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作者:商界經緯

2024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大陸殘障人士口已達到8591萬,為進一步保障殘障人士民生、促進殘障人士發展,讓他們更好的回歸社會,享受正常人生。近年來大陸持續加大助殘科技研究應用部署和實施力度,《“十三五”加快殘障人士小康程序規劃綱要》、《“十四五”殘障人士保障和發展規劃》對科技助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據統計,大陸聽力障礙殘障人士數約2780萬,居視殘、肢殘、智殘等五大殘障人士群數量之首,占全國殘障人士數的33.5%。在龐大的聽障患群中,接近半數的聽障患者屬于老年性耳聾,此外,先天的遺傳、後天的中耳炎、突聾、全身性疾病、藥物中毒、意外等都是威脅人們聽力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一“緻聾殺手”——中耳膽脂瘤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中耳炎是極常見的疾病,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發病率都不低,其中有些中耳炎患者來院後,經過進一步檢查診斷出“中耳膽脂瘤”,随着病程發展,逐漸出現聽力下降,甚至有的患者直到出現耳聾才來院就診。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中耳膽脂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一般可從中耳發生,導緻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然後向内耳發展,導緻頭暈、頭痛,如果繼續進入顱内,導緻顱内感染,出現腦膿腫、腦疝發生,甚至會危機生命。

成都仁品門診專家鄧美濤醫生介紹:“在臨床上,一般會根據患者病情,采取非手術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對于一般症狀較輕的患者,一般通過保守治療緩解病情,但對于病症較重的患者,一般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才能減輕症狀,對于部分存在中耳骨性破壞或聽骨鍊破壞的患者,需要考慮采取聽骨鍊重建等手術進行修複。”

第一“緻聾急症”——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急症,該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的特點,大多數突發性耳聾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内的聽力損失達到最高點。

成都仁品

,贊3

鄧美濤醫生表示:“據《中國突聾治療指南2015版》介紹,突發性耳聾治療的時間與預後有一點的關系,突發性耳聾後的72小時為治療的黃金治療期。”

第一“緻聾遺傳隐患”——遺傳性耳聾

在成都仁品的耳科病房,有一群先天性聾的患者,他們自出生起就被按下了“靜音鍵”,在0-3歲聽覺是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這個時期的兒童因聽力障礙無法聽見外界的聲音,嚴重影響他們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以出現“因聾緻啞”的現象。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據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資料顯示,大陸聽力障礙兒童數量達460多萬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約80萬人,每2000萬新生兒中就有3萬聽力損害的嬰兒誕生。聽力受損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很大阻礙,嚴重的聽力受損患兒可能無法與他人交流,導緻脫離社會,身心健康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成都仁品住院部主任/耳科首席專家黃立高主任介紹:“随着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出現幫助了聽力障礙患者重新開機“音量鍵”,走進豐富的多彩的世界。”

臨床上,聽力損失根據性質分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及混合性聾。部分患者可以通過用藥、手術等手段恢複或提高聽力,但對于部分無法通過治療恢複的輕、中度聽損患者,一般會建議通過助聽器輔助聽聲。助聽器作為助聽輔具,可以對聽力損失進行一定程度的增益補償,重新修補因聽力損失而下降的生活品質,幫助提高聽障患者的社會能力,使其更多的參與到娛樂活動。

耳科三大“殺手”侵蝕聽力,“高科技”助力聽障者走出困境!

對于部分患有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的人士來說,助聽器并不足以幫助他們滿足聽清、聽懂的交流需求。目前,臨床上已經将人工耳蝸植入作為治療重度至極重度聾的正常方法,讓患者從“無聲”到“有聲”的轉換。人工耳蝸植入後,患者需通過聽覺語言康複訓練,讓他們聽到聲音、分辨聲音、了解語言、張口說話等過程逐漸發育,建立完善的聽覺語言系統。

黃立高主任提醒:“如果患者出現耳悶、耳痛、聽力異常等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盡早就醫、早幹預、早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恢複聽力健康,。目前,大多數耳病都可以通過治療避免聽力損失。若聽力損失不可逆轉,可以采取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等手段,最大程度幫助聽力患者走出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