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作者:學習時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統籌謀劃改革開放、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架構下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進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沖突和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配置設定為主體、多種配置設定方式并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标志着大陸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等重要檔案釋出實施以來,加快推進了一系列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破除了一批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要求建構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圍繞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完善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争、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經過40多年的改革探索和不懈努力,大陸已成功實作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市場經濟是以市場價格信号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經濟體系,其在基礎制度和運作機制等方面與計劃經濟有本質不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制度涉及産權、準入、競争、信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這些重點領域持續深化“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任務,有利于推動實作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映靈活、競争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作提供基礎保障。

正因為全面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如此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要加快完善重點領域制度規則和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标準互認,提高政策制定統一性、規則一緻性和執行協同性。一方面通過深入推進市場高效聯通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市場制度、設施、監管等統一;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規範不當市場競争和市場幹預行為。此外,深圳、上海浦東新區等地持續推進重大改革試點,多項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也主要涉及強化基礎制度領域的制度建設,着力突出改革試點的突破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全面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持續強化産權激勵機制

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确、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這是高水準的題中之義和重要支撐。現代産權保護制度以公平為原則,是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産權的完整制度體系。一方面,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順利完成,進一步完善了以管資本為主的經營性國有資産産權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程序,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産權,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不當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展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與時代特色。大陸民法典着力維護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建設統一的産權保護制度,涉及健全統一規範的涉産權糾紛案件執法司法保護機制,強化執法司法協同,規範執法領域涉産權強制措施的規則與程式等。在法治實踐中,通過完善涉及企業的産權案件申訴、複核、重審等保護機制,推動依法甄别和糾正涉企冤錯案并形成常态化機制,進而更加有效地依法保護企業産權及企業家人身财産安全。

從深化傳統要素如土地産權制度改革來看,需要持續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産權權能。從新型要素即資料、知識、環境等領域産權制度建設來看,近年來步伐明顯加快,包括細化了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強化新領域新業态知識産權保護,建立了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同時創新了知識産權訴訟制度,暢通知識産權訴訟與仲裁、調解的對接機制。有的地區在努力探索跨區域知識産權共管共治,進一步推動知識産權保護的協同治理。

健全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着力提升市場準入效能

大陸持續強化市場準入制度的頂層設計,努力推動建構更加開放透明、規範有序、平等競争、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新體系。在全國範圍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市場準入管理模式實作重大轉變。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嚴禁各地區或部門自行釋出具有準入性質的清單或檔案,有力維護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與權威性。

就持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而言,大陸建立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态調整機制,2019—2023年已經3次修訂了全國清單;以服務業為重點在部分城市試點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已經出台了針對海南、深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浦東新區、廣州南沙等地的放寬市場準入特别措施,不斷優化新業态新領域準入環境。同時,在全國範圍開展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典型案例排查工作,着力清理各類妨礙公平準入的顯性或隐性市場壁壘,以企業訴求和民生關切為導向,集中清理破除一批涉及市場準入環節的不當幹預行為。

就提升市場準入效能而言,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評估制度,穩步推進準入效能評估工作至關重要。雲南、福建、甯夏等試點省區市已經陸續編制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名額體系并組織評估試點,相關試點經驗可适時在全國更大範圍推廣。

強化競争政策基礎地位,維護統一的公平競争制度

市場經濟的繁榮與有序是相輔相成的,要促進發展與依法監管并重,堅持鼓勵競争和反對壟斷的立場,辯證處理好市場活力與秩序的關系。首要是通過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争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切實放開競争性業務準入,充分引入市場競争機制,并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的經濟性規制和社會性規制。

就反壟斷法治建設而言,重點是貫徹落實好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及《公平競争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尤其是強化公平競争審查制度的剛性限制,持續完善重點領域和行業性審查規則和機制,統一規範審查标準和程式,引入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制,切實提高審查效能。統籌做好增量審查和存量清理,確定将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争的存量政策和不當幹預行為“應清盡清”。

就健全公平競争制度架構和政策實施機制而言,關鍵是切實加強公平競争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保障,優化産業政策實施方式,強化覆寫事前事中事後全環節的競争政策實施。同時,及時開展市場競争狀況評估,建立違反公平競争的問題舉報綠色通道和處理回報機制,確定把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到實處。

近年來,在全社會範圍培育和弘揚公平競争文化,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執法效能,取得了積極進展。大陸企業的反壟斷合規意識持續增強,湧現出不少值得推廣的經驗做法,相關部門及時修訂了《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進一步激勵企業自覺強化合規的意識和行為,有利于營造公平競争的社會環境。

建構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基于信用的新型監管

市場經濟本質特征之一是信用經濟,為了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的信用基石,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立法,不斷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标準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明确要求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要形成覆寫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資訊類别、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資訊網絡。有關部門編制并釋出了《全國公共信用資訊基礎目錄》和《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有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高品質發展。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加強公共信用資訊同金融資訊的共享整合機制,通過推進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網絡建設,切實提升了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

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方面,需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一方面健全覆寫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培育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推動信用服務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推動政府部門信用資訊向經營主體有序開放,同時強化政務誠信監測治理和失信追責,特别是通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政府“有形之手”發揮作用的主要方面還在于加快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綜合評價各類企業信用狀況,以信用風險為導向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在食品藥品、安全生産等重點領域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着力提升監管效能。

各地方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方面的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例如,加強信用資訊歸集、共享、公開和應用,推廣惠民便企信用産品與服務,持續實施好“信易貸”等“信易+”工程;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因地制宜完善信用承諾相關資訊的歸集以及公示應用流程;積極支援經營主體信用重塑,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複機制。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