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作者:藝境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你和任何人的關系,其實并不取決于你對别人有多好,而是取決于你的強弱,手上籌碼的多少。”

人們普遍對強者比較寬容,而即便弱者沒有做錯什麼,也會被苛刻對待。

現實中,很多人都忙着社交,想認識更多的牛人,結交更多的人脈。

可到頭來你會發現,你若沒有價值,即使擠破頭,也無法進入更高的圈層。

在這個世界上,決定你社交關系的,永遠是你的實力。

實力弱小的人,根本不配有圈子,因為你在别人眼裡也什麼都不是;

真正實力的人,反而不需要在社交上花什麼心思,因為人脈會自動找上來。

這個社會最殘忍的現實就是,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強者沒有社交

作家姜戎,曾被評選為“中國最不合群的作家”。

2004年,他發表了小說《狼圖騰》,短短幾年銷量就超過了650萬冊。

成名後的姜戎,沒有像其他作家一樣,參加各種研讨會、交流會,反倒選擇淡出人們的視野。

每年都有很多媒體、記者找上來,想要采訪他,邀請他出席活動。

可對于這些交際應酬,他毫無興趣,總是一概拒絕。

他始終遊離于主流之外,潛心閉門寫作,這也讓他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作品。

這讓我想起媒體人金科說過的一段話:

“以前有人告訴我,你要積累人脈,你要人際交往。

後來我才發現,隻要你足夠強大,這些都不是必需品。”

真正的強者,不需要社交,也不需要去維護關系。

對他們來說,集中所有精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别人都想要認識大佬,為自己積攢人脈,他卻在人際交往方面異常冷漠。

他有個原則,通訊錄裡每增加一個人,就要删掉一個人。

在一個節目中,李誕強行加了他微信,他面露難色:

“徐峥已經被我拉黑了,下一個删掉甯浩或者陸川吧。”

比起社交,他更喜歡一個人鼓搗樂器,寫詞,練歌。

獨來獨往的他,一心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打磨出了一首又一首金曲。

這也讓他成為各大節目争相邀約的對象。

作家寇士奇說:

“強大的人,往往都很少有社交生活。”

在他們看來,人與人之間互相客套、彼此攀扯,不過都是在浪費時間。

與其在各種關系中消耗,他們甯願選擇獨自修煉。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社交能力,而是懂得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當你開始懂得這一點,你就能不斷精進,活成自己最理想的樣子。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弱者沒有圈子

《極簡力》裡有句話:

“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所有的人脈都是不值錢的。”

如果你不夠優秀,那些所謂的人脈、圈子就通通是個笑話。

李雪琴曾在采訪中分享過一段經曆。

在紐約留學期間,她曾參加了一場紐約的北大校友聚會。

前來參加校友會的人,在紐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要麼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要麼有豐厚的身家。

為了參加這場聚會,李雪琴特意化了精緻的妝,還穿了高跟鞋。

可去了以後她發現,根本沒人搭理她。

即便她主動向别人介紹自己,對方也隻是笑笑,并沒有想跟她認識的意思。

也有人要了現場很多人的微信,唯獨忽略了她。

這讓李雪琴忍不住感慨:

“沒有實力,在哪你都隻能是個小透明。”

李雪琴的經曆,其實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他們忙于各種聚會,混迹各種圈子,目的就是拉關系、找機會。

可如果沒有實力,哪怕你削尖了腦袋,混進再牛的圈子也沒有任何用處。

商業記者許峰講過一個故事。

前兩年,中國網際網路大會在北京舉辦,很多世界500強副總裁級的高管都前來參加。

當時某個小企業的經理找到許峰,希望他能帶自己參加閉幕會晚宴。

礙于情面,許峰便帶他去了。

這個經理本想通過這次機會,結識一些業界大佬。

可沒想到去了以後,他四處發名片,大家卻都選擇無視他。

後來每次談及此事,許峰都感慨:

“一個人的級别、層次不夠,即使混進了高端圈子,也得不到接納。”

周國平說:

“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利益或實力。”

你的價值,決定着你在社交場裡的位置。

沒有實力加持,那些偶然得來的人脈資源,不過是虛假的泡沫。

你太弱的時候,鑽進再多的圈子,見到再多的大佬,最終也隻能淪為圈外人。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強者沒有社交,弱者沒有圈子

當你強大了,關系自然都來了

心理學家丹·艾瑞裡說:

“所謂的關系,不過是一場精确的比對遊戲,最重要的是門當戶對。”

一個人隻有足夠出衆,才能擁有底氣,去比對和吸引其他出衆的人。

編劇陸JJ早年剛進寫作圈時,給自己印了一盒名片。

他整日奔走于各種讀書論壇、書展簽售,想認識一些同行,也為自己找點資源。

結果現實卻讓他不斷遇冷。

有人不理睬他,有人冷冰冰地拒絕他,還有人接過名片看一眼,直接就扔了。

那段四處碰壁的日子,令陸JJ徹底醒悟:

“你不強大,沒人會正眼看你。”

此後,他不再四處瞎混,而是專注創作劇本,最終拿下幾個編劇大獎。

成名後,業内許多同行、前輩都紛紛主動找上門來。

這個社會的通行法則是:你弱小的時候,路人最多;你強大的時候,朋友最多。

當你優秀到了一定地步,擁有人脈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主持人樂嘉,一開始做的是教育訓練工作。

一次,朋友介紹他去見一個老闆,想承攬對方公司的教育訓練業務。

那位老闆看到樂嘉的中專學曆後,嘲諷說:

“大學都沒讀過,你有什麼資格講課?”

這句話讓樂嘉深受打擊,也讓他意識到,自己若不夠強大,就會永遠被人瞧不起。

之後他開始拼命學習,每天都堅持讀書、寫作。

通過這樣不間斷的努力,後來他被《非誠勿擾》欄目組相中,迅速走紅。

爆火以後,前來找他尋求合作的人,從此絡繹不絕。

作家連嶽說:

“不要擔心沒有人脈,要擔心自己沒有成長。”

實力弱的人,到哪裡都是靠邊站,強大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的好臉色。

與其四處鑽營,拼命擠圈子,倒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人脈是實力的副産品,你隻有強大到一定地步,才能擁有真正靠譜的社交關系。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

社交關系本身就是量體裁衣,你有多大學事,能提供多少價值,就進多大的圈子。

社交關系就像天秤,一端壓的是自己的實力,另一端才是你可以撬動的資源。

别再把時間用在無效社交上,在實力分高低的社會,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人脈如網,隻有把自己修煉強大了,這張網才能越織越廣,越織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