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光
鮮少出現在二級市場的“鋼鐵大佬”吳耀芳此次與吉利系關聯頗深的力帆科技有了交集。陪伴力帆科技近4年後,吉利科技24.3億元出售力帆科技9億股,不過其還欲從控股股東合夥人手中接過6.87億股。吉利欲減少對力帆科技直接持股令市場充滿猜測。不過,相比較此更為顯眼的是,接盤吉利轉讓9億股的企業中,“鋼鐵大佬”吳耀芳赫然在列,其在業内頗為低調。
曾經的機車大王,又獲新資本青睐。
7月2日,力帆科技在宣布吉利産投獲得公司第一大股東滿江紅基金50.94%财産份額的同時,又官宣了江河順遂受讓“吉利系”江河彙9億股的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吃下”江河彙9億股的江河順遂成立于今年的7月初,由此來看這家公司更像是為了拿下這部分股份而成立的。
股權穿透後發現,江河順遂背後隐現“鋼鐵大佬”吳耀芳,其是永鋼集團第二代接班人。
不過,吳耀芳此前在二級市場層面的投資動作并不多,其此次看上的力帆科技有何特别之處呢?着眼力帆科技,這家原以機車為主業的公司一度因踏入新能源車行業而遭遇債務問題。經李書福“吉利系”幫扶整合後,目前經營逐漸穩定。
“鋼鐵大佬”吳耀芳看中力帆科技
力帆科技股東出現變更。
7月2日,力帆科技釋出公告稱,吉利産投拟斥資19.53億元獲得力帆科技第一大股東滿江紅基金50.94%财産份額,間接持有6.87億股公司股份。
同一時間,吉利科技又拟向江河順遂轉讓其麾下江河彙100%股權,轉讓價款合計為24.3億元;交易完成後,江河順遂将“接手”江河彙所持有力帆科技9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9.72%。
至此,吉利産投和江河順遂成為力帆科技股權的新獲得者。其中,吉利産投将超越兩江産業發展集團、聚力展業貳号、先進制造基金、滿江紅企業管理(GP),成為通過滿江紅基金間接持有力帆科技股份最多的股東;江河順遂則是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成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東。
即将新“入局”的吉利産投與準備退出的江河彙皆屬李書福,意味着“吉利系”僅是對力帆科技的持股進行結構性調整。整體來看,吉利這一番動作下來,減少了對力帆科技的持股。
另一邊,江河順遂的出現則顯得有些“神秘”。
資料顯示,7月1日,也就是力帆科技宣布江河順遂受讓江河彙股權的前一天,江河順遂才剛剛成立。股權結構看,江河安瀾對其100%持股。
進一步拆分江河安瀾發現,該企業共有三位合夥人,與曠視科技創始人同名的印奇及其千裡智骐合計持有份額50.5%,永卓控股則手握49.5%的份額。
而永卓控股來頭不小。企查查統計顯示,其控股股東為永源控股,幕後實際控制者為吳耀芳,此人擁有公司75%的表決權比例。
按照江河順遂、江河安瀾、永卓控股的關系進行推導後可以看到,永卓控股後續将間接收獲力帆科技4.46億股股份,約合總股本的9.9%。
吳耀芳用意何在?
吳耀芳是一位“鋼鐵大佬”。據悉,他因江蘇民營鋼企永鋼集團而得名。
2002年,吳耀芳率領永鋼投産百萬噸煉鋼項目,“拯救”了彼時缺乏鋼原料而苦苦掙紮的集團;此後,他帶領集團從單一的軋鋼企業轉型為全流程鋼鐵企業,并開始被公衆所熟知。
目前,吳耀芳依托永卓控股已建立起較為龐大的實體生意。
2023年,永卓控股營收超過1600億元,位列當年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1位。當年,公司總裁暨吳耀芳之子吳毅還喊出“朝着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邁進”的目标。
具體來看,永卓控股直接投資十餘家實體公司平台,包括永鋼集團、卓越科技、壹米新材料等企業,涵蓋鋼鐵、新能源、物流、建築、智能制造、環保、金融貿易等産業。
但縱觀全局來看,永卓控股直接持股達33.68%的永鋼集團仍是最核心一員。2023年,集團總資産達710.64億元,并且擁有500萬噸/年的螺紋鋼産能,優特鋼比例也已超過70%。
不過永鋼集團在業績層面較為遜色。2023年,集團實作總營收782.63億元,同比下滑8.53%,淨利潤15.9億元,同比下滑48.69%;經營活動現金流55.55億元,較上一年度提升11.3%。
是以,在2023年鋼鐵行業景氣度不高的背景下,産品更新似乎還暫時未能推動集團交出一份靓麗的成績單。
并且,橫向對比“實力強勁”的頭部同行來看,永鋼集團在經營資料層面也僅能算是普通。
2023年,總資産1.36萬億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實作總營收1.11萬億,同比增長2.32%,淨利潤237.91億元,同比下滑8.04%,經營活動現金流701.45億元,同比上升19.5%。同一時期,在千億資産規模的鋼企中,包鋼集團營收同比下降-2.51%,淨利潤同比上升11%,首鋼集團營收同比下降-3.99%,淨利潤同比上升59.72%。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鋼鐵行業面臨的前景或依然朦胧。A股上市公司寶鋼股份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房地産總體低迷、出口放緩,鋼鐵需求仍不樂觀;疊加國内産能置換項目投産影響,鋼鐵行業供需沖突仍比較突出,行業下行周期持續時間可能更長、經營壓力更大。
是以,在其重要鋼鐵資産競争力仍有待提升且鋼鐵行業環境不夠明朗的前提下,吳耀芳攜永卓控股入股力帆科技這樣的汽車類上市公司,也不失為一種産業側的互補選擇。
二級市場層面,港股上市公司陽光保險集團為永卓控股間接持股比例最高的标的,握有1.35%的股權;除此以外,如三六零、複旦複華、延華智能、奧維雲網等一系列A股企業雖然都出現永卓控股間接持股的身影,但其所掌握股權比例大多低于0.1%,手持數額均非常微小。
也就是說,在過去一段時間,吳耀芳及其永卓控股擁有的“上市版圖”并不遼闊。因而,此番“接手”力帆科技或也是吳耀芳擴張其上市公司投資範圍計劃的一步。
“曆劫重生”的前機車大王
被吳耀芳“看上了”的力帆科技曾以機車而出名。
力帆科技成立于1992年,原以生産機車為主,在上世紀90年代力帆機車曾有一段美好的出海經曆。2005年,公司推出首款自有品牌轎車“力帆520”後,逐漸涉及汽車整車制造。
不過,自入汽車之行後,力帆科技所展現的經營成果并發生“蛻變”。
資料顯示,2007年力帆股份(力帆科技原名)下屬機車整車發動機及配件業務合計占據營收約83%,乘用車及配件僅有營收的21.76%;七年後的2014年,公司乘用車及配件業務營收總占比上升至69.23%,機車及配件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大幅降至26.14%。與此同時,2007年力帆股份扣非淨利潤3.06億元,之後公司在2013、2014年先後取得3.93、3.44億元的最佳與次佳扣非淨利潤成績也較2007年并無大幅度增長。
2015年6月8日,力帆股份在其自辦的“力帆之夜”上對外界宣稱,其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21款純電和混合動力産品,目标銷售新能源整車50萬台,并提出了集新能源産品研發、換電營運、租賃服務三位一體的“智藍戰略”。
而高調加碼“燒錢”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最終也一度使得力帆科技陷入困境。
2016至2019年,力帆科技累計扣非淨利潤虧損近70億元,資産負債率亦從76.74%上升至85.4%,四個年度末流動負債率分别高達123.36%、123.98%、139.85%、223.47%。2020年,公司實作營收36.37億元,同比下降51.18%;扣非淨利潤巨虧63.34億元,同比下降44.11%。
這時,面臨巨大壓力的力帆股份引入滿江紅基金和李書福“吉利系”麾下的江河彙進行重整。
2020年12月15日,力帆股份釋出公告稱,公司按每10股轉增24.99695156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共計轉增32.14億股。其中,轉增股份中的9.65億股用于向公司及其子公司債權人清償債務,滿江紅基金花費30億元接下約13.49億股,江河彙受讓9億股股份。
一系列“救援措施”落地不久,力帆股份也正式更名為力帆科技。此後力帆科技經營逐漸穩定,2022年公司實作扣非淨利潤6113萬元,時隔七年再度轉正,2023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小幅虧損1.349億元。
另外,力帆科技還進一步綁定“吉利系”。2022年1月,公司宣布與吉利汽車合資設立睿藍汽車,依靠“大廠”以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據力帆科技釋出的産銷快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公司年内累計銷售9712輛新能源汽車。
有意思的是,市場傳出公司有望收購面臨資金問題的高合汽車。對此,力帆科技回應稱“暫時沒有收到相關資訊”。目前,高合汽車在電機系統、智能駕駛等領域技術優勢明顯;倘若傳言為真,那麼後續力帆科技有望實作重要資源補充。
結合“曆劫重生”後力帆科技的動作和近期的傳聞來看,吳耀芳此番前來入股,除了有考量自身“産業互補”、“擴充上市版圖”的因素外,這家公司所展現的潛力或也吸引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