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怪程咬金能曆經3朝不倒,你看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

作者:禾珯茬

說起程咬金,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一副憨憨的樣子,使一柄八卦宣花斧,耍來耍去就隻會那三招。

然而,曆史上真實的程咬金,可能要颠覆你的認知了。

難怪程咬金能曆經3朝不倒,你看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

一、

隋炀帝大業六年(610年),各地盜賊蜂起,程咬金就在鄉裡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武裝,專門用來保護鄉親父老。

後來,程咬金就帶着這數百人投奔瓦崗寨,成為李密麾下的一員虎将,統領一隻李密的王牌部隊四骠騎。

這四骠騎是李密從軍中挑選出八千勇猛之人組成的,分為左右軍,号稱“八千人抵得上百萬大軍”,非親信不可能統領的。

李密是一個多疑之人,程咬金入瓦崗寨不久就能獲得重用,足見程咬金的勇猛以及過人的政治手腕。

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瓦崗寨随之解散。

程咬金和秦叔寶在戰場上也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早就聽說兩人的威名,對他們以禮相待并任命為将軍。

到了王世充陣營,程咬金很快就看出此人心胸狹隘,成不了大事早晚會被大唐所滅,于是就有了轉投大唐的想法。

既然要走,那就得将好兄弟一起帶走。當初他跟秦叔寶一起被俘,現在也要一起降唐。

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程咬金很快就說服了秦叔寶,約定趁兩軍交戰之際陣前一起投唐。

二、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率大軍進攻故州與唐軍相遇。兩軍交戰之際,秦叔寶、程咬金就帶着人馬往唐軍大營去,跑了一百來步後雙雙下馬向王世充行禮告别,就此投降了大唐。

來到唐營後,兩人就跟随在李世民麾下。由于作戰勇猛,程咬金很快就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大小戰役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那麼,程咬金到底有多猛呢?

武德七年(624年),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的關系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李建成就向李淵進讒言,将程咬金外貶出任康州(今廣東德慶縣)刺史。

李建成得是多麼忌憚程咬金啊,直接将人從今西安給貶到廣東去了。

接到調令時,程咬金對李世民說:“太子這樣将大王的左膀右臂剪除掉,您自身的安全又能有多長久?我冒死不走,願早做決斷。”

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勸說李世民要主動出擊的人;此時離玄武門之變還有兩年時間,程咬金就已經看出太子和秦王必有一戰。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李世民的勝算并不大。

長安是太子的地盤,京城防衛都在太子一黨手中,李世民空有“天策上将”的頭銜,卻無法調動長安的一兵一卒,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幾百秦王府的私兵。

反觀太子一黨,單就太子府和齊王府的私兵就是秦王的數倍以上,更何況朝中重臣都倒向太子一黨,就連皇帝李淵也是偏袒太子的。

這種情況下,程咬金卻堅定地選擇站在李世民這邊,足見他的政治眼光有多毒辣。

難怪程咬金能曆經3朝不倒,你看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

三、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程咬金亦參與其中。事變後,程咬金官拜太子右衛率,随後又遷升為右武衛大将軍,享受實封七百戶。

功成名就後,理應開始享福了。

讓人不解的是,李世民登基稱帝後,程咬金卻被長期外放長達18年之久。

李世民不是那種卸磨殺驢的皇帝,那些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在貞觀一朝依然能夠得到重用,享受着無上的富貴與特權。

但就程咬金比較例外,李世民在位23年,他竟然有18年都在邊疆統兵!就連李靖那樣的大帥,也沒有這麼長的駐守邊疆記錄。

從貞觀元年(627年)起,程咬金就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泸、戎、榮三州諸軍事、泸州刺史(今四川泸州),負責鎮壓鐵山獠人叛亂。8年後,他又被調去代理原州都督(今甯夏固原)。

到了貞觀十一年(637年),他又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程咬金這是将大唐的西南、西北、東北都輪了個遍。

從上面履曆可以看出,程咬金并不是被貶,反而是被重用。

就拿貞觀十一年來說,程咬金任幽州刺史、都督六州諸軍事,這是相當于将這六州的軍政大權都交給程咬金了。

如果沒有對程咬金的絕對信任,相信李世民是不會這樣放權的。

四、

或許,程咬金并不想離朝堂太近。按他的功績,他要是向李世民申請調回長安,李世民不會不準的。

顯然,長期在外駐守就是程咬金的想要的結果。程咬金并不像小說寫的那樣呆憨,相反他深谙人臣之道,有着高超的政治智慧。

曆來武将涉及朝堂的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特别是那些功高蓋主的武将,大都晚節不保、身首異處。功臣張亮、李君羨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後來的事實證明,程咬金主動遠離朝堂的行為,完美躲過了李世民晚年對功臣的猜忌,反而因長期在邊疆沒有結黨的機會,讓李世民更加的信任。

貞觀十七年(643年),程咬金被李世民調回京城,轉任左屯衛大将軍、檢校宮城北門駐軍,加鎮軍大将軍。

為何李世民要在這一年将程咬金調回來呢?因為他要重用程咬金。

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留下太子李治監國。曆來皇帝親征怕的就是後方出問題,隻有留下絕對信任的人來留守,才能保證後方的安全。

思來想去,李世民最終選擇了程咬金,讓他陪太子一起留守長安。

有了李世民的信任,再加上一段時間的合作,太子李治也對程咬金有了好感。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5月,李世民駕崩在鐘南山翠微宮。皇帝駕崩在京城外面,太子也不在京城宮中,這個時間點是最容易出現亂子的。

出于對程咬金的信任,太子李治就将身家性命交給了程咬金,讓其統帥飛騎護衛自己回朝繼位。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程咬金還親自在宮門外連續宿衛了三個月,直到李治坐穩皇位後才停止。

正因為程咬金的忠心,高宗李治一登基,立馬就給他升官,任左衛大将軍,兼檢校屯營兵馬。

李治是想要重用程咬金的,然而程咬金卻不想摻和進朝堂中去,一有機會他就想着法子要遠離朝堂。

難怪程咬金能曆經3朝不倒,你看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

五、

顯慶元年(656年)八月,李治任命程咬金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前去讨伐西突厥;班師回朝後,程咬金卻被逮捕下獄,差點就被砍頭。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一年前說起,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李治讓程咬金帶兵前去讨伐西突厥。程咬金一到戰場就大發神威、首戰告捷,大破歌邏、處月二部于榆慕谷,斬首一千餘。

接着又攻擊突騎施、處木昆等部于咽城,斬首三萬餘。這還沒完,到了鷹娑川遇到西突厥兩萬騎兵,程咬金又派蘇定方率五百騎兵出擊,大敗敵軍斬敵一千五百餘人。

可以說,開局形勢一片大好!

此時,副大總管王文度就跳出來勸程咬金不要再深入追敵,應該緩一緩再說。他的理由是士卒死傷太多,要好好休整一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時是一舉剿滅西突厥的大好時機。

這王文度眼看蘇定方屢立戰功就心生妒忌,于是就在背後趁機搞破壞,給程咬金出瘦主意。他怕自己人微言輕,還謊稱手上有皇帝的密旨,可以節制程咬金。

按理說,這麼簡單的伎倆程咬金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

有意思的是,程咬金不僅沒拆穿王文度,還不顧其他人的極力反對,接受建議下令停止追擊。

就這樣,一次滅西突厥的好機會就此浪費掉了。這還沒完,後面程咬金還聽從王文度的建議,将恒笃城的數千降兵給屠殺。

這下子程咬金的罪就大了,大軍一回到京城,程咬金和王文度立馬被下獄。按律王文度矯诏是要被斬首的,程咬金連坐也得死。

李治顧念其前功就法外開恩,隻是将兩人罷官免職。

六、

程咬金不是那種糊塗之人,也不是一個嗜殺成性的武夫;他之是以會聽從王文度的鬼話,完全是一種自保行為。

當程咬金率軍出征期間,大唐朝堂上正發生一件大事:李治将原配王皇後給廢了,立武則天為皇後,這就是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

表面上“廢王立武”是後宮之争,實際卻是李治在向長孫無忌集團開戰。

一邊是皇帝,一邊是關隴集團的元老,哪邊都得罪不起。既然得罪不起,那總躲得起吧,遠征西突厥就是最好的辦法。

是以,當王文度說出那些話時,程咬金就不得不謹慎了。

王文度敢說手上有密旨,自然有他的底氣。程咬金是可以讓王文度拿出密旨,但那樣做的意義不大,沒密旨不代表他不是皇帝的人。

要知道假傳聖旨是滅族大罪,可是李治卻對王文度網開一面,僅僅免死罷官而已,後面還重新給啟用為左衛中郎将。

可見,程咬金的謹慎是有道理的。

如果王文度真是李治派來的,那說明皇帝開始猜忌程咬金了;征讨西突厥一仗,程咬金不能再占太多功勞,功勞太大皇帝會不放心的。

想要讓皇帝放心,就得學李靖、尉遲恭、秦叔寶等人,通過自污的方式來獲得自保。

這就是為何程咬金明知不可為,也要聽王文度瘦主意的原因。

七、

事後,程咬金雖然被罷職免官,一世英名也毀于一旦;但是,他的爵位和榮耀都保住了,還多活了10幾年。

直到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年),程咬金才在長安城私宅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诏追贈骠騎大将軍、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号襄公。

可謂是死後哀榮!

程咬金作為一名猛将,對政治卻有着極強的判斷能力,在面臨抉擇時都能表現出異常睿智,總能在關鍵時刻站在正确的位置。

正因為如此,程咬金才能成為衆開國功臣當中,活的最久、最潇灑的一個。他并不像小說寫的那樣憨,反而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完全可以用“老奸巨猾”來形容。

有意思的是,程咬金英雄一世卻教出三個不太出彩的兒子來。

大兒子程處默襲爵盧國公;二兒子程處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清河公主,授驸馬都尉、左衛中郎将;三兒子官至右金吾将軍。

三個兒子雖然都不太出彩,卻都能安穩富貴地度過一生,這應該是程咬金所希望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