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導讀肌無力危象(MC)是重症肌無力(MG)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現的病情加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症,主要表現為呼吸肌嚴重受累,出現呼吸衰竭,需無創或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的一種急症,是MG死亡的主要因素,并會導緻患者的住院費用顯著增加1,2。其中,MG病情控制不穩定的患者更易發生MC3,是以,“防大于治”的思路在MG患者中尤其重要,臨床亟需加強對MC危險因素的預防。

防大于治,聚焦MG長期症狀控制

一項在大陸7個神經病學中心進行的回顧性研究顯示,在接受傳統藥物(包括類固醇、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他克莫司等)治療的情況下,MG患者的症狀控制不穩定,24.1%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複發(圖1),進而增加了MC發生的可能性3。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圖1

此外,既往MC史、呼吸道感染、胸腺瘤的存在、肌肉特異性受體酪氨酸激酶(MuSK)抗體陽性、診斷時疾病嚴重程度較高(美國重症肌無力基金會[MGFA] IIIb及以上)是MC發生的五大高危因素4-7。對于伴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更需要長期良好的控制疾病,避免發生危象。

一項在南韓進行的為期15年的隊列研究顯示,與症狀控制不佳的患者相比,症狀控制佳的MG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2.49倍,MC風險降低3.14倍(圖2)8。是以,臨床醫生建議在MG早期階段就進行密切監測,并及時采取治療方案以保證症狀控制穩定,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圖2

新型生物制劑可能帶來更好的症狀控制,減少複發及MC風險

近年來,随着FcRn拮抗劑的上市,gMG的治療跨入了生物靶向時代。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新型靶向生物制劑在更短時間内,有更高比例患者可實作最小症狀表達(MSE,重症肌無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 0或1分)(圖3),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狀,減少複發。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圖3

艾加莫德是首個在MG中注冊3期研究(ADAPT研究)主要終點取得陽性結果的生物制劑,療效确切且長期安全性良好。

強勢療效——艾加莫德助力更多患者快速實作MSE

ADAPT研究結果發表于2021年7月的Lancet Neurol雜志。該研究是一項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全球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納入167例成年gMG患者,随機進行艾加莫德(n=84)或安慰劑(n=83)治療,主要結果顯示9:

➤ 艾加莫德組首個治療周期MG-ADL改善≥2分的應答患者比例更高:77.8%

➤ 艾加莫德組首個治療周期達到MSE的患者比例約為安慰劑的4倍:40%(P<0.0001)

另有一項以色列的多中心真實世界臨床研究納入了22例接受艾加莫德治療的抗AChR陽性gMG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其他免疫抑制(IS)治療的基礎上接受治療。結果顯示10:

➤ 艾加莫德組首個治療周期後達到MSE的患者比例高達54.5%

長期穩定——長期使用艾加莫德可避免複發及MC風險

為進一步探索艾加莫德長期治療後的住院發生率和病情加重的比例情況,研究者對ADAPT進行了事後分析,結果顯示,長期使用艾加莫德獲益顯著11:

➤ 降低患者急性加重風險(重症肌無力定量量表[QMG]高于基線≥3分的患者比例)達52.3%

➤ 降低MG相關住院風險達67%

此外,一項随訪14個月的意大利單中心的真實世界研究顯示艾加莫德對病程的影響顯著12:對比治療前,長期使用艾加莫德

➤ 降低gMG患者住院率從42% 降至 0%

➤ 降低血漿置換(PLEX)/靜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率從79% 降至 5%(僅1例)

➤ 降低ICU入住率從16% 降至 0%

安全耐受——長達3年的研究顯示艾加莫德長期治療安全性良好

在長期安全性方面,長達3年的ADAPT+研究(開放标簽,單臂,多中心,3期擴充期研究,完成ADAPT的151名患者進入該研究)顯示:艾加莫德長期治療中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和嚴重TEAE未增加,且随着用藥時間延長呈下降趨勢(圖4)13。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圖4

專家簡介

未雨綢缪,早期管理:重症肌無力危象“防大于治”

馮慧宇 教授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内科ICU主任
  •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第八屆委員會神經免疫專業學組 副組長
  •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會神經重症學組 副組長
  • 研究方向:神經免疫性疾病及神經重症,發表相關論著50餘篇,參與及主持多項省和國家項目,參與編寫專著6部

專家點評

控制複發,避免危象

MC是MG患者最嚴重的臨床狀态,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和疾病負擔。研究顯示,症狀控制不佳将增加MC的發生風險8,而疾病複發是MG症狀控制不佳的重要表現之一。是以,控制複發,是避免MC的重要幹預手段。而對于具有MC五大高危因素(即既往MC史、呼吸道感染、胸腺瘤的存在、MuSK抗體陽性、診斷時疾病嚴重程度較高[MGFA IIIb及以上])4-7的患者,則更需要長期強效控制症狀,減少疾病複發風險,進而避免MC的發生。

近年來,gMG的治療進入生物靶向時代,以艾加莫德為代表的新型生物靶向制劑将gMG的治療目标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幫助更多患者在更短時間内實作MSE。研究顯示,艾加莫德在MG長期症狀控制、預防複發和避免MC方面均具出色表現,對MC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期待未來,更多的臨床研究為MC的管理提供更多循證證據和可靠的指導措施,為患者帶來生活品質的綜合改善。

參考文獻:

  1. 黃玲, 等. 疑難病雜志,2019,(第12期).
  2. Chen J,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0 Nov 27;5:100063.
  3. Zhang C, et al. CNS Neurosci Ther.2020 Dec;26(12)1241-1254.
  4. Watanabe A,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4 Mar;127(3):868-76.
  5. Claytor B, et al. Muscle Nerve. 2023 Jul;68(1)8-19.
  6. Huang Y, et al. Front Neurol. 2021 Nov 18;12:767961.
  7. Nelke C, et al.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Apr 12;19(1)89.
  8. Sohyun Jeong, et al. J Korean Med Sci. 2021 Oct 11; 36(39): e242.
  9. Howard JF Jr, et al. Lancet Neurol. 2021 Jul;20(7):526-536.
  10. Lior Fuchs, et al. J Neurol. 2024 Mar 25.
  11. Qi CZ, et al. ISPOR 2022.
  12. Rita Frangiamore, et al. Eur J Neurol .2024 Jan 2:e16189.
  13. James F. Howard Jr, et al. AANEM 2023. posternumber: 152.

聲明:本平台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資訊。本平台釋出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資訊被用于了解醫學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台對釋出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盡快處理。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台,“感覺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産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