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作者:藝境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大道至簡,成就一個人的關鍵,不在于他得到過什麼,而在于他放下過什麼。”

人這一輩子,其實就是個不斷拿起,又不斷放下的過程。

唯有懂得斷舍離,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才能讓心解脫,輕裝上陣。

真正的聰明人,都學會了整理自己,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房間,舍繁雜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

“我的生活一團糟,要怎麼去改變?”

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是:

“當你陷入苦惱,對眼前的生活一籌莫展時,就去打掃屋子,從最小的事情做起,開始改變。”

演員劉濤曾遭遇了一生中最難的考驗,老公投資破産,郁郁寡歡,她不僅要演戲賺錢,還得照顧兩個孩子。

可即便如此,她還不忘整理家務,每天都把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

地闆髒了就馬上拖,連一根頭發絲都要撿起來;

平時穿的衣服也會一件件疊起來,用袋子分類裝好。

後來,劉濤參加了《花兒與少年》,憑借強大的收納能力和整理技巧獲得了網友們的一緻稱贊。

魯豫曾說:

“劉濤是一個看上去柔弱,但是内心很倔的人,她喜歡一切井井有條,大到人生規劃,小到收納整理。”

古語說:

“明窗淨幾,有坐卧之安。”

當一個人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他換來的不隻是居住的舒适,更多是内心的滿足。

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家是一個港灣,房間幹淨才能給生活以滋養,讓自己更安心地勇往直前。”

一個人的房間越整潔,生活就會越有規律,精神和狀态就會越來越積極,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相反,因為懶惰而放棄收拾房間的人,時間一久,自己的人生就會被繁雜的事物所牽絆。

真正有智慧的人,總會抽出時間,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讓生活變得簡單而純粹。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情緒,舍抱怨

作家劉娜說:

“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時,槍口其實是對準了自己。”

人的情緒猶如天空中的雲朵,變幻莫測。

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整,就會深陷情緒的泥潭,讓生活失去控制。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短片:

早上洗漱時,男主把手表放在了洗漱台上,妻子看見後,便随手把表放在了餐桌上。

吃早飯時,兒子一不小心,把手表摔壞了,男主非常生氣地訓了兒子一頓,并責怪妻子拿走了手表。

妻子解釋說是怕手表進水,可男主卻說手表是防水的,倆人是以大吵了一架。

男主怒氣沖沖地出門上班,快到公司時,竟發現沒拿公文包,又立刻傳回家。

可家中沒人,自己的鑰匙又放在了公文包裡,他隻好給妻子打電話。

妻子匆忙趕回家送鑰匙時,意外撞翻了路上一個水果攤,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離開。

後來,男主終于拿到包,上班卻已經晚了10分鐘,不僅自己挨了批,妻子也因為遲到被扣了全勤。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所決定。

這個故事的開端是一個意外,人力無法控制,但後面90%的不幸,其實都是因為情緒失控造成的。

這世上,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愚者隻會一味抱怨,而智者都懂得調整。

試想一下,如果你有86400元,丢了400元,你會把剩下的86000元一起丢掉嗎?

當然不會。

那麼,為什麼我們一天有86400秒,你會因為400秒的情緒不佳,就讓剩下的86000秒都不開心呢?

就像周國平說的:

“不管生命多麼短暫,笑着生活,笑着享樂,笑着受苦,這才是人生。”

當我們學會了接納情緒、整理情緒,以積極的心态面對生活時,你會發現美好悄然而至。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圈子,舍煩惱

作家蘇岑說: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若他們走進不了你的内心,就隻會把你的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并不是所有關系都值得你去苦心維持。

之前,有不少觀衆發現,老戲骨陳道明竟然是熱播劇《人世間》的旁白配音。

那深沉而富有磁性的聲調,飽滿又深厚的台詞功底,讓人難以相信配音之人已年過花甲。

翻開他的過往,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的陳道明圈子簡單,始終活得獨立且清醒。

閑暇之餘,他會彈鋼琴、練書法、畫山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而他周圍的朋友,總是笑話他一個人宅在家裡,遠不如赴一場飯局有意義。

陳道明淡然一笑:

“不汲汲于名利,靜下心來做一些無用卻靜谧美好的事,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不讨好,不世故,不取悅誰,也不依附于誰。

即使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一套社交方式。

有時,我們總以為朋友越多越好,但其實三兩好友,遠勝萬千泛泛之交。

人到了一定年紀,要學會精簡自己的圈子。

該珍惜的人就珍惜,該舍棄的人就舍棄,永遠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唯有學會對自己的圈子做減法,才能清除負累,舍棄煩惱,越過越好。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自己(深度好文)

整理思想,舍雜念

人之是以痛苦,就在于想得太多,當一個人整天被雜念所包圍時,他的思想和心靈也得不到淨化。

正如作家楊绛先生所說:

“你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

人唯有不斷地自我審視,斷絕無用的雜念,才能驅除有害的妄念,活出精彩的自己。

圍棋棋手吳清源,金庸先生曾把他比作圍棋江湖裡的“絕世高手”。

他六歲時,就癡迷于下棋,每日忘我練習。

十歲時,便踏進了頂級圍棋圈,開始和最有名的棋手們對局。

十三歲時,吳清源赢了來華對局的五段棋士井上孝平,名聲大噪。

在回憶錄中,他寫到大賽前的一個細節:

每次赴日本下棋總會先通讀一遍《道德經》。

因為《道德經》中“無為、無我、無欲”的思想,讓他能完全抛開一切雜念,理清頭緒,從容應對比賽。

世間萬物,紛雜繁華,更何況人腦海裡的想法。

如果不及時清理妄念,就容易困囿于各種瑣事,擾亂心性。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生活中的大部分困惑,本質上都是觀念帶來的。

隻有不斷整理思想,我們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真正的智者,會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既不會讓生活失去原有的節奏,還能笑對人生。

林語堂先生曾感慨: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生就是一個删繁從簡的過程,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拘泥于外在,而是适時調整自己。

學會整理房間,才能遠離複雜繁瑣,收獲幸福;

學會整理情緒,才能舍棄抱怨糾纏,避免麻煩;

學會整理圈子,才能排除外在幹擾,活出自我;

學會整理思想,才能斷絕雜念妄想,穩步向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