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近日,曠日持久的阿桑奇案終于迎來了大結局。阿桑奇承認洩露了美國軍事機密,與美國達成認罪協定,而美國也“網開一面”,判處阿桑奇62個月的監禁,抵消此前英國羁押阿桑奇62個月的時間,阿桑奇也由此獲得自由身。

在達成認罪協定之後,美方承認阿桑奇已經完成自己的服刑,美國司法部也放棄要求将阿桑奇從英國引渡到美國的要求。

随後,阿桑奇創立的網站維基揭秘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阿桑奇已經完成所有的“訴訟程式”,并且成功乘坐國際航班回到他的故鄉澳洲。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阿桑奇

那麼問題就來了,阿桑奇建立的網站洩露了大量的美軍機密情報,并且将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所犯下的戰争罪行全部呈現在世人眼前,阿桑奇也一直被美國CIA視為的眼中釘肉中刺,那麼現在的美國為什麼又回心轉意,打算放阿桑奇一條生路?這就要從阿桑奇的傳奇人生說起了。

2006年,阿桑奇建立了一個網站,名為“維基揭秘”。從2010年開始,“維基揭秘”曝光了大量阿富汗戰争和伊拉克戰争期間的外交電報和機密檔案,将美軍的戰争罪行公之于衆。這在當時的美國是“壯舉”,也正是是以,阿桑奇在當年的《時代周刊》年度網絡人物評選中,以92%的得票率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臉書的創始人紮克伯格,而當時他的支援率隻有不到5%,這足以說明對美國社會的沖擊之大。

美國司法部的手段也相當強硬,對阿桑奇提出了最少17項的間諜罪名以及1項不當使用電腦的罪名指控,而阿桑奇最少面臨175年的監禁。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為了躲避美國CIA的全面追捕,2012年阿桑奇躲到了與西方國家不對付的厄瓜多駐英大使館,并成功于2017年獲得厄瓜多的公民身份。一直到2019年,厄瓜多政治陷入動蕩,無法繼續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護,被趕出了厄瓜多駐英國大使館,之後被英國政府抓獲。

随後美國提出了引渡申請。最終在2022年,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帕特爾準許了美國引渡申請。但是阿桑奇這事的影響實在太大,最終在阿桑奇的上訴之下,以及國際輿論施壓下,引渡這事不了了之,一直到今年5月,英國高等法院依舊未能對該事件作出正式裁決。一直到阿桑奇認罪,美國法院做出判處阿桑奇62個月監禁,這事才告一段落。說到底,就是在說阿桑奇用認罪換取美國不再尋求逮捕阿桑奇,由此獲得自由。

美國在處理阿桑奇問題上一直都有一個關鍵點,即要求阿桑奇通過協定認罪。判處阿桑奇62個月的監禁,實際上隻是一個看起來面子上過得去的做法,阿桑奇已經在英國服刑62個月,等于并沒有對阿桑奇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之是以美國要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避免和美國“言論自由”的理念相沖突;另一個是避免對拜登接下來的選舉造成沖擊。

實際上在逮捕阿桑奇的問題上,美國是沒有充足的法律依據,因為美國的《間諜法》在内容上和美國第一修正案存在沖突性。一旦美國援引《間諜法》的内容起訴阿桑奇,這極有可能構成違憲危機,是以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項。

而隻要美國法院和阿桑奇達成協定,那麼這就不是審判程式,而是協定程式,也就不需要引用美國的《間諜法》與第一修正案沖突的部分,同時也不構成“先例”,成功避免違憲。

另外之是以要求阿桑奇認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殺雞儆猴。言外之意,雖然美國法院對阿桑奇用了協定程式的方式解決問題,但這并不意味着後來者也能得到同樣的待遇,因為“認罪”說明美國政府依舊會對類似事件進行追責。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這也意味着一旦再有類似于阿桑奇的人出現,那麼美國依舊會對其進行追責。實際上,自奧巴馬政府以來,美國政府就一直在通過《間諜法》對曝光美國軍方和政府内部的不合法甚至是非法做法的記者和舉報人進行打壓。比如斯諾登在向英國《衛報》洩露大量美軍監聽檔案和内容之後,美國一直試圖将斯諾登引渡到美國,進行審判。

除此之外,阿桑奇事件對拜登今年11月的大選至關重要。4月,拜登表示他“正在考慮”撤銷對阿桑奇的指控和引渡企圖。盡管拜登沒有解釋為什麼要撤銷對阿桑奇的引渡,但是很可能是為了今年11月份的大選做準備。因為對阿桑奇的指控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利于參加連任選舉的拜登,因為這很可能會變成特朗普手中的一張派,用“言論自由”問題上對拜登發起攻勢。

被視為眼中釘的阿桑奇,美國為何突然放其一條生路?有2個原因

美國國會

之前,美國國會通過的針對tiktok的要求限期出售或者禁止的法案,雖然該法案是由共和黨掌控的衆議院推動,但特朗普早早地把自己給摘了出來。接下來壓力就交給了拜登,因為如果沒有參議院的通過以及拜登的簽字,這份法案也不可能得到通過。這本身就不利于拜登接下來的大選造勢。

圍繞tik tok的禁止法案,本身就讓拜登政府在“言論自由”問題上失去了高地,甚至引發了圍繞“憲法第一修正案”違憲危機。是以,拜登必将在“言論自由”問題上大做文章,尤其是将自己擺在支援“言論自由”的位置,想方設法将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特朗普。

美國要求阿桑奇認罪,但是又放過阿桑奇,主要還是出于政治目的。說到底,拜登想要借着此案向全世界展現一些什麼,尤其是現在美國急缺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