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作者:陳冠任

1947年5月,陳毅和粟裕指揮華野大軍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張靈甫整編74師,這是解放軍殲滅的蔣介石第一支及其排名第一的王牌軍。

孟良崮戰役之精彩,自不可言。

值得一說的是,這一戰全殲張靈甫,是華野在兩淮失利後的一場痛快淋漓的反擊戰。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華野兩淮失利,主要原因,可以說就是敗于74師的鐵蹄之下。

但是,正是這一次失利,也使得陳毅和粟裕開始把張靈甫整編74師列為了自己的頭号敵手。随後,他們多次發起圍殲張靈甫之戰。

一戰漣水,粟裕集中華野主力28個團,企圖圍殲張靈甫于漣水城下。但是,張靈甫攻城遭到重創後,迅速收縮,轉攻為守,使得栗裕圍殲74師的目标沒能實作,抱憾而歸。

二戰漣水後,陳毅和栗裕再次集合所有主力張網,準備待張靈甫入甕而一舉殲滅。

可是,張靈甫隻是在六塘河以南的地方構築工事,就是不上鈎。粟裕不得不取消計劃,北上山東,另覓戰機。随後,陳毅在宿北、魯南、萊蕪布陣,雖然沒打着張靈甫,取得了殲滅他敵的大勝。

張靈甫還是無法得手。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1947年春,蔣介石對山東發起重點進攻。華野大軍在沂蒙山區的崇山峻嶺中與敵人周旋一個多月,主要目标還是沖着74 師。誰知陳粟在青駝寺打完敵李天霞 83師後,由于兵力不夠集中,繼續打擊蒙陰、界碑、垛莊的74師時,又力不從心,殲滅張靈甫的計劃再一次流産。

對此,5月2日,陳毅和粟裕向中央軍委報告:

“從30 日至東日(1日),本為我軍圍殲 74師、25師、65師等部計七旅之絕好機會,不意我展開兵團之全部已西渡汶潤河,轉到甯陽方面,回師不及,故不能适時履行對74師等部之攻擊。另外,桂系7師,48師,已趕援至青駝以南,按當時情況,如仍執行打74師等部,有使戰局僵持的可能。故決心後撤,另尋外敵機會…我軍計27個旅,隻13個旅參戰,餘未進行戰鬥,餘力甚多,惟喪失殲擊74師等部機會,殊為可惜。”

再一次喪失了時機!陳、粟倍覺可惜,忍不住對毛澤東感歎。

對于陳、粟的焦慮,毛澤東卻胸有成竹。他顯得比他們更有耐心,回電安慰陳粟說:

“得悉青駝寺殲敵三千,但因1縱遠去甯陽,來不及集中兵力打74師等部,失一殲敵機會。目前形勢,敵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鑒于青駝寺教訓,尤不宜分兵……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隻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此次你們一意對付西面之敵,沒有料到湯兵團主力北上,沒有事先準備集中最大兵力于适當位置,可以打由西向東之5軍、11師等部,亦可打由南向北之74師等部。青駝寺作戰時,已來不及集中兵力,但失去一次時機并不要緊。當仗不好打之時,避開敵方挑異,忍耐待機,這是很對的。"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毛澤東的教導,馬上就令陳粟冷靜下來了。

這時,為了撕開敵重兵組成的密集陣形,陳毅和粟裕本來準備以三個縱隊分兵南下魯南、蘇北,牽制敵人後方,并吸引一部敵兵回援。但是,他們收到毛主席不要性急、不要分兵的訓示後,恍然大悟,立即放棄了原來的分兵計劃,陳毅下令:“把大部隊馬上向萊蕪、新泰、蒙陰以東一帶集結。”

華野的兩個縱隊開始集結、收攏兵力。可是,王必成6縱已走遠遠了,到了新泰以西,來不及回來。陳毅隻好下令王必成率部就近南下,埋伏在魯南敵後,時刻待命。

這一無心插柳的決策,随後在孟良崮決戰中竟然變成了決定全局勝負的關鍵。戰鬥打響後,王必成6縱正好抄近路攻擊孟良崮,成為直插張靈甫74師背後的一把緻命之劍。這是後話。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由于毛澤東的兩個提醒,使得陳粟及時集中兵力,開始耐心地等候戰機,一再冷靜地與敵人進行周旋。最後,不是陳粟按捺不住,反而敵将張靈甫按捺不住了,率部孤軍深入,與主力拉開了距離。陳粟發現了稍縱即逝的戰機,悄悄一把重兵包圍過去,一步步把張靈甫三萬大軍擠上孟良崮石山,經過幾天激戰,全殲該敵,幾乎一個不剩。

戰後,陳毅感慨地說:“毛主席在關鍵時刻給我們的提醒和指導,是多麼的及時啊!不要性急使得我們冷靜下來,我們正是按照他的訓示,集中了華野所有的主力,才在孟良崮能夠消滅張靈甫這張全部美械裝備的大王牌!毛澤東好英明啊!”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曆史》一書記述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

若沒主席兩個提醒,陳粟可能難殲張靈甫!陳老總說:主席真是英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