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手給了朱可夫兩巴掌。

二戰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争,給參戰各國都帶來了極為沉重的打擊,但也湧現出了許多名将。

而在當時的蘇聯國内,有這樣一個人受任于敗軍之際,最終力挽狂瀾,甚至被當時的人稱為蘇聯最後的希望,他就是在世界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朱可夫。

時間倒回至1941年,納粹德國撕毀戰前與蘇聯秘密訂立的合約,啟動“巴巴羅薩計劃”想要滅亡蘇聯。

德軍的裝甲車如同野獸一般碾碎了蘇聯的防線,蘇軍在沒有戰前準備的情況下兵敗如山倒,隻得任由德軍深入蘇聯腹地。

當時的朱可夫,年僅45歲,卻已經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将。他親身經曆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對壘,并在蘇聯三年的國内戰争中積攢了許多用兵方略和經驗。

面對國家危難,他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壁壘。

雖然朱可夫的想法很美好,但現實的情況更為危急。在當時按照德軍的進軍路線,莫斯科、基輔等多個重要城市都已經被列為了德軍的重點進攻對象。

面對累卵般的危局,斯大林決定死守南線的基輔,以阻止德軍南下,但朱可夫對此提出了強烈反對。

他認為基輔固然重要,但莫斯科才是蘇聯的心髒,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他力排衆議,建議暫時舍棄基輔,集中蘇軍保衛莫斯科。

然而斯大林的固執和暴脾氣是衆所周知的。聽到朱可夫的反對意見後,他勃然大怒,兩人在軍事會議上不由分說的開始争吵。此時其他人都噤若寒蟬,大家都覺得朱可夫要倒黴了。

就在這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這個人是斯大林的随身侍衛阿爾卡季耶夫。他突然沖上前去,對着朱可夫的臉頰狠狠地扇了兩巴掌!

清脆的耳光聲在寂靜的會議室裡格外響亮,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斯大林本人。

阿爾卡季耶夫面對朱可夫茫然又憤怒的表情,厲聲呵斥表示要讓朱可夫注意言辭,履行自己的天職,服從斯大林的安排。

這兩記耳光打斷了朱可夫的辯解,也打醒了他。朱可夫捂着火辣辣的臉頰,強忍着心中的怒火,他知道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國家的命運比個人的榮辱更重要。

盡管朱可夫被解除了職務,但斯大林的固執最終還是為他的錯誤決定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基輔淪陷,數十萬蘇軍将士壯烈犧牲,德軍長驅直入,兵臨莫斯科城下。

危急關頭,斯大林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放下身段,親自登門拜訪朱可夫,懇請他重新出山,力挽狂瀾。

朱可夫沒有計較個人得失,毅然接受了新的任命,肩負起保衛首都的重任。

朱可夫深知,面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德軍,正面作戰并非明智之舉。于是他果斷調整戰略戰術,利用蘇聯廣闊的國土面積和嚴寒的氣候,采取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不斷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和士氣。

最終朱可夫在莫斯科城下成功阻擊了德軍的進攻,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偉大勝利。

莫斯科保衛戰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也讓斯大林徹底認識到了朱可夫卓越的軍事才能。

從此朱可夫成為斯大林最信得過的将領,他也被譽為“蘇聯的救星”。

在漫長的衛國戰争中,朱可夫參與指揮了幾乎所有重大戰役,從莫斯科保衛戰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從庫爾斯克會戰到解放柏林,他身先士卒,運籌帷幄,一次又一次将蘇聯從滅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的硝煙終于散去。在蘇聯人民慶祝勝利的歡呼聲中,朱可夫騎着白馬,率領着勝利的軍隊,接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戰争結束後,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成為蘇聯曆史上獲得最高軍事榮譽的将領之一。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蘇聯的軍事統帥,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忠誠,為蘇聯人民赢得了偉大的衛國戰争的勝利。

而那兩記響亮的耳光,也成為了朱可夫傳奇人生中一個特殊的印記,時刻提醒着他,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才能在曆史的洪流中,做出正确的選擇,最終走向勝利的彼岸。

參考:央視網《[視訊]揭秘前蘇聯大元帥·朱可夫的傳奇一生》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
1941年,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各執己見,一時間氣氛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時,斯大林的侍衛長阿爾卡基耶夫突然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