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年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带动着文化的发展,只是文化总是受到一些不明原因的污名化,或者名词毁坏。
首先第一个‘同志’。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在中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以前在国内,同志也被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
但是随着前些年某些电影将其引申到另一些群体上,慢慢这个词汇被人开始另外的畸形化了,让人现在不敢再叫出口了。
其次‘卧龙凤雏’。一直以来,卧龙凤雏本身人物的诸葛亮和庞统都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其中诸葛亮更是堪称古代文臣典范,都属于正面人物。
也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说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历经千年而不息,几千年一直是传唱关于他们的故事。
但因为某部影视剧的一句调侃,这个词汇变成了明褒暗贬的词汇,更是直接让一个本来夸人的词汇,现在也是让人不忍直视,仅是一句话就能摧毁一个词汇的正面意义,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电影本身,还有着各个主播的造梗和推波助澜。
最后就是公主少爷小姐这些原本正常的称谓,本身这些词汇没有错,就是以前有些场所用这些词汇,也让这些词汇变成了另一种职业的代称,也在前些年有些人因为这些词汇吵架。导致因为年龄代沟,不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名词理解,产生了误会。
这些根本原因就是绝不能任由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网络空间,更不能让不求甚解蔓延成普遍的社会风气。应该是学校家长社会新闻群体并行,让一些污名化的词汇纠正或者减少被污名化。
很多时候一个名词的第一印象就能改变以后对于这个词的认知,总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所以我们应该有着一个多方协作的监督,力求改善和纠正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