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作者:慢慢失憶

客中初夏

【宋】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正對着家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眼前沒有柳絮随風飄揚,隻有向日葵朝着太陽開放。

宋神宗熙甯二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援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職,這首詩便是司馬光在洛陽閑居時寫的。

整首詩寓情于景,是一首托物言志詩。首句點明時間:初夏的一場細雨,驅散了春天的涼意,洗淨了空氣中的塵埃,經過雨水的洗滌,萬裡河山也變得越發明朗,越發妩媚。緊接着詩人變換角度寫近景:春去夏來,眼前已沒有了那随風飛舞的柳絮,隻有一如既往向着明媚陽光的葵花。詩人有意選擇“柳絮”“向日葵”作比,言在此而意在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風雨之中我不會做“水性楊花”的敗絮,我要做就做“永遠向日”的葵花。詩人托物言志,筆法委婉含蓄。他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達自己對君王的赤膽忠心。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夏季天長了,綠樹枝葉茂盛,樹蔭非常濃密,池塘中水準如鏡,映照着樓台的倒影。微微的山風吹來,水面上蕩起層層波紋,好似水晶簾輕輕飄動,滿架的薔薇正在盛開,整個院子裡充滿了花香。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是詩人立于山亭之上所作,寫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閑之感。

前兩句寫的是靜态美,夏天到了,綠樹成蔭,枝繁葉茂,池水清澈見底,樓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後兩句寫的是動态美,微風吹拂,水面上激起層層波紋,就像水晶做成的簾子,晶瑩透亮。末句中“滿架”和“一院香”把滿院的清香描繪得生動形象,仿佛整個夏天都彌漫在這種香氣中。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我們在品讀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此詩意境清雅,構思巧妙,宛如一幅精美的夏日山居圖。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鹂四五聲。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卻連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又走上山路。綠色的樹蔭還和來時的路上差不多,此時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幾聲黃莺的叫聲。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時幽靜的景色和詩人在三衢山道中行走時的愉快心情,節奏明快,語言清新,很有生活韻味。首句點明了時間,這時候正是江南的梅雨時節,卻難得天天都是晴天,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喜。第二句寫詩人坐小船出遊,沿着溪水走到了盡頭,興緻卻更加濃厚,于是從水路轉到山路,步行前進。三、四句接着寫山路上的所見所聞。綠蔭沒有減少,行走在其中的詩人感到涼爽舒适,加上黃鹂的悅耳叫聲,更讓詩人感到舒暢愉快。

全詩全用景語,渾然天成,詩人沒有明寫自己很高興,卻在詩句中融入了情感。他把以前陰雨連綿的黃梅天和現在的晴天相對比,把來的時候和回去的時候景物的變化相對比,相較之下,一切都變得更好了,詩人的心情自然也變得更美妙了。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天平山中

【明】楊基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莺啼送到家。

細密的蒙蒙小雨濕潤了淡紫色的楝花,南風吹來,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都成熟了。順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遠近,一路上黃莺婉轉啼鳴,一直伴我回家。

本詩描寫了太平山中的風景,描繪了山中的花樹,通過直白的描寫,将詩人熱愛自然、喜好美景的心情進行了充分表達,使人對詩人的生活态度心生向往,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輕微的細雨沾濕了楝花,南風吹來,枇杷樹都結出了成熟的果實。先寫景,描寫了太平山中的環境,對仗極為工整,“細雨茸茸”對“南風樹樹”,讓人對山上的美景心生向往。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莺啼送到家。”徜徉在山林裡不覺間迷失了方向,卻在一路鳥叫聲中,找到了回家的路。整句詩就像歌曲一樣朗朗上口、充滿韻味,類似于王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意境。

這首詩是典型的山水田園詩,通過對山中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熱愛自然風景的心态,用“楝花”“枇杷”“莺啼”幾種景物進行烘托,展露了詩人的志趣和愛好,也表現了詩人清幽、甯靜的心境,短短二十八個字,做到了有形有聲、有景有色,并充分留白,給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間。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初夏絕句

【宋】陸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萬紫千紅的花朵都已凋謝成為塵土,布谷鳥的聲聲啼叫喚來了夏天。我行走在兩邊種有桑麻的道路上,才知道我原來是身在太平盛世的人。

這首詩風格清新明麗。前兩句寫夏景,萬紫千紅的百花都已凋謝化為塵土,在布谷鳥的啼叫聲中夏天已經到來。後兩句中,“桑麻行不盡”指作物生長旺盛;“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

可是陸遊所處的時代,正是大陸曆史上民族沖突異常尖銳的時代。北宋亡國,南宋在臨安的政權不但不發憤圖強,收複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陸遊為什麼說“始知身是太平人”呢?這是因詩人對農村生活、自然美景的喜愛而生此感,因夏日作物生長旺盛而生此感,也是生于亂世而對盛世的期盼啊。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蛱蝶飛。

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荞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門前沒有人經過,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四種植物的特點,寫出了夏季南方農作物的特色。詩的第三句“日長籬落無人過”,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是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飛”烘托出村中的甯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字裡行間散發出一種鄉村的恬靜、優美及自然之趣。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初夏遊張園

【宋】戴複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小鴨在池塘裡嬉戲,水或深或淺,梅子已經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帶着酒到東園宴遊,又到西園酣飲,摘盡了滿園像金子一樣垂挂的枇杷,供酒後品嘗。

這是一首夏季遊園暢飲的詩。詩的首句寫園中小鴨戲水,第二句寫梅子成熟,天氣時陰時晴。後兩句說載酒到果園醉了一場,把那一樹金黃色的枇杷也摘下來下酒了。一個“醉”字不僅寫出了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态,更折射出人們愉悅的心情。

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富足是這首詩要表現的主題。詩人用心用情,用歡樂、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讀者。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小池

【宋】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泉眼裡的水悄無聲息地細細流着,好像舍不得流出一樣。池邊的樹木把樹蔭映照在明淨的水面上,似乎是愛惜這晴日柔美的風光。初夏時節,小池中的荷花剛剛冒出嫩嫩的小芽;就早有飛來的蜻蜓,靜靜地停在上面了。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獨幕喜劇。一切都是那樣細,那樣柔,那樣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又句句如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明媚的初夏光景,語言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蔭、幾枝小小的早荷、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也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宋】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牙齒上還留着梅子的餘酸,窗外芭蕉的綠濃濃的,好像把窗紗也染綠了。夏日白天長,午睡起來,覺得百無聊賴,閑着無事觀看窗外的兒童捉那些漫天飛舞的柳花。

此詩描寫梅子成熟、芭蕉蔭濃的初夏風光和兒童撲捉柳花的場景,表現了清閑恬淡、天真無邪的情趣。“留酸軟齒牙”句把食梅後的難受勁兒形象地寫了出來;“分綠”句形容蕉葉的濃蔭,變靜态為動态,色彩鮮明;“捉柳花”句寫兒童專心嬉戲的狀态,一個“捉”字,把兒童嬉鬧稚氣的動作再現出來。

這首小詩充分展現出了詩人善于攝取自然景物與生活中的小事入詩,捕捉稍縱即逝的情感的能力高人一籌。

10首絕美初夏詩詞,落花生香,一枕夢長,遇見最美初夏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綠色染遍了山陵和原野,河水映着天光,一片白茫茫。杜鵑聲聲啼叫,細雨如霧如煙。農村四月裡,沒有閑着的人,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又要忙着下田插秧。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進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這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