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新觀察室】聚焦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兩業融合 大有可為

作者:第一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韓彤彤 孫志文)

智能網聯汽車将汽車與電子資訊相融合,正在深刻影響着汽車行業的發展。

“關于智能網聯汽車,我們不能單獨說它屬于汽車産業,也無法絕對地說它屬于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産業自身的轉型更新,這是屬于兩種業态的一種深度融合。”青島未來網絡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深耕于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多年,在本次訪談中,青島未來網絡創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亮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既是對技術的突破,也是對新業态的展現。

在“兩業融合”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推動着産業交叉滲透,不斷培育形成新業态新模式。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我們看到了新業态的蓬勃生機。

記者:您是如何了解新質生産力的?從公司的角度而言,您認為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什麼?

王亮: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很簡單,大家都能很清楚地了解,新質生産力主要是突出一個“新”字,也就是創新。我覺得創新可能有幾個方面,對不同的産業、不同的企業而言,創新點可能不太一樣。比如:新興産業可能是通過某種技術的突破帶來了一種變革,引領了一個新的産業。而傳統的制造業則是通過數字化的轉型來實作降本增效,或者是引領生産要素這種創新性的變革,是以它帶來的其實是一種新模式的改變。還有一種屬于産業自身深度化的轉型更新,就像我們所做的智能網聯汽車一樣,它屬于汽車産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融合,像這樣的融合,我們統稱為新業态。通俗來講,把資訊通信領域的技術經驗轉移到汽車産業中,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就是一種創新。

記者: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公司是如何做的?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亮:青島未來網絡創新技術公司成立之初就聚焦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當然也是基于我們在移動通信和資訊技術這個領域内的一些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我們才過渡到這個領域中來。

從傳統來看,我們主要是給智能終端類的産品提供檢驗檢測服務,但是随着移動通信的發展,智能終端類産品也進入到了發展瓶頸期。在5G技術普及後,有很多新技術至今還沒有形成産業化規模,我們也期待傳統的移動智能中心能夠有大的發展,這樣對這個市場也會是一個大的增長點。目前,我們建成了在國内相對來說比較完備的智能網聯汽車通信測試實驗室,還有全球唯一的或者是第一個能夠同時支援汽車SISO和 MIMO性能測試的一個通信實驗室。

而且它的測試技術和軟硬體系統基本上實作了國産替代化和自主知識産權,國産替代化達到了大概将近85%左右的水準。

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技術突破,因為在傳統的移動通信測試領域,很多的測試裝置包括系統最早主要依賴于進口,而且最早的與移動通信相關的測試标準都是由國外的标準組織來制定。随着我們國家在3G跟随、4G創新、5G引領的發展趨勢下,我們相關的産業也走到了領域前列。事實上,現在國産化的裝置基本上也能完成測試需求。整車和零部件的資訊安全的測試方案等大部分都實作了國産替代化,隻是有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我們可能還需要依托于國外。

從零部件級别到整車級别,從車機到整車的通信,從國内的測試、研發測試、委托測試到國外的這種海外認證測試,我們都能夠形成一整套測試解決方案來提供給客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給客戶提供針對測試問題的技術整改服務。

是以我們給自己定位是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這也是我們國家在發展計劃裡邊明确提出來的一個兩業融合的新業态。

記者:剛剛您一直提到融合,融合的背後其實也是一種轉型和突破,那麼轉型和突破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

王亮:提到轉型和突破,那一定是面臨着困難和危機。

受國際環境的影響,這個領域内的發展相對來說有所減緩,市場營收降低,其實是我們的困難之一。作為企業它最大的一點就是要創收,要活下去,要生存。

在這個階段,我們既要能夠保證新的平台建設順利完成,同時又要積極地去拓展新的市場,來保證企業營收能夠達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其實這個過程是很困難的。

另外,關于融合,這裡面包含着另外一層含義。各個産業之間、各個行業之間是存在壁壘的。這些壁壘可能是技術壁壘,也可能是認知壁壘,也可能是人際溝通交往的壁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怎麼樣去融入到對方的産業中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這個也是帶給我們比較大的一個困惑。

我們也尋求了一些突破的方法,比如現在國家也提倡産學研,我們跟一些裝置的供應商,還有高校建立了很好的産學研合作機制,形成良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總體來說,轉型既有困難也有收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培養了自己的團隊,同時也給客戶帶來了價值。

記者:智能網聯汽車是否處于風口期?您如何看待“風口”?

王亮:我覺得抓風口是毫無疑問的。首先可以很确定地說,智能網聯汽車确實是當下的一個風口,當然風口不僅僅局限在這一個,比如說衛星通信、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等有好多,但是我們不可能所有的風口都去抓。

我們隻能根據自己能力和積累去做出自己的調整或者提前布局,我們去抓住我們能夠抓住的風口。

我們從2018年開始做智能網聯汽車,當時很多客戶并不是特别感興趣。現在對于我們來說最直覺的感受是,客戶主動找我們的多了,而且客戶有了明确的測試預算和測試需求,并且開始有了人員的需求。回到企業本身來說,我們看到了市場效率,今年一季度就做了去年幾乎一年的營收。

另外,同樣基于今年産業發展的勢頭很猛,是以現在我們可以說抓到了風口。其實所謂風口,就是指産業鍊上下遊怎麼樣通過自己的變革創新來實作一輪強勢的增長。

記者:從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角度來看,下一步有什麼樣的打算?

王亮:我們肯定還是要抓生産型服務業,或者說高科技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這一點。

随着智能網聯汽車對于新一代資訊技術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們會跟随然後保持我們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或者是技術上面的能力,跟随發展趨勢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方案能力和技術能力等。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去布局或者考慮一些相關産業,像目前從國家到省市都非常火爆的低空經濟等,為未來的發展做鋪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