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作者:陈冠任

1947年5月,陈毅和粟裕指挥华野大军在孟良崮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整编74师,这是解放军歼灭的蒋介石第一支及其排名第一的王牌军。

孟良崮战役之精彩,自不可言。

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战全歼张灵甫,是华野在两淮失利后的一场痛快淋漓的反击战。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华野两淮失利,主要原因,可以说就是败于74师的铁蹄之下。

但是,正是这一次失利,也使得陈毅和粟裕开始把张灵甫整编74师列为了自己的头号敌手。随后,他们多次发起围歼张灵甫之战。

一战涟水,粟裕集中华野主力28个团,企图围歼张灵甫于涟水城下。但是,张灵甫攻城遭到重创后,迅速收缩,转攻为守,使得栗裕围歼74师的目标没能实现,抱憾而归。

二战涟水后,陈毅和栗裕再次集合所有主力张网,准备待张灵甫入瓮而一举歼灭。

可是,张灵甫只是在六塘河以南的地方构筑工事,就是不上钩。粟裕不得不取消计划,北上山东,另觅战机。随后,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布阵,虽然没打着张灵甫,取得了歼灭他敌的大胜。

张灵甫还是无法得手。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1947年春,蒋介石对山东发起重点进攻。华野大军在沂蒙山区的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一个多月,主要目标还是冲着74 师。谁知陈粟在青驼寺打完敌李天霞 83师后,由于兵力不够集中,继续打击蒙阴、界碑、垛庄的74师时,又力不从心,歼灭张灵甫的计划再一次流产。

对此,5月2日,陈毅和粟裕向中央军委报告:

“从30 日至东日(1日),本为我军围歼 74师、25师、65师等部计七旅之绝好机会,不意我展开兵团之全部已西渡汶润河,转到宁阳方面,回师不及,故不能适时履行对74师等部之攻击。另外,桂系7师,48师,已赶援至青驼以南,按当时情况,如仍执行打74师等部,有使战局僵持的可能。故决心后撤,另寻外敌机会…我军计27个旅,只13个旅参战,余未进行战斗,余力甚多,惟丧失歼击74师等部机会,殊为可惜。”

再一次丧失了时机!陈、粟倍觉可惜,忍不住对毛泽东感叹。

对于陈、粟的焦虑,毛泽东却胸有成竹。他显得比他们更有耐心,回电安慰陈粟说:

“得悉青驼寺歼敌三千,但因1纵远去宁阳,来不及集中兵力打74师等部,失一歼敌机会。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鉴于青驼寺教训,尤不宜分兵……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此次你们一意对付西面之敌,没有料到汤兵团主力北上,没有事先准备集中最大兵力于适当位置,可以打由西向东之5军、11师等部,亦可打由南向北之74师等部。青驼寺作战时,已来不及集中兵力,但失去一次时机并不要紧。当仗不好打之时,避开敌方挑异,忍耐待机,这是很对的。"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毛泽东的教导,马上就令陈粟冷静下来了。

这时,为了撕开敌重兵组成的密集阵形,陈毅和粟裕本来准备以三个纵队分兵南下鲁南、苏北,牵制敌人后方,并吸引一部敌兵回援。但是,他们收到毛主席不要性急、不要分兵的指示后,恍然大悟,立即放弃了原来的分兵计划,陈毅下令:“把大部队马上向莱芜、新泰、蒙阴以东一带集结。”

华野的两个纵队开始集结、收拢兵力。可是,王必成6纵已走远远了,到了新泰以西,来不及回来。陈毅只好下令王必成率部就近南下,埋伏在鲁南敌后,时刻待命。

这一无心插柳的决策,随后在孟良崮决战中竟然变成了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战斗打响后,王必成6纵正好抄近路攻击孟良崮,成为直插张灵甫74师背后的一把致命之剑。这是后话。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由于毛泽东的两个提醒,使得陈粟及时集中兵力,开始耐心地等候战机,一再冷静地与敌人进行周旋。最后,不是陈粟按捺不住,反而敌将张灵甫按捺不住了,率部孤军深入,与主力拉开了距离。陈粟发现了稍纵即逝的战机,悄悄一把重兵包围过去,一步步把张灵甫三万大军挤上孟良崮石山,经过几天激战,全歼该敌,几乎一个不剩。

战后,陈毅感慨地说:“毛主席在关键时刻给我们的提醒和指导,是多么的及时啊!不要性急使得我们冷静下来,我们正是按照他的指示,集中了华野所有的主力,才在孟良崮能够消灭张灵甫这张全部美械装备的大王牌!毛泽东好英明啊!”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若没主席两个提醒,陈粟可能难歼张灵甫!陈老总说:主席真是英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