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美國出手還重,美媒稱印尼計劃對中國商品加稅,最高将達200%

據美媒6月30日釋出的報道,印尼貿易部長哈桑在6月28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國正計劃對鞋類、服裝、紡織品、陶瓷以及化妝品開征100%到200%的關稅,以確定印尼國内的相關産業能夠得到保護,減少印尼中小微企業倒閉的風險。哈桑特别解釋道,該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正因為美西方拒絕中國商品,才導緻這些貨物被迫轉向出口至印尼等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是印尼首次對中國商品出重手。2023年年底,印尼就頒布了一項法律,針對3000多項進口商品實施監管,覆寫範圍極廣。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新法在落地不久之後就遭到了印尼工業界的強烈反對,理由是新法極大阻礙了印尼制造業所需要的進口原材料流動,由于業界的反對再加上客觀情況帶來的壓力,迫使印尼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如今,印尼政府用經過調整的新法去維護本國制造業,甚至比美國出手還要重,足可見其決心之堅定。

比美國出手還重,美媒稱印尼計劃對中國商品加稅,最高将達200%

那這是否就意味着,印尼在全球化遭受重大挑戰的背景下,選擇站在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邊呢?答案是否定的。與處心積慮打壓中國經濟,妄圖削弱中國上升勢頭的美西方不同,印尼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避免落入“殃及池魚”的局面。因為當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拒絕“中國制造”時,中國的産能必然要尋找新的落腳點,開發中國家會不可避免地面臨沖擊。

是以問題的源頭其實是全球化由于人為破壞而出現了短暫的失衡,美西方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外溢效應。同時,這也指向了一個長期困擾中國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制造”該如何嵌入世界經濟。衆所周知,經過中國人民不懈的努力,中國成為了人類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唯一一個聚齊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偉大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甚至可以說是後無來者。但是對于像印尼這樣有心發展本土制造業的國家而言,“中國制造”成為了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山。

比美國出手還重,美媒稱印尼計劃對中國商品加稅,最高将達200%

為保護方興未艾的本土制造業,建構名為保護主義的“護城河”就成了這些國家必然的選擇。鑒于大陸是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若不能妥善處理這一複雜的貿易關系,很有可能會受到美西方的利用和挑撥,從過去的“生意網”變成“包圍網”。

值得慶幸的是,新中國走到今天依舊是秉持着“不稱霸”原則,這為中國同别國共同探索新型貿易關系保留了充足的斡旋空間。歸根結底,發展本土制造業的核心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内需和增加就業崗位,今天的中國制造業已經不再需要靠高污染、高耗能,低成本效益的淘汰産能來滿足需求,但是這些産能對于很多開發中國家而言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以,未來中國可以通過适當的加大對外轉移部分落後産能,在關系友好的國家聯合建廠,通過更加深度的利益合作去綁定對方。

比美國出手還重,美媒稱印尼計劃對中國商品加稅,最高将達200%

當對方的制造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因素”時,本身就是在為大陸的中高端商品“打廣告”,站在這個角度去看印尼即将頒布實施的新規,對于“中國制造”而言不僅不是危險,反而是一個機遇,倘若中國能夠與印尼共同處理好此事,東盟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将變得更加穩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