的成就背後是健康的急劇惡化。1934年,瑪麗·居裡因長期接觸輻射而罹患白血病,與世長辭。
她的離去是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但她的精神和成就永遠銘刻在人類文明的豐碑上。
資訊來源:科學網-2011-11-14-居裡夫人是師生戀第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