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接連出土多件珍貴文物,卻都與中國有關,間接坐實了自己曾是中國藩屬國的身份,南韓為何不願意正視曆史,也不願意正視中國?
南韓出土多件珍貴文物,都與中國有關
到底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國寡民,連一艘用泥土制造的船舶模型,都被視作鎮國之寶。
海外網援引南韓KBS電視台報道,近日南韓在海南郡谷裡貝冢出土了一艘用泥土制作的船舶模型。南韓解讀道,這艘土船模型長9.3厘米,距今至少有1800年,推測和王莽新朝時期的活動相關。
按理,這隻是一枚普通的船舶模型,南韓不值得大書特書,然而真相是,南韓太小了,小到任何一枚地下物品出土,都可能被視若珍寶,甚至為了标榜自己文明大國,南韓竟公開剽竊盜取中國的曆史文化。
比展示船舶模型更離譜的事情還有很多。
例如6月6日前後,首爾國立古宮博物館向媒體展示了一批藏品,其中一枚呈烏龜造型的玉玺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隻見它通體由白玉做成,玉玺的正面是一隻大大的烏龜,而在玉玺的背面,即拓印層,竟用中國的古體字赫然寫道王世孫印。
“王世孫印”顧名思義,是明朝天子冊封藩王親賜的印信。藩王與天子最大的差別在于,天子是中國的實際掌托人,具備絕對的話語權,其一般使用龍形玉玺,而藩屬國由于地位低下,就隻配使用烏龜、獅子形狀玉玺。
然而南韓人不懂裝懂,在其看來,烏龜玉玺的出土,進一步坐實了南韓“文明古國”的地位。可笑不,南韓的玉玺用中國文字刻印,南韓人卻無法解讀。尹錫悅政府及其治下的愚民,但凡多讀點書,就不會惹出這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再者,南韓在曆史上本就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何來“中心之國”一說。對了,南韓還在社交媒體上造謠,“長城由南韓人修建,中國是南韓的古代附屬國,南韓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南韓主動舍棄了漢字”……
看樣子,南韓決意脫離中華文明圈,投身美國的懷抱,與這等鼠目寸光的國家打交道,中國或得打起精神了。畢竟南韓一直對志願軍出兵北韓半島耿耿于懷,恨不得肢解中國,讓中國飽受“南北分治”的痛苦。
南韓要學會正視曆史,正視中國
談幾點看法吧。
其一、南韓越是着急和中國劃清界限,就越凸顯自己的無知和對曆史的蔑視。
5月15日前後,以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柳仁村為主的“對華鷹派”,就主張對光化門漢字匾額改為韓文進行讨論。在其看來,光化門既然作為南韓的文化遺産,就不該和中國沾邊,這是對南韓的不尊重。
但是柳仁村忘了,南韓的憲法由中文書寫,南韓從建國初始,就和中國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連曆史都能篡改的國家,指望它能正視現實,和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其二、南韓越是深究曆史,就會愈發的痛苦。
南韓執意竊取中國文化,背後凸顯了一個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裡,彈丸小國的勃勃野心。因為在民粹思想的加持下,很多南韓人一出生就自帶“反華”基因,在其看來,中國做什麼都是錯的,而唯有自己代表了“中華正統”。
而我們要說的是,南韓人想多了,中國現在以及未來都不可能成為他國的附庸,除非南韓有能力和14億人正面決戰,并将中國徹底擊倒,否則所有的幻想都隻能是幻想。臆想症後果不容樂觀,南韓人或許得好好看看心理醫生了。
其三、中國有必要對南韓歪曲曆史的行為說不。
可能很多人覺得,篡改曆史是南韓的内政,中國沒有理由幹預。事實是,包括中國端午節、春節在内的傳統節日都被南韓人拿來申遺,結果很多西方人隻知韓流,不知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給中國的國際形象構成了損害。
對此,中方是否得給南韓一點顔色看,讓南韓人不再夜郎自大。無知大抵與教育程度相關,但無恥那就是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出了問題,很遺憾,中國周邊的幾個國家,不是對中國橫加指責,就是給中國制造麻煩。
證明拳頭很多時候比講話管用,你給南韓人講道理,倒不如往漢城飛幾個垃圾氣球來得實惠。給南韓人一點建議:同處東亞,須想辦法和中國和睦相處,給美國做嫁衣裳,吃美軍剩下的部隊火鍋,隻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