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作者:智者有一段有趣的曆史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今天下午,我市舉行東海實驗室兩周年新聞釋出會,會上介紹了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來的建設成果及未來發展思路,并就階段性成果、人才服務政策等回答記者提問。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釋出會現場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東海實驗室黨委書記、副主任郭力泉介紹相關情況

東海實驗室是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準許,舟山市人民政府舉辦,聯合浙江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是浙江省重點建設的十家省實驗室之一,成立于2022年5月17日。

兩年來

東海實驗室邊建設、邊探索

找準方向定位、凸顯特色優勢

總體發展呈現

“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勢

↓ ↓ ↓

建設成果

打造核心主體科研力量

東海實驗室圍繞海洋環境感覺主攻方向,全力招引從“器件-裝備-系統”到底層資料算法的海洋環境感覺領域頂尖人才,布局組建了海洋機器人、光學感覺裝備、海空電磁感通裝備、水下聲感覺裝備等11個研究團隊,科研人員規模數量突破百人,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占比10%以上。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在東海實驗室海洋機器人技術研究所,專職研究員正和團隊成員給“第三代防災減災水下機器人”的傳感裝置做調試。

組織科研攻關

東海實驗室建構了以重大專項為牽引的“三區兩制”科研攻關機制,實作了“有邊界的科學探索、有組織的科研攻關、有場景的應用轉化”有機統一,有力保障各類科研項目順利開展。東海實驗室已承擔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近30項。實施重大專項,11項重點任務納入浙江省“尖兵領雁+X"研發攻關項目,實施5個千萬級團隊項目、設立了22個東海青年人才啟航計劃項目。

科研設施建設

東海實驗室通過共享、整合、改造、建設等方式建設一流涉海科研設施群,包括位于新城核心地帶的實驗室總部園區、全國首個省級智慧海洋大資料中心、智慧海洋海試保障基地,以及與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共建機關共享共用“三池六槽、一筒一台”、舟山基地、科考船等科研設施等。

培育發展海洋新質生産力

東海實驗室聚焦海洋智能感覺技術及新質裝備攻關、工程應用和産業轉化,與海康威視、和德宇航等科技領軍企業組建産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強化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運用的全鍊條攻關,有效解決“項目從企業和市場中來、成果到市場和場景中去”問題。

未來發展思路

▌到2024年底

以“全職為主、專兼結合”的高水準科研隊伍初具規模,以重大專項為牽引的“三區兩制”科研攻關機制高效運轉,以總部園區、智慧海洋大資料中心、智慧海洋海試保障基地為支撐的科研設施群基本成型。

▌到2026年底

實驗室運作模式基本定型,“專-精-尖”特色優勢顯現,在海洋智能感覺技術及新質裝備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到2032年底

基本建成一流海洋科技創新平台,成為海洋智能感覺技術領域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

媒體提問環節

問題1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取得了哪些階段性科研成果?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東海實驗室黨委委員、副主任何賢強作答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兩年來,東海實驗室承擔了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近30項,包括微納電子技術重點專項、“大型水下無人航行器”重點專項等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同時承擔了11項浙江省“尖兵領雁+X”重大專項任務。在Nature子刊等發表了學術論文10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50餘項。研究成果獲日内瓦國際發明展金獎、銀獎,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新一等獎,中國産學研創新成果獎,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獎項,釋出國家标準2項,實作科技成果轉化5項。

東海實驗室海洋遙感探測團隊研發了全球首個考慮氣溶膠垂向結構變化的陸源強吸收性氣溶膠大氣校正算法,有效解決近海水色衛星資料處理難題,研究成果發表在遙感領域影響力最高的頂級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該成果已應用于大陸新一代海洋水色衛星資料的業務化處理系統。

東海實驗室海空電磁感通裝備團隊研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X頻段4通道8波束模拟移相合成接收晶片,可用于分布式感覺網絡實作多達8套裝備感覺資訊的實時同步回收,是目前內建度最高的同類晶片。近日,團隊進一步成功研發了以最少晶片數實作的16陣元4波束相控陣,并建構了在分布式感覺網絡的應用示範系統。

水聲感覺裝備團隊研發了國際先進的極輕小型水下低頻探測聲基陣,有望率先突破水下低頻聲散射、傳感器一緻性自适應修正的難題,使水下小型航行器搭載低頻探測聲納成為可能。

海洋機電控制團隊研發了船載保壓岩心智能處理與測試分析技術裝備,對标國際最先進的船載岩芯測試系統,攻克深海原位長柱狀岩心低溫高壓環境下低擾動轉移切割與測試分析技術,解決了海洋科考船載岩心快速測試分析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内空白。

問題2

去年一周年之際,省委書記易煉紅莅臨東海實驗室調研,勉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為海洋強國建設作貢獻。請問東海實驗室是如何加快青年人才培養的?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東海實驗室黨委委員、主任助理宋春毅作答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東海實驗室重點在“引、育、穩”三方面創新舉措提升成效:

▌在“引”人才上

大力引進海内外優秀青年人才,除了提供行業内有競争力的薪酬待遇,同時在省、市人才和科技部門指導下,落實青年人才申報、職稱自主認定、人才編制管理、績效獎勵等配套政策。

▌在“育”人才上

安排國家級人才作為團隊負責人,實施“1+1”幫帶工程,即團隊PI+團隊骨幹研究員聯合助力青年人才發展,為青年人才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并全力指導、協助他們争取國家、省、市青年人才計劃。注重非競争性科研經費對青年人才的支援:東海實驗室今年啟動的省級重大專項的11個項目,項目核心成員中(每個項目除負責人外的前三位成員)35歲以下青年人才占比高達50%;東海實驗室還為40周歲以下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了“啟航計劃科研項目”,最高支援額度達50萬元,已有超過90%的青年人才獲得總計近千萬元的科研經費支援。

▌在“穩”人才上

協同舟山市委人才辦、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和團市委等部門,市歐美同學會等群團組織建構青年留舟服務保障體系,在住房、婚戀、子女入學、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青年人才更多關心保障;組織多形式的人才交流、聯誼活動,拓寬青年人才社交圈子,不斷增強青年人才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問題3

東海實驗室是舟山市海洋科技創新人才集聚高地,讓人才紮根舟山、更好潛心科研,舟山有哪些具體舉措?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舟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傑輝作答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一室一策”支援引才育才

強化對人才、對機關的“雙重獎勵”,如東海實驗室引進的相應高層次人才,不僅給予人才本人較高額度的獎勵,還給予實驗室一定的引才獎勵。同時,科研人才在享受實驗室的服務保障政策基礎上,還可疊加享受全市的人才服務保障政策,助力實驗室科研人員安心在舟創新創業。

▌“多元評價”助力放手用才

堅持“誰用才誰評價”,實施專家舉薦認定、機關自主認定、專才偏才特殊認定、産業平台評審認定等人才評價新模式,讓人才評價實績實效說了算、用人機關說了算。今年,我們将依托東海實驗室探索開展“舟創未來”海納計劃自主評審試點,賦予東海實驗室一定數量的自主評審名額。

▌“暖心服務”促進栓心留才

疊代更新人才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務體系,落實落細“入職到崗”“住房安居”“雙創扶持”等15大類80項具體服務事項。聚力打造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全力解決人才“後代後院”問題,傾力辦好人才“暖心實事”,奮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好生态。

來源丨東海實驗室、中共舟山市委組織部

編輯丨莊師羿

一審丨沈詩晨

二審丨邱偉

東海實驗室成立兩周年!

繼續閱讀