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這兩天,朱利安-阿桑奇這個名字在西方國家刷屏了。這個人的生平故事并不複雜,13歲自學程式設計,16歲建立黑客組織,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天才選手。但随着他建立維基解密,開始當網際網路的羅賓漢、新聞圈的007,沒過多久,他就因為一段曝光視訊,成了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2010年4月,維基解密釋出了2007年7月12日美軍空襲巴格達的視訊片段。内容是美軍直升機射殺18名伊拉克平民,包括兩名路透社記者,還有兩名兒童遭遇重傷。視訊中,坐在直升機裡的美軍指揮人員談笑風生,輕飄飄地來了一句,“都怪他們,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帶入戰争。”

當時的美國還帶着世界霸主的光環,言必稱自己是人權模範。阿桑奇釋出的視訊,立刻引發全球熱議。很明顯,這是美軍在伊拉克犯下戰争罪的鐵證,如果沒有阿桑奇的曝光,世界根本無從知曉真相。美國政府反應神速,馬上開始“追殺”阿桑奇,授意司法部門在他身上安了18項罪名,刑期175年。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按說維基解密是一個網際網路平台,沒有保密義務,阿桑奇也沒有直接竊取機密,隻是把别人提供的檔案公之于衆,就這種完全符合西方“新聞自由”定義的行為,能讓阿桑奇把牢底坐穿,足以看出美國新聞界和法律界,都有着靈活的底線。

阿桑奇不是傻子,果斷選擇跑路。但他剛跑到瑞典,就被國際刑警以性侵瑞典婦女通緝,到了倫敦之後,英國也打算把他引渡到瑞典接受審判。直到阿桑奇躲進厄瓜多大使館,這場鬧劇才算按下了暫停鍵,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展現出了他們對盟友的強大控制力,完全是美國指哪,盟友打哪,想要什麼理由,就能編出什麼理由。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阿桑奇住進厄瓜多大使館之後,英國警察專門派人全天候蹲守,一守就是七年。諷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瑞典又取消了對阿桑奇的指控,理由是證據不足。厄瓜多這個國家,一開始是為跟美國搞對抗,才選擇庇護阿桑奇。但美國多強啊,人家直接在厄瓜多推了一個親美政府上台,給阿桑奇來了個釜底抽薪。

2019年,阿桑奇不得不走出厄瓜多大使館,英國警察立即逮捕他,把他關進有“英國關塔那摩”之稱的貝爾馬什監獄。這期間,阿桑奇受盡折磨,不但與世隔絕,還經常受到死亡威脅。美國一聽見阿桑奇被捕,立刻就要求引渡,要抓阿桑奇回美國坐牢,可問題是,阿桑奇犯什麼錯了?公開美軍犯有戰争罪行的事實,就是錯嗎?如果阿桑奇公開的是俄羅斯的戰争罪行,各位覺得,他會不會被美國以英雄的身份供起來?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阿桑奇完了,得罪了美國不說,當時的澳洲政府,也是保守黨的莫裡森執政,唯美國馬首是瞻。這事兒說起來也很諷刺,澳洲總理為了讨美國歡心,拒絕保護澳洲公民,這還有一國政府的樣子嗎?直到2022年工黨上台,阿爾巴尼斯當選澳洲總理,事情才出現轉機。

阿爾巴尼斯之前就是阿桑奇的粉絲,在“讓阿桑奇回家”的請願書上簽過字。加上工黨本來就和保守黨不對付,在阿桑奇事件上展現自己的态度,就很有必要了。在阿爾巴尼斯的積極遊說之下,美國政府的态度有所松動,不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開始也拒絕了澳洲的提議,說阿桑奇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犯下的罪行非常嚴重”。

阿桑奇重獲自由的故事,是對美國的絕佳諷刺

最終,讓阿桑奇獲得釋放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格局變動,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是美國政府在巴以沖突中,受到的巨大壓力。現在正值大選,拜登被巴以沖突搞得焦頭爛額,急需做一些事情,來改變輿論傾向,饒阿桑奇一命,多少能挽回些面子,為自己加點分。就好比之前美國要大選,執政黨都會跟俄羅斯、伊朗這些敵對國家互換人質,救人這個事兒,還是挺加分的。

經過一系列幕後交易之後,美國同意,讓阿桑奇簽認罪協定,被判62個月監禁,用在英國監獄關押的時間抵扣,整個故事看下來,我們除了為阿桑奇重獲自由而感到欣慰,更應該看到的,還有美國人的虛僞。所謂言論自由、人權至上,不過是政客争權奪利的籌碼。而阿桑奇一定也明白,重獲自由不代表安然無事,像敞篷車、直升機這些高危的交通工具,以後能不坐,還是不坐的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