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新观察室】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两业融合 大有可为

作者:第一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韩彤彤 孙志文)

智能网联汽车将汽车与电子信息相融合,正在深刻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我们不能单独说它属于汽车产业,也无法绝对地说它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这是属于两种业态的一种深度融合。”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深耕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多年,在本次访谈中,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亮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既是对技术的突破,也是对新业态的体现。

在“两业融合”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动着产业交叉渗透,不断培育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们看到了新业态的蓬勃生机。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从公司的角度而言,您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什么?

王亮: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很简单,大家都能很清楚地理解,新质生产力主要是突出一个“新”字,也就是创新。我觉得创新可能有几个方面,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而言,创新点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新兴产业可能是通过某种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种变革,引领了一个新的产业。而传统的制造业则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来实现降本增效,或者是引领生产要素这种创新性的变革,所以它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新模式的改变。还有一种属于产业自身深度化的转型升级,就像我们所做的智能网联汽车一样,它属于汽车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像这样的融合,我们统称为新业态。通俗来讲,把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经验转移到汽车产业中,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就是一种创新。

记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公司是如何做的?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亮: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公司成立之初就聚焦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当然也是基于我们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这个领域内的一些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我们才过渡到这个领域中来。

从传统来看,我们主要是给智能终端类的产品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但是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智能终端类产品也进入到了发展瓶颈期。在5G技术普及后,有很多新技术至今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我们也期待传统的移动智能中心能够有大的发展,这样对这个市场也会是一个大的增长点。目前,我们建成了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测试实验室,还有全球唯一的或者是第一个能够同时支持汽车SISO和 MIMO性能测试的一个通信实验室。

而且它的测试技术和软硬件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国产替代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国产替代化达到了大概将近85%左右的水平。

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因为在传统的移动通信测试领域,很多的测试设备包括系统最早主要依赖于进口,而且最早的与移动通信相关的测试标准都是由国外的标准组织来制定。随着我们国家在3G跟随、4G创新、5G引领的发展趋势下,我们相关的产业也走到了领域前列。事实上,现在国产化的设备基本上也能完成测试需求。整车和零部件的信息安全的测试方案等大部分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化,只是有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我们可能还需要依托于国外。

从零部件级别到整车级别,从车机到整车的通信,从国内的测试、研发测试、委托测试到国外的这种海外认证测试,我们都能够形成一整套测试解决方案来提供给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给客户提供针对测试问题的技术整改服务。

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位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计划里边明确提出来的一个两业融合的新业态。

记者:刚刚您一直提到融合,融合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转型和突破,那么转型和突破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王亮:提到转型和突破,那一定是面临着困难和危机。

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这个领域内的发展相对来说有所减缓,市场营收降低,其实是我们的困难之一。作为企业它最大的一点就是要创收,要活下去,要生存。

在这个阶段,我们既要能够保证新的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同时又要积极地去拓展新的市场,来保证企业营收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其实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

另外,关于融合,这里面包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各个产业之间、各个行业之间是存在壁垒的。这些壁垒可能是技术壁垒,也可能是认知壁垒,也可能是人际沟通交往的壁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去融入到对方的产业中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这个也是带给我们比较大的一个困惑。

我们也寻求了一些突破的方法,比如现在国家也提倡产学研,我们跟一些设备的供应商,还有高校建立了很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转型既有困难也有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同时也给客户带来了价值。

记者:智能网联汽车是否处于风口期?您如何看待“风口”?

王亮:我觉得抓风口是毫无疑问的。首先可以很确定地说,智能网联汽车确实是当下的一个风口,当然风口不仅仅局限在这一个,比如说卫星通信、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等有好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所有的风口都去抓。

我们只能根据自己能力和积累去做出自己的调整或者提前布局,我们去抓住我们能够抓住的风口。

我们从2018年开始做智能网联汽车,当时很多客户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客户主动找我们的多了,而且客户有了明确的测试预算和测试需求,并且开始有了人员的需求。回到企业本身来说,我们看到了市场效率,今年一季度就做了去年几乎一年的营收。

另外,同样基于今年产业发展的势头很猛,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说抓到了风口。其实所谓风口,就是指产业链上下游怎么样通过自己的变革创新来实现一轮强势的增长。

记者: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

王亮:我们肯定还是要抓生产型服务业,或者说高科技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这一点。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会跟随然后保持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或者是技术上面的能力,跟随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方案能力和技术能力等。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去布局或者考虑一些相关产业,像目前从国家到省市都非常火爆的低空经济等,为未来的发展做铺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