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作者:美食格物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民間自古傳下來的老傳統。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萬物生長至極盛,太陽之氣亦達到頂峰,此時的自然環境被認為帶有毒性,故五月又被稱為“毒月”。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而五月初五,更是被視為“毒上加毒”的日子,端午節是以被賦予了“毒日”的别稱,甚至被列為“九毒日”之首。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為了抵禦這個“毒日”,人們選擇了艾草這一草藥,因其在五月達到最佳成熟期,揮發性和藥效達到頂峰。艾草的使用,不僅能夠驅散瘟疫和毒蟲,還能為家庭帶來平安與健康,同時寓意着招福納祥的美好願望。通過這一傳統習俗,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用艾草的香氣和力量,守護着家人的幸福與安康。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但中國的傳統中萬事皆有規則,端午節插艾草是不能亂采亂挂的,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這“2不采,1不挂,4講究”,很多人不知道,一起了解後再挂艾草吧。

一、2不采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矮小瘦弱不采

艾草,自古以來便在民間流傳着一種神秘的力量。它的植株茂密挺拔,卻能散發出一股濃烈的香氣,這香氣源自于艾草中所含的艾草油。艾草油不僅能夠驅逐蚊蟲,還能讓蛇害遠離,是以古人認為艾草具有驅毒辟邪的作用。

端午節的清晨,人們會去采摘艾草,但并非所有的艾草都值得采摘。矮小瘦弱的艾草,由于其生長的環境和條件限制,所含的艾草油較少,揮發性自然不強,對驅趕蟲害的作用也不如大棵的艾草。是以,采摘艾草時,應盡量選擇那些高大、健壯的植株。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幹枯發蔫不采

除了矮小瘦弱的艾草不采外,幹枯發蔫的艾草也不應采摘。這些艾草的生命力正在減弱,植株中所含的艾草油大部分早已揮發出去,這樣的艾草不僅驅不了蟲害,也意味着艾草生命走向盡頭,不能幫助驅散邪氣,是不好的寓意。

采摘艾草的标準是:艾草的長度在三尺以上為好,沒有破損和蟲咬過的痕迹,植株要筆直、強壯,艾葉生長得比較密集,老葉枯葉要少。這樣的艾草更健康,生命力也最為旺盛,艾草油揮發的香氣會更濃郁,插在外門上驅蟲驅害的效果更好。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端午節,人們将采摘的艾草插在門上,以驅除不祥之氣,保護家人平安健康。艾草的香氣,不僅能夠驅逐蚊蟲,還能帶來一種甯靜祥和的氛圍。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插上了艾草并綁上五彩繩,以求平安順遂無病無災。

現今大部分人都會去市場上購買艾草,市場上的賣家為了能夠讓艾草反複生長收獲,通常在收割的時候不會将艾草連根拔起,而是留下艾草根等到下年繼續生長。但按照老傳統,家門所懸挂的艾草最好是帶有根部的完整艾草,寓意家庭圓滿幸福,若是有條件要優先選用整根的艾草。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二、1不挂:家中有孕婦或嬰兒的不挂。

艾草以其獨特的香氣和藥用價值而聞名。艾草油的濃烈氣味,雖然在驅蟲和淨化空氣方面有着顯著的效果,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是以,家中有孕婦或嬰兒的是不可以懸挂艾草的。

孕婦身體正處于一個非常敏感和脆弱的階段,艾草的刺激性氣味可能會對孕婦和胎兒産生不良影響。艾草油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孕婦的不适,如惡心、嘔吐等反應,甚至可能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是以,孕婦應避免接觸艾草和艾草葉等中草藥,特别是在孕早期。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同樣,對于嬰兒來說,他們的身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對環境的适應能力較弱。艾草的濃烈氣味可能會幹擾嬰兒的正常休息,甚至可能導緻呼吸系統不适,如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是以,為了嬰兒的健康,家中應避免使用艾草,尤其是在嬰兒的房間内。

此外,其實對于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艾草的刺激性氣味也可能引起不适,或加重病情。是以,這類人群在使用艾草時也應格外小心,可以取少量的艾草聞一聞,沒有什麼不适的反應再懸挂。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三、4講究

  1. 插艾時間要講究

在端午節這一天,艾草的采摘和使用有着特定的習俗和講究。根據傳統,艾草的采摘和使用時間非常關鍵,以確定其效果最大化。

首先,艾草的采摘時間通常選擇在端午節的清晨,這是因為清晨的氣溫較低,艾草上的露水尚未蒸發,此時的艾草最為新鮮,其藥用價值和香氣也最為濃郁。艾草的采摘時間不宜過晚,最遲不應超過上午的9點,因為一旦太陽升起,陽光的照射會加速艾草中艾草油的蒸發,進而降低艾草的藥用效果。

其次,艾草的使用也有講究。艾草不應使用隔夜的,因為隔夜的艾草香氣會揮發,藥用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提前一天采摘或購買艾草,艾草的香氣和藥用價值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減少。是以,艾草最好是在端午節當天清晨采摘或購買,并且要盡快使用。

在市場上購買艾草時,也應選擇那些新鮮采摘、帶有濕氣的艾草。艾草拿回家後,應立即插在門上或窗戶邊,以保持其香氣和藥用價值。這樣,艾草的香味最為濃郁,驅邪趕害蟲的效果也最好。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2、艾草的數量有講究

在端午節期間,插艾草的習俗不僅是為了驅蟲避邪,還蘊含着豐富的文化意義和象征。根據傳統習俗,艾草的數量通常會選擇雙數,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雙數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和諧與圓滿。

而像是四根,七根,或者是三長兩短的組合則被認為不吉利,尤其是三根長兩根短,因為三長兩短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意外或不幸的情況,是以在插艾草時會避免這種組合。

在選擇艾草的數量時,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但一般建議不要太少,以免驅蟲效果不佳;同時也不宜過多,以免艾草的氣味過于濃烈,影響到家人的舒适度。

艾草的長度最好選擇一緻,越長越好,因為長的艾草通常意味着更強的藥用價值和更濃郁的香氣。在插艾草時,不應為了配合短的艾草而折斷長的艾草,因為“折艾”與“折愛”諧音,寓意不好,可能會帶來不吉利的影響。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3、插艾方法有講究

在端午節期間,将長短一緻的雙數艾草用紅繩捆綁在一起,不僅是一種美觀的裝飾,也蘊含着深厚的文化意義。紅繩自古以來就被認為具有辟邪的作用,象征着紅火和吉祥。是以,用紅繩捆綁的艾草,不僅在視覺上更加喜慶,而且在寓意上也更加吉祥,增強了艾草驅毒辟邪的效果。

捆綁好的艾草在懸挂時,應将根部朝上,挂在門的兩側。這樣的倒挂方式有利于艾草的香味更好地揮發,進而更有效地驅散蚊蟲。此外,艾草倒挂的習俗也與過年時貼“福”字的傳統相似,都寓意着福氣的到來和家庭的幸福安康。在民間傳說中,艾草倒挂被認為能夠吸引“福祥”之氣,為家庭帶來好運和健康。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4、艾草懸挂後有講究

艾草在端午節後繼續懸挂,可以繼續發揮其驅蟲的作用,盡管随着時間的推移,艾草的香氣和藥用效果會逐漸減弱。艾草中的水分蒸發後,其驅蟲效果雖然不如新鮮時顯著,但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

大約半個月左右,艾草會完全幹枯。此時,艾草的香氣已經非常微弱,驅蟲效果也大不如前。這時可以将艾草取下,但不必急于扔掉。幹枯的艾草仍然有其它用途: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1. 藥用價值:艾草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在中醫中,艾草常用于治療風濕病、關節痛、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艾灸療法:艾灸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點燃艾絨(艾草的幹燥葉片制成的粉末)來溫熱特定的穴位或身體部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被認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緩解疼痛。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3. 驅蟲防病:艾草的濃烈香氣具有驅蟲和防病的效果。在端午節期間,人們會将艾草挂在門上或窗戶邊,以驅趕蚊蟲和預防疾病。

4. 泡腳和洗澡:艾草可以用來泡腳或洗澡,有助于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驅除體内濕氣,同時也有助于改善睡眠品質。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5. 淨化空氣:艾草燃燒時産生的煙霧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可以去除異味,同時釋放出的煙霧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6. 制作艾絨:艾草幹燥後可以制作成艾絨,用于艾灸療法。艾絨也可以用于制作艾條、艾柱等艾灸用品。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7. 制作香囊和枕頭:艾草可以與其他草藥一起填充到香囊中,用于防蟲和提神。艾草也可以填充到枕頭中,用于改善睡眠品質。

通常一談及艾草,似乎就僅僅與端午節産生關聯,唯有到了端午節才會想起它,實則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艾草的身影可謂無處不在,甚至在美食當中也有艾草的融入。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就拿上個月剛過完的清明節來說,清明節所吃的青團,其綠色的糯米表皮便是用艾草來進行染色的。

将新鮮的嫩艾草通過破壁機或者料理機打成泥狀後,稍微過濾一番,接着把打出的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攪拌成酸奶狀的面糊,然後上鍋蒸 20 分鐘,蒸成黏軟的糯米團後加入黃油揉勻,如此一來表皮放涼後才不會變硬。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完全揉勻後用手揪起一塊,略微整理出形狀,往裡面填入餡料,可以是玫瑰豆沙、桂花豆沙、蛋黃肉松、椒鹽紫蘇、黑芝麻、巧克力等等餡料。做好的青團軟糯 Q 彈,特别美味,放置于冰箱中稍作冷藏,口感會更為彈牙。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而到了端午節時,大陸的侗族、苗族,還會利用艾草來蒸制艾草粽子。這種艾草粽子與我們平常所吃的粽子不太一樣,其形狀是扁扁的,可以制成四方形或三角形。

先将糯米和艾葉一同蒸熟,蒸熟後用木錘敲打以打出韌性,然後再包進粽葉中,包裹好後再次上鍋蒸制。裡面雖沒有餡料,卻融合了艾草與粽葉的味道,清香可口,蒸好後剝開葉子直接蘸白糖,軟糯清香,别有一番獨特韻味。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這種粽子若是放涼之後,還可以直接放在炭火上進行烤制,烤好之後兩面焦黃,中間軟糯,這種外焦裡糯的口感,比其他地方的粽子更加好吃。用手掰開焦脆的外殼,在粽子裡面撒上一些紅糖,吃起來既有粽子的香,又有紅糖糍粑的口感,真的是超級美味。

端午節插艾草,牢記“2不采,1不挂,4講究”,傳統規矩建議了解

今天關于端午節和艾草的小常識就和大家分享到這了,喜歡我的文章别忘了點贊收藏加個關注,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