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作者:盛世永昌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來到東寨鎮雙橋村淺埋式滴灌小麥種植示範點,一塊塊方正的小麥田秩序井然地排列着。在溫暖的陽光下,小麥田展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翠綠,已經陸續抽穗的冬小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一條條黑色的滴灌帶好似毛細血管,将水精準送達作物根部。與普通大田種植的小麥不同,這些綠蔥蔥的小麥苗在生發之前,就被衆多“新科技”所環繞,它們正是通過淺埋滴灌微壟溝播水肥一體化技術,培育出的“節水增糧”小麥種植新模式。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為有效應對旱情、化解用水沖突,近年來,永昌縣積極推廣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集中打造标準化種植、科學化灌水、綠色化生産的高水準小麥試驗田示範引領,研發投放淺埋滴灌播種、施肥、鋪滴灌帶一體機,農業技術人員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切實保障小麥單産水準。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随着冬小麥陸續抽穗,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深入東河灌區部分小麥淺埋滴灌微壟溝播水肥一體化推廣應用的田間地頭,對小麥苗情現場“把脈會診”,助力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為小麥生産提供技術支撐。看着長勢喜人的小麥,農業技術人員介紹說,這幾年來,全縣推廣的淺埋式滴灌小麥種植技術,真是省水又省肥,效果很好。部分冬小麥種植區,秋熟收割後,還可以續種經濟作物,可實作缺水地區農業種植“一地兩茬三保”的質效提升。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研究員 陳建平:淺埋滴管技術種植的小麥比起大田漫灌種植的小麥來說,一方面他的水肥條件得到了改變,水肥可以随時按照作物的生長需要及時跟進,再一方面後期施肥、田間管理比較友善,對小麥增産更有力。節水效果也比較好、比較明顯,充分提高了水肥的使用率,每畝節水能達80到100方。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據了解,淺埋滴灌微壟溝播水肥一體是将農技和農機內建融合,通過淺埋滴灌和寬幅勻播技術,給種子足夠的生長空間,讓耕地發揮廣闊的增産增效潛力,進而達到“兩節”“一省”“三抗”的作用。“兩節”即節水、節肥,相比正常種植畝均節水30%、節肥20%;“一省”即省人工,相比正常種植畝均節省人工50%;“三抗”即抗寒、抗旱、抗倒伏,省工50%,能夠有效提高水肥使用率。小麥淺埋滴灌技術的應用能取得“兩增”良好效果,即:增産增收顯著成效,相比正常種植畝均增産6%—10%、節本增效150元以上。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為保障技術推廣,縣農業農村局實施糧食生産技術服務行動,在已建成的高标準農田上打造節水、抗旱、增産、增效千畝示範片(基地)14個,向工程要糧,向農藝要糧,向農技要糧,向節水要糧,為提升糧食産能、保障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耕好沃土良田,妙技‘糧’方當先。我縣立足水情農情,大力推廣淺埋式滴灌小麥技術,不僅保證了糧食的高效生産,同時也顯著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實作穩糧與節水“雙赢”。今後,我縣将持續緊抓農業生産有利時機,持續做好淺埋式滴灌小麥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引導廣大種植戶應用小麥淺埋滴灌技術,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為全縣小麥種植“滴”造豐收田,“灌”築增收路。

【記者走基層】永昌:節水又增糧 小麥種植盡顯“科技範”

目前,全縣15.78萬畝淺埋式滴灌小麥長勢喜人。

記者:宋一平 柴作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