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一枚“靈敏的齒輪”——南山民警宋樹森用行動踐行承諾

作者:舜網

齒輪是什麼樣子的?是小小的卻又至關重要的,是緊緊與其他齒輪合作一起不斷向前轉動的。

“如果我是一枚齒輪,現在這枚齒輪還是鈍澀的。我會帶着本領恐慌感去不斷地學習提升,早日成為一枚高效運轉的靈敏齒輪。”南山公安分局仲宮派出所民警宋樹森把自己比喻成一枚“鈍澀的齒輪”。

仲宮派出所所長隋建磊卻看法不同:“他本來就是一枚‘靈敏的齒輪’。”在隋建磊眼中,宋樹森自2022年初轉業至仲宮派出是以來,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态和自身強大的内驅力推動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也為同僚們帶來強大的正能量。在市警察局釋出的接處警回訪群衆滿意率榜單中,宋樹森以連續3個月95%以上的優異成績上榜,是一個讓群衆舒心、讓機關放心的基層民警,是一枚當之無愧的“靈敏的齒輪”。

做一枚“靈敏的齒輪”——南山民警宋樹森用行動踐行承諾

整理糾紛調解資料。

做一枚“靈敏的齒輪”——南山民警宋樹森用行動踐行承諾

上門幫群衆解決問題。

路上執勤。

面對面聽取群衆意見和建議。

快速到場

2分鐘抵達平息沖突風波

5分鐘出警和2分鐘出警的差别能有多大?在宋樹森眼裡,就是每天2起警情和每月2起警情的差别。

轄區某學校在校生7000餘人,學生年齡小,價值觀不成熟,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等情況時有發生,警情居高不下。

針對這一情況,派出是以警校共建為切入點,投入資金20萬元,建成了第一個中職院校警務室,配置4名輔警隊員,以建設“楓橋式校園”為目标,設定“校園110”。啟動警保關聯工作機制,實行警保聯合出警、定期巡邏、糾紛調解等制度。

“仲宮派出所轄區面積大,以前出警别說5分鐘,有些時候10分鐘也是有的。”宋樹森表示,現在有了警務室,完全能夠實作2分鐘到場,在沖突“火苗”還沒着起來的時候就已經被“撲滅”了。

近日,該學校食堂兩名學生因插隊發生口角,雙方言語越發激烈,引來衆人圍觀。抱着一種“一決高下”的心态,雙方進入“搖人”階段。接到報警後,宋樹森立即趕往現場,同時通知警務室輔警到場,進行先期處置。于是在危險發生之前,就及時控制住了事态。

諸如此類的“民警還未到場,沖突已經平息”的警情越來越多。宋樹森總結經驗,設定了幾個固定巡邏點:食堂、宿舍和上下課的路上。有了攜帶完善裝備的輔警進行定點巡邏,起到了很強的震懾作用,沖突糾紛類警情從以前的平均一天2起到現在平均一個月2起,成功壓降了警情。

負責到底

3次出警解決鄰裡糾紛

南部山區村居多,村民之間有較強的連帶關系,許多小事兩句話就能化解,可一旦走到了報警這一步,證明雙方的積怨已經并非一朝一夕,調解起來就要費相當大的功夫。

秉持着“負責到底,解決到根”的原則,仲宮派出所形成了獨有的未閉環糾紛警情化解機制。

前段時間,一位70歲老人報警稱:自己住負一層,樓上廁所漏水,導緻自己家裡經常遍布糞水,一天甚至能接十幾桶,備受煎熬。接到報警後,宋樹森第一時間來到現場檢視情況。

經過檢視,宋樹森告訴老人,這件事要找中心社群和開發商去協調排水管道的整修方案。見老人年事已高,宋樹森主動幫助老人去協調開發商給出整修方案。

經過溝通,開發商承諾:“會把廚房位置再挖一下,将管道重新處理。”可這時老人不同意了:“他們每次水路一有問題就挖我家,上次挖壞了燈也沒賠償。”

宋樹森這才明白,老人是對開發商失去了信任,她的真正訴求可能不在于此,得想辦法解開老人的心結。

第二天,宋樹森又來到老人家。這一次,他邀請了社群民警和村幹部一同上門。“社群民警對轄區情況比較了解,村幹部說話有一定分量,結合着一起做工作或許有效。”“我明顯感覺到樓上不文明使用廚衛,經常有些橙子皮什麼的堵塞管道,希望他們能在這方面有所改變。”這一次,老人說出了心聲。帶着老人的囑托,宋樹森一家家地敲開樓上住戶的門,讓他們簽訂了《文明使用廚衛承諾書》。

看着宋樹森為自己忙前忙後的身影,老人心生感動,同意了開發商的管道整修方案。

“民警解決不了的,叫着社群民警和村幹部再次回訪,再解決不了的,所上司會上門解決。”宋樹森認為,無論再難調解的糾紛,這樣一套3次出警回訪下來,群衆看到你解決問題的誠意,便不會不滿意了。

全力到達

4個小時尋找迷失老人

南部山區蜿蜒曲折,山頭一個連着一個,成為一些“驢友”的“探險寶地”。然而,一個不小心,就會困在山上走不出來,“探險”就變成了“危險”。是以,迷失山林的警情對于宋樹森來說也十分常見。一天傍晚,仲宮派出所接到一名“驢友”報警,稱自己在仲宮北道溝村山上遊玩迷路,請求救助。

出警過程中,宋樹森加上當事人微信,請其發送所在位置。然而該“驢友”是一名并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70歲老人,宋樹森嘗試引導多次還是未能發送成功。在電量即将消耗殆盡之時,宋樹森讓老人發來周圍環境的照片。

随後,老人手機關機,徹底失聯。“山都長得差不多,實在是很難辨認。”憑借老人的描述和自己對南部山區的熟悉,宋樹森大緻确定了位置,便沿着附近的山頭挨個尋找。

山路難行,經過3個小時尋找,仍未發現老人身影。到了晚上10點,氣溫逐漸降下來,民警聯系了南山應急救援大隊的熱成像無人機開展精準搜尋定位。最終,在熱成像鏡頭的定位下,民警确定了老人位置,并成功将老人從山頂救下。

夜裡12點,老人的家人驅車來到仲宮派出所,對宋樹森等民警不停地表示感謝。“群衆需要的地方,不管再難,我們一定到達。”這是宋樹森對群衆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要求。

齒輪帶動齒輪,互相交錯,協調運轉。宋樹森總說:“我們這個優秀的集體中,比我優秀的同僚大有人在,而我隻是其中一枚鈍澀的齒輪。”話雖如此,宋樹森已用踏實的工作幹出了群衆認可的成績,讓所有人看見,他是一枚當之無愧的“靈敏的齒輪”。

(本報記者 陳彥傑 通訊員 宋超 張格健 朱慧 孟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