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智能手表如何安全又智能?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兒童電話手表作為一種常見的科技産品,為孩子和家長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近日,記者了解到部分兒童電話手表存在隐藏遊戲、誘導消費的現象,為此采訪了多位家長、老師及律師,聽取他們對此事的看法和建議。

  品牌

  電話手表與家長手機綁定使用

  記者走訪了市内多家銷售兒童電話手表的商場,有商家銷售200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電話手表,都可以和家長的手機進行綁定,如下載下傳程式或者遊戲需要經過家長手機授權同意。

  在榆中縣榮達手機電腦商城内,小天才電話手表有1400元和999元兩種,聯想的“來酷”電話手表有399元和499元兩種,清華同方的手表為299元。

  店家表示,專業兒童電話手表都是正規廠家生産,必須和家長的手機綁定使用,國小生使用隻能接打電話。家長綁定之後就可以檢視孩子的位置。有時候陌生人來電接不了,還可以定位、視訊通話,主要在家長的手機上管控。

  另一店家表示,品牌的電話手表都沒有遊戲功能,隻能接打電話,像網上購賣的能刷抖音的哪種,品牌的都沒有這種功能。“你看品牌電話手表,最多有個‘運動健康’、聽音樂功能,而之前賣的雜牌就有遊戲、看視訊等功能。”

  在城關區金東電子電腦城内,銷售的兒童電話手表也是種類繁多。聯想兒童電話手表價格為399元,小米電話手表售價為499元,小米手表裡面有喜馬拉雅、咕咪音樂等程式,華為電話手表價格為699元。店家表示,兒童電話手表使用的年齡為國小一年級到國中的學生,打電話、定位、視訊通話、支付都可以,可以和家長的手機綁定。

  在城關區的萬商國際電腦數位港,價格貴的屏顯好,帶定位、視訊通話、可以支付,有防水功能,帶磁吸充電。據商家介紹,家長手機下載下傳App,安裝電話卡,然後注冊綁定就可以使用,有通話記錄、短信微聊功能。同時,可以通過綁定資訊來防止小孩過度消費。

  網購

  手表産品品質參差不齊

  記者打開網頁,搜尋兒童電話手表,商品出現了200多頁的搜尋結果,其中,成交量最高的有30多萬單。價格從20多元到幾百元不等,買家評論也是各有好壞。有的家長表示,這種雜牌電話手表充電速度慢,充一次電用不了多久,而且品質差,定位不準确,電話沒信号打不通。也有家長表示,如果需要其他功能,還需要再次續費才能使用;有的家長表示,手表中有些自帶功能存在隐形誘導消費。

  記者詢問賣家,“兒童可否自行下載下傳小程式和遊戲?”部分賣家表示,小朋友不能自行下載下傳,因為和家長的手機綁定。但是有部分出售的商品頁面上直接标明:“可自由下載下傳各類軟體”等宣傳語。

  問題

  存在功能備援、誘導消費現象

  在采訪中,家長們普遍表示,他們最初為孩子購買電話手表是出于安全考慮,希望能夠随時與孩子保持聯系。然而,卻意外發現孩子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沉迷于其中的遊戲,并且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大量消費。

  “我兒子才上國小三年級,就已經在電話手表上花了幾百塊錢了。”家住在城關區的孫先生無奈地說,“這些遊戲設計得非常巧妙,很容易讓孩子上瘾,而且誘導消費的手段也讓人防不勝防。”

  另一位家長則表示,她發現孩子經常在電話手表上玩一些需要充值的遊戲,而且金額不低。“我一開始并不知道這些消費情況,直到收到銀行的短信通知才發現。”她說,“我非常擔心。”

  家住在七裡河區的王先生表示,過多的功能導緻手表操作變得複雜,孩子們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誤操作,這不僅影響了使用體驗,還可能引發一些麻煩。一些功能的實用性并不高,比如某些手表上的遊戲,不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可能讓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學校

  不能帶進學校 特殊情況除外

  那麼,學校是如何看待兒童電話手表呢?七裡河國小和健康路國小的老師表示,他們目前禁止學生佩戴兒童電話手表進入校園,認為會影響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而且,手表上的一些功能可能會引發學生之間的攀比和不良行為。但是,如果遇到特殊的情況,比如家長上班、下班比較晚,孩子隻能在小飯桌吃飯的,為了友善聯系,家長需要出具一個孩子必須帶電話手表去學校的申請。孩子将電話手表帶到學校後,放在統一保管箱裡;放學後,再由老師将手表還給學生。

  此外,學校也擔心電話手表遊戲誘導消費的問題對學生産生不良影響。一位老師表示,現在的孩子對金錢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如果他們在電話手表上随意消費,很容易形成錯誤的消費觀。

  公安

  警惕!電信詐騙“盯上”未成年人

  誘導消費是兒童電話手表面臨的另一個嚴重問題。一些手表内置了各種付費項目,如遊戲道具、虛拟禮物等,孩子們在玩耍過程中很容易被誘導進行消費。這些誘導消費的手段往往十分隐蔽,孩子們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支付,而家長卻毫不知情。等到發現時,已經造成了經濟損失。而且,這種消費行為還可能讓孩子們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慣。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兒童電話手表的漏洞進行詐騙活動。他們通過發送虛假資訊、誘導消費等方式,騙取孩子和家長的錢财,給家庭帶來了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

  在蘭州警方釋出的典型電詐案件預警中,曾多次公布過未成年人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件。警方提示: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正确看待網絡遊戲,同時加強孩子對預防網絡詐騙的教育。家長也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等物品,設定相對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碼,勿将支付類App的打開手勢以及支付密碼告知孩子,不給騙子以可乘之機。同時,應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産品的安全教育,不随意添加陌生好友,不輕信免費領裝備、皮膚等說辭,如若購買物品需充值時,要及時與父母溝通,通過正規管道進行購買。

  律師

  廠家應該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針對這一問題,甘肅勇盛律師事務所王永剛律師表示,電話手表廠商在設計遊戲和誘導消費方面,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廠商不能隻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樣,家長不能把電話手表權限完全交給孩子,而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管。

  一些兒童電話手表中還存在部分遊戲軟體重複扣款、多次扣款等問題,孩子在使用時極易被廣告推送或遊戲内容吸引,甚至進行大額充值消費。王永剛表示,“兒童電話手表的使用群體為3至14周歲的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擅自支付行為無效,可由家長否認其效力。若是以給兒童或家長造成經濟損失的,兒童和家長還可要求存在過錯的商家承擔賠償責任。”

  王永剛說,兒童電話手表誘導消費不僅違反《廣告法》,還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部門可依法查處。“若兒童電話手表廠家或服務提供者未與兒童和家長達成任何消費協定,未做任何提示或告知即自行扣費,屬于盜竊行為,嚴重的可追究刑事責任。”

  王永剛認為,兒童電話手表的适用人群年齡為限制行為能力或無行為能力的兒童或青少年,不能單獨做出超越其認知的民事行為。若出現異常扣費問題的使用者,可據有關民法典規定與相關方進行商議、向監管部門投訴,或以訴訟的方式要求商家返還相關款項。同時,家長有義務管理好自己的賬戶資訊,履行好監護責任。若通過法律途徑主張經過家長智能終端認可的消費行為确由兒童發出,家長需負有舉證責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蘇曉 實習生 陳靜 文/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