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傳統非遺“滾燈”怎麼和現代燈具結合?學校周邊的交通壓力如何緩解?衣服怎麼感覺身體的情緒?近期,備受期待的第十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在江蘇大劇院開展。
△ 展覽入口
本次大賽共分五大專項賽事,共有35921項作品參與報名,經過評選,最終601項作品脫穎而出。展覽現場,金、銀、銅獎及部分優秀獎作品集體亮相,讓觀衆感受傳統美學與當代生活元素的碰撞,一覽未來生活圖景。
十年回顧
從2014到2024,“紫金獎”正生長
步入展廳,“十年拾光”展區十分亮眼,仿佛把人拉進了一個充滿創意的時空隧道。圓形的展區如一條時間飄帶,十年來不斷攀升的參賽作品數量見證着“紫金獎”的成長。
△ 十年回顧展
△ “十年拾光”展區
十年間,“紫金獎”如靈感的收集器,将一個個閃光的創意收入“寶盒”。展區中,第一屆文創産品設計金獎《道物工房之詩意的栖居系列》、第五屆文創産品設計綜合賽金獎《輪回》、第九屆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金獎《漂流集市》……衆多曆年優秀作品引發觀衆“回憶殺”。
△ 文創産品設計綜合賽展區
傳統文化賦能
創新設計讓生活的儀式感拉滿
用現代積木來拼搭古織機,體驗傳統織機工藝和織造過程,感受古織機蘊含的科學技術和藝術美學;姑蘇老字号“采芝齋”的形象被設計成動漫小女孩,身着漢服、頭戴荷葉,憨态可掬;省級非遺項目無錫紙馬結合卡通IP,以“更年輕”方式演繹傳統文化神韻……“文創産品設計綜合賽”展區人氣火爆,觀衆沉浸于充滿創新性的奇思妙想之中。
△ 用現代積木來拼搭古織機
展廳裡,一組兼具古樸與創意的燈具展示圖吸引了很多觀衆駐足,這是本次大賽的金獎作品“光昇·熻煜——基于傳統滾燈結構的動态光影多角度互動燈具”,融合了傳統水車、竹蜻蜓、滾燈等元素,呈現别樣之美。
△ 金獎作品“光昇·熻煜——基于傳統滾燈結構的動态光影多角度互動燈具”
同樣獲得金獎的還有由“中華老字号”企業謝馥春授權設計的“謝馥春·非遺國妝産品創新設計”。展台上,一紅一綠兩套精美的國風禮盒,展現出時尚古典,精緻幽雅的氣質。
△ “謝馥春·非遺國妝産品創新設計”
該作品作者吳映月告訴記者,他們選用了古代女子梳妝奁盒造型,提取品牌辨別“鴨蛋形”為單元符号,采用中國傳統漆器剔紅工藝,以中國古代園林等經典元素還原女性妝作之美。吳映月說:“希望通過我們設計的産品,讓當代人也能體會到‘對鏡貼花黃’的儀式感。”
靈感來自身邊
探索城鄉空間更新、更美、更活的打開方式
老廠房、老園區、老商場等生産生活空間如何重生?地鐵站、高架橋、換乘樞紐、污水處理廠、垃圾資源回收筒和停車場等設施怎樣煥新?一件件設計作品給出了答案。在“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展區,集中展示了本屆“紫金獎”優秀的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藝術設計等作品。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展區
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城市高架橋下植入“百便扭盒”,廢舊污水處理廠建成水鄉集市,在老街巷打造“空中步道”……一個個回應時代命題的設計,将創意寫在大地上,探索城鄉空間更新、更美、更活的打開方式。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這次獲獎的許多設計,靈感都是來自身邊,非常“接地氣”。例如金獎作品“樹‘間’接送——以老舊校園接送空間更新與拓展為主導的城市驿站”,選址于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國小(金山路校區)出入口,為緩解上放學時段接送帶來的交通壓力,設計于校園西側臨街空間開辟出入口并搭建功能靈活、場地集約的樹下線型驿站。在分散人流的同時,圍繞9棵行道樹,以樹木為柱,以裝配方式打造空間豐富、全齡段适宜的公共休憩驿站,讓家長可休憩、周邊老人可活動、外賣小哥等群體可歇腳。
△“樹‘間’接送——以老舊校園接送空間更新與拓展為主導的城市驿站”
一覽未來生活圖景
玩轉新科技、感受新勢力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尚生活新品紛紛亮相,玩轉新科技,讓觀衆感受着最潮的設計新勢力。
在“工業設計大賽”展區,金獎作品“智能化割草機器人”充滿未來感。據了解,這款全新無邊界線割草機解決了傳統智能割草機需人工安裝邊界線,障礙物躲避能力差等問題,隻需0.05秒,就能提前避讓并調整行駛方向。
△ “工業設計大賽”展區
△ 金獎作品“智能化割草機器人”
頸椎病腱鞘炎、腰肌勞損是很多“上班族”的共性,但你知道嗎?身上穿的衣服,也能感覺到身體的情緒。在“服裝創意設計大賽”展區,金獎作品“Physical Emotion”展現了一套治愈舒适的“輕戶外”休閑運動裝,就能感覺情緒舒緩壓力。各類創意作品,讓觀衆們腦洞大開,沉浸在創意的海洋。
△“服裝創意設計大賽”展區
△ “Physical Emotion”
從設計到落地
快來解鎖更多創意可能
停留于紙面的創意永遠是空中樓閣,隻有真題實做,設計作品才能“落地生花”。在“獲獎作品落地轉換”展區内,元·字愈書簽、十二昆伶杯墊套裝、“一碗‘書’州面”文創禮盒……衆多曆屆優秀轉化作品集中來到現場,讓觀衆看到了優秀創意設計實作從“作品”到“産品”的轉變。
△ “獲獎作品落地轉換”展區
△ 元·字愈
而在“公益傳播設計大賽”展區,《消逝的筆迹》《目光系列片》等獲獎作品吸引觀衆駐足觀看,它們以優質的影像方式,傳遞漢字文化、寄托家國情懷、追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
△ “公益傳播設計大賽”展區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現場,“紫金獎”還與南京藝術學院、茅台夢幻關聯,展示部分南藝參與紫金獎獲獎作品、南藝520大秀部分作品及茅台MBD大賽創意作品。
△ 紫金獎X南藝 茅台展區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宋經緯/文 顧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