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44岁的居里夫人起床去上课,学生朗之万一把搂住她:“5年了,我不想再等!我要立刻就娶你!”居里夫人满眼期待地点头同意。谁知,几天后,朗之万的妻子疯狂宣传居里夫人写给朗之万的情书!朗之万立刻跳出来辩解:“我根本不认识那个女人!”
在科学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玛丽·居里那样,在人类知识的疆域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1903年,科学界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亨利·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表彰他们在放射性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然而,最初的获奖名单中却独独遗漏了玛丽·居里的名字,幸运的是,玛丽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坚定地站在她一边。
他力争将玛丽的名字加入获奖名单,坚持认为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皮埃尔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委员会的认可,玛丽·居里得以与丈夫和贝克勒尔共同分享这一崇高荣誉。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玛丽个人成就的肯定,更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考验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190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改变了玛丽的人生轨迹。
她挚爱的丈夫皮埃尔在一次意外中不幸丧生,留下她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失去最亲密的伴侣和科研伙伴,玛丽的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色彩。
但玛丽·居里并没有被悲伤击垮,相反,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重新振作起来。她接过了丈夫在索邦大学的教职,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同时,她肩负起抚养两个年幼女儿的重任,既要照顾家庭,又要继续推进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科学成为了她的慰藉和力量源泉。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不愿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太多宁静,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年里,玛丽与她的学生保罗·朗之万产生了感情。
这段关系本应是她在失去挚爱后内心的一缕阳光,却因朗之万已婚的身份而变成了一场风暴。
当这段关系被朗之万的妻子曝光后,舆论哗然。法国社会对这位波兰裔寡妇展开了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甚至有人要求她离开法国。
面对这场舆论风暴,朗之万选择了公开否认与玛丽的关系,这无疑给了她沉重的打击。玛丽再次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尤其是女性科学家的偏见和不公。
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相反,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用科学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深重灾难,她深知X射线技术在战场医疗中的重要作用,毅然决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拯救生命的崇高事业。
玛丽组织了一支由150名女性组成的移动X射线车队,亲自驾驶这些被称为"小居里"的车辆奔赴前线。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她和她的团队为无数受伤的士兵进行X射线检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弹片和骨折,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这些勇敢的女性不顾个人安危,在最危险的地方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
玛丽·居里在战时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她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女性投身科学事业和社会公益。
然而,这段经历也为她的健康埋下了隐患。长期接触高剂量的辐射,无疑对她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尽管如此,玛丽依然孜孜不倦地继续她的科研工作。她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再次得到肯定,她独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两个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她个人才能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女性科学家的鼓舞。
然而,辉煌的成就背后是健康的急剧恶化。1934年,玛丽·居里因长期接触辐射而罹患白血病,与世长辞。
她的离去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但她的精神和成就永远铭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
信息来源:科学网-2011-11-14-居里夫人是师生恋第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