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作者:農财網種業寶典

提起玉米育種材料的交流共享平台,很多科研工作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智種網。智種網一度是大陸在玉米種業研發服務領域野蠻生長的“獨苗”。過去八年裡,其投資主體北京新銳恒豐種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銳恒豐),作為國内首家專業的玉米種業研發服務公司,通過線上智種網與線下新銳恒豐關聯,打造了全新的玉米研發服務模式,促進大陸育種資源規範使用、授權共享。截至目前,新銳恒豐累計對外發放自交系材料1500多項次;與60餘家院所、種企展開長期合作,授權組配的代表品種中已有年計劃制種面積過萬畝的優秀品種;自主研發通過國審品種4個、各省及聯合體參試品種30餘個,申請植物新品種權200多件,服務于大陸商業化育種。八年來,大陸玉米種業不斷趕超先進,而新銳恒豐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讓可流動的種質資源價值更大化

種子是關乎一國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培育出一粒好種子,首先要有合适的育種材料。

長久以來,大陸種子企業普遍存在育種能力較低、研發效率不高、測試品質較差等現實問題。究其原因,一大關鍵在于種質資源難以盤活,很多優異的育種材料被浪費或遺忘。

“育種材料的交流和交換,不僅僅是育種家之間的事情,它是關系到種業科研效率、農業發展速度的大事。”深谙行業現狀與需求,2016年,新《種子法》施行,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及引種備案制實施之際,在新銳恒豐創始人車小平的牽頭下,新銳恒豐正式成立,成為國内首家且唯一一家專注于種質資源商業化服務的公司。

如何實作育種資源的商業化規範使用、授權共享?這是大陸種業發展亟需答案的課題,也是彼時新銳恒豐面對的一份全新課題。

充分利用國情特點,八年來,新銳恒豐圍繞自交系開發與托管、玉米品種開發與推廣核心業務,将各生态區的個體、小規模育種區域創新種質整合利用,建立以智種網為平台的整合模式,建立配置設定機制和規則,利用334配置設定方式(即:母本3;父本3;組配、測試、審定4的配置設定原則),引導踐行了行業參考的種質資源流通利用配置設定标準,并于2019年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智種網雙向服務,一進一出,科研機關、種業公司、育種家在獲得所需材料授權的同時,也可将自有知識産權的自交系授權、托管、或是入股到“智種網”平台,增加了育種材料的有效交流。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新銳恒豐核心業務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楊淩智種網系智種網的全資子公司,通過研發資産(自交系和雜交種品種權)入股和現金入資方式引入投資人

“我們堅持做這個事情,就是希望通過多種管道建立起玉米育種材料規範、共享使用的生态圈,讓可以流動的種質資源價值更大化。”車小平說。

八年積累與建設,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目前,參與新銳恒豐自交系授權的種業公司和科研院所達68家、個體育種家26人,授權進自交系368份,自交系托管115份,授權出自交系1867項次,轉讓品種16個。同時,新銳恒豐自主研發的國審品種達到4個、各省及聯合體參試品種33個,申請植物新品種權216件。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八年兩輪技術周期,夯實底盤支撐

一個創新服務體系的落成,需要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探索。

每五年為一個周期,今年是新銳恒豐成立第八年,車小平将其視為第二輪發展周期的中間階段:夯實底盤支撐的關鍵期。

“第一個五年,我們是在驗證模式和技術的可行性,第二個五年,是平穩積累的過程,包括資源的儲備、技術的積累、競争力的提升,未來第三個五年,将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組建育種合作聯合體、建立自有研發運作體系雛形、聯合成立分子資料庫聯盟,完成主要骨幹資源的架構搭建……

八年兩輪技術周期,一個由新銳恒豐牽頭的“研發服務創新鍊”正在鋪開——

發力技術創新。在黑龍江雙城、河南鶴壁,海南三亞、樂東等地,新銳恒豐設立的試驗站不斷發展,在全國各主要生态區建立的玉米新品種測試網絡日益完善。同時,堅持整合+自主研發的模式,新銳恒豐深度布局優異種質資源的創制和新性狀的開發,從最初依賴外部資源整合,進入自主創制資源的第二個階段。目前,其自主創制的資源占比達到80%。

着力模式創新。目前,新銳恒豐已發展形成商業化聯合育種、商業化聯合測試、品種經紀、研發資産托管、核心種子生産和種質資源創新等六大業務模式。同時,通過開展商業化展示試驗、“新優品系展示擂台賽”、“大田環境試驗”等,不斷為新品種篩選、區域定位等提供決策資訊。

這些還不是全部:為了應對複雜生态環境的抗性需要,2024年,新銳恒豐在全國各大主要生态區正式鋪開了“基站式”種質資源創制,各生态區多環境選系點數共計12個,涉及西南、黃淮、西北、東華北中熟區,以抗病區為主。該技術理論支撐來自“穿梭育種”,充分利用基因型和環境互作,有目的的篩選抗逆資源,滿足各生态區的生産應用需求。

應對生物育種産業化趨勢,新銳恒豐的重點骨幹自交系,近年均已認證杭州瑞豐生物、海南隆平生物等完成轉基因轉育儲備。

而在種質創新應用方面,新銳恒豐通過聯盟和許可協定的方式持續提供高性能基因,同時采取聯合資源創制、DH系聯合創制項目、研發資産托管、品種權入股等方式,年生産單倍體苗3萬株,正常加代規模5000個。

如果玉米種業研發服務是一場戰役的話,毫無疑問,新銳恒豐已經有了糧草、兵團、武器,有了堅實底盤支撐。

堅持長期主義,做正确的事

育種材料的積累、創制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盤活利用資源?

為了更快、更好的利用最新自交系做好組配,自2021年以來,智種網每年篩選出一些配合力高、抗性特點明确、組配方向清晰、應用生産環境比對的優秀自交系,通過采用“發放優秀自交系”的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智種網發起的“海南自交系自助花粉測配”已經連續進行5年,通過在南繁期間采用“自助式采粉測配”的方式,讓各類育種主體無門檻參與,進一步豐富了種質利用。

“這是一個開放的資源利用方式。通過全國範圍主動發放優秀育種材料,能夠去撬動更多優質資源,獲得更多的品種産出機率,以及多家合作共赢的機會。”新銳恒豐研究院院長葉劍說。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至今,新銳恒豐累計發放的自交系已超過1500項次,并由此助推組配了一批具競争力的新品種,對大陸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去重複化和行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這些授權組配的代表品種,正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實效。其中,“豐樂520”已申請國審四大區參試審定,年制種面積逐年增加;上市種業公司隆平高科、康農種業等也都有新銳恒豐發放、授權自交系組配成果進入參試審定程式。

回看過去,新銳恒豐八年,始終堅持在做三件事——

一是基于種業和國家需求,通過智種網引導育種材料的規範使用,并形成了應用機制。

二是通過八年兩輪周期,形成了自有的種質資源儲備與較為成熟的技術流程,建立了多生态區的服務底盤。

三是加速種質資源的商業化利用,使得資源流動性增強,交流範圍擴大,價值進一步提升。

而面向未來,新銳恒豐将繼續秉承“科技、創新、價值”的理念,緻力于引導種業行業知識産權的規範使用,打造中國玉米種業研發領域領先的服務商。

“我們平台的價值,就是讓更多育種者有釋放價值的出口。可以的話,我們會将這件事情堅持一輩子做下去。”車小平說。

新銳恒豐八年:打造“玉米種業研發的公有底座”

來源丨智種網編輯丨農财君聯系農财君丨18565265490

KNOW MO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